洹北商城遺址位于洹河北岸花園莊,與殷墟遺址隔河相望。城址大體呈方形,東西2150米、南北2200米,總面積約4.7平方公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里。盤庚是個能干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 可是,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愿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并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考古學家認為洹北商城是盤庚所遷之都城,但是使用時間不長就遭到一場大火,于是被放棄。武丁時把都城遷到洹河南面。 所以殷墟甲骨文中沒有盤庚、小辛、小乙的卜辭。甲骨文中也沒有帝乙、帝辛的卜辭,這當與紂王遷都朝歌有關。 朝歌在今河南鶴壁市淇縣,當地有許多與商紂王有關的地名與傳說,但是尚未探明是否有商城。 關于偃師商城的性質,學術界的看法不一致,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認為偃師商城是商湯所都的西亳;另一種意見認為,它是商初伊尹放逐太甲的桐宮,或者是早商時期商王的離宮。 偃師商城已找到城門7座。城內有4處夯土基址,其中1號夯土基址為宮殿區,長寬均200米左右,有圍墻環繞,內有數座建筑基址。 宮城中有幾座四合院式的宮殿、祭祀區、一座人工修筑的水池、后花園和長800余米用石板圍砌的排水道。 城北有制陶作坊遺址和中小型房址等,可能為手工業作坊區和平民居住區,城址東北部還發現了銅渣和陶范等,證明這一帶是鑄銅作坊遺址,城墻內側比較集中地分布著一些小型墓葬。 偃師商城出土的青銅器和卜骨證明,這里是年代最早的商代城址。 國外學者將偃師商城遺址的發現,與19世紀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在小亞細亞發現的著名的特洛伊古城相提并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偃師商城遺址的發現列為1983年世界十七大發現之一。該遺址于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