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白俄羅斯的女記者和散文作家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白俄羅斯的女記者和散文作家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她的代表作包括了《車諾比的悲鳴》《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個證人》等。 在表示祝賀的時候,我們只能悲傷地在這里刷一下那些偉大的陪跑者……當然,就算是萬年陪跑又如何?畢竟,他們都已經寫出了偉大的作品,足以在所謂的獎項之外仍然傲立于文壇。 而對普通讀者如你我來說,他們得不得獎其實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我們自己去好好讀一讀這些偉大作家的作品,這才是重點。 ▼ ▼ 村上春樹 Haruki Murakami “要是村上得獎了,你們會借勢推一篇嗎?” “推什么內容啊,關于村上還有啥新鮮內容啊…” ▼ 恐怕是榜單上中國讀者最熟悉的一位了,我們對他的了解甚至超過了大多數中國作家。《挪威的森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海邊的卡夫卡》《1Q84》,還有今年新出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他的作品我們能說出一大串。他愛長跑,熱愛歐美文化,是爵士樂、雷蒙德·錢德勒、雷蒙德·卡佛的忠實擁躉。最近三、四年每年都是諾獎大熱門,但每次都鎩羽而歸。日本新宿一家書店曾在諾獎揭曉后打出過橫幅:“這個世界上還沒有與村上春樹相對應的文學獎”。 ▼ ▼ 約恩·福瑟 Jon Fosse “最新賠率他的排名飆升到1/10了,之前是賠20!” “完了,那沒戲了!” “未必哦,去年莫迪亞諾就是最后兩天飆升的!” ▼ 福瑟于1959年出生于挪威,如今以超過12部小說、大約55部劇作品(包括他自己的作品和翻譯作品)、相當數量的詩歌和散文躋身挪威最多產的作家之列。有“新易卜生”之稱的他是當代歐美劇壇最富盛名、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在世劇作家。作品迄今已被譯成四十多種文字,并曾多次獲得各類國際藝術大獎,是近兩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蘊含巨大情感張力的極簡主義語言,對白中強烈的節奏感與音樂感,并置的時空,交纏的現實與夢幻,彰顯他獨特的美學與戲劇風格。 《有人將至:約恩·福瑟戲劇選》已由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其中選取了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五部作品:《名字》《一個夏日》《死亡變奏曲》《有人將至》和《吉他男》。 ▼ ▼ 菲利普·羅斯 Philip Roth “喂,**(版權部同事名),幫確認下羅斯的幾本書版權都還在嗎?” “等等我查查…” ▼ 菲利普·羅斯,出生于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一個中產階級猶太人家庭,1957年開始專事寫作,以小說《再見吧,哥倫布》(1959)一舉成名(該書獲1960年美國全國圖書獎)。羅斯的小說創作風格多變、主題選擇廣泛,是美國當今文壇地位最高的作家之一,被公認為是典型的諾貝爾文學獎遺珠。代表作《再見吧,哥倫布》《人性的污穢》以及“被縛的祖克曼”三部曲(《被釋放的祖克曼》《解剖課》《鬼作家》)等。 ▼ ▼ 約翰·班維爾 John Banville “喂,班維爾…” “他得獎可能是最低的啦…” ▼ 約翰·班維爾,1945年生于愛爾蘭,小說家,也是一位敏銳而多產的評論家。曾任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的文學編輯達十一年,后成了紐約書評的撰稿人。小說主題涉及面廣,創作技法新穎脫俗,語言清晰流暢。小說《證據之書》曾入圍布克獎短名單,《海》獲得2005年的英國布克獎。2011年獲弗朗茨·卡夫卡獎,2013年獲愛爾蘭筆會獎。多年來他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之一。班維爾作品《海》《無限》《無法企及》均已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 ▼ 伊斯梅爾·卡達萊 Ismail Kadare “卡達萊的賠率跌了。” “……” “不過長假期間我夢到他得獎了!” “……” ▼ 伊斯梅爾·卡達萊是阿爾巴尼亞小說家、詩人。1950年代開始文學寫作,2005年獲得首屆布克國際獎,2009年獲得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代表作有《亡軍的將領》《夢宮》(上海譯文最近重新出版了本書)《破碎的四月》等。 ▼ ▼ 科馬克·麥卡錫 Cormac McCarthy “麥卡錫……” “陪跑者吧……” ▼ 科馬克·麥卡錫,美國作家、劇作家。迄今共寫有十多部作品。“邊境三部曲”中的《駿馬》曾獲1992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和美國評論界圖書獎。2006年《紐約時報》評選“過去二十五年出版的美國最佳小說”,麥卡錫1985年出版的作品《血色子午線》名列第二,此書也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出色的百部英文小說之一。2007年,他憑借小說《路》獲普利策小說獎。上海譯文出版的《老無所依》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后,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 ▼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老爺子80多了吧……” “應該在那什么前能得一回吧……” ▼ 米蘭·昆德拉,小說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1975年起在法國定居。昆德拉是當今國際上在文學地位和作品銷量上最有號召力的大師之一,也是歷年諾獎得獎呼聲最高的西方作家。他的作品表面輕松,實質沉重;表面隨意,實質精致;表面通俗,實質深邃而又機智,充滿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許多國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熱”。2014年上海譯文出版了他十年來最新的一部小說《慶祝無意義》。 ▼ ▼ 彼得·凱里 Peter Carey “彼得·凱里……” “陪跑者吧……” ▼ 彼得·凱里是澳大利亞當代文學中最有影響、最有獨創性、最具才華和最具哲理的小說家之一,同時也是澳大利亞獲獎最多的小說家之一。他憑借《奧斯卡與露辛達》(1988)和《凱利幫真史》(2001)兩次獲得布克獎,是僅有的兩位兩度榮獲布克獎殊榮的作家之一(另一位則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凱里的作品怪誕、幽默,具有寓言式小說和科幻小說的特征,將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手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表現形式豐富多變,從歷史、宗教、心理、社會多層面、多角度地反映了現代人和現代社會的問題。代表作《奧斯卡和露辛達》《主仆美國歷險記》(以上已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偷竊》(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 ▼ 托馬斯·品欽 Thomas Pynchon “品欽……” “陪跑者吧……” ▼ 托馬斯·品欽,美國后現代主義文學代表作家,以其晦澀復雜的后現代小說著稱。作品《萬有引力之虹》(1973)榮獲1974年度美國國家圖書獎。其作品往往以神秘的荒誕文學與當代科學的交叉結合為特色,包含著豐富的意旨、風格和主題,涉及到歷史、哲學、自然科學、數學等不同領域。代表作《萬有引力之虹》(譯林出版社2009年1月)為后現代主義文學中的經典之作,西方評論界稱其為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主要作品還有《拍賣第四十九批》(譯林出版社2010年7月)《性本惡》(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12月)。 ▼ ▼ 希拉里·曼特爾 Hilary Mantel “曼特爾……” “我覺得是不是她會先第三次拿到布克獎啊,哈哈哈……” ▼ 希拉里·曼特爾,英國女作家。2009年曼特爾憑借歷史小說《狼廳》獲得英國布克文學獎。2012年憑續篇《提堂》再次獲得布克獎,成為歷史上兩獲此項殊榮的第一位英國本土作家,也是獲得這一殊榮的首位女作家。《狼廳》《提堂》均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 ▼ 伊恩·麥克尤恩 Ian McEwan “麥克尤恩……” “陪跑者吧……” ▼ 伊恩·麥克尤恩,1975年以處女作短篇小說集《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成名,并獲次年毛姆獎。此后佳作不斷,迄今已出版十幾部既暢銷又獲好評的小說,并榮獲過包括布克獎在內的多項文學大獎,也是多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大熱人選。他擅長以細膩、犀利而又疏冷的文筆勾繪現代人內在的種種不安和恐懼,積極探討暴力、死亡、愛欲和善惡的問題,多反映性對人的主宰力量以及人性在性欲作用下的扭曲。代表作有《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贖罪》等,上海譯文均已出版,2015年推出了他的新作《甜牙》。 ▼ ▼ 翁貝托·埃科 Umberto Eco “……” “……” ▼ 翁貝托·埃科是享譽世界的哲學家、符號學家、歷史學家、文學批評家和小說家。《劍橋意大利文學史》將其譽為20世紀后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并盛贊他那“貫穿于職業生涯的‘調停者’和‘綜合者’意識” 。埃科的文學世界遼闊而多重,除了隨筆、雜文和小說,還有大量論文、論著和編著。代表作《玫瑰的名字》《傅科擺》(上海譯文出版)《開放的作品》《帶著鮭魚去旅行》《美的歷史》《無限的清單》等。2015年上海譯文新出版了埃科的《埃科談文學》。 上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