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安娜,大觀園來的姑娘尊重女性,給女性自由,讓女人身心舒展的生活,不要讓女人緊張兮兮,患得患失的活著,是一件不僅僅讓女人,也讓男人,讓孩子共同受益的事。 文/水木丁 《爸爸去哪兒3》開播后,劉燁一家子火了起來,劉燁的法國妻子安娜也隨之走入大家視線,按照慣例,必然有媒體要采訪她,這一次《人物》搶了先,稿子一經刊出,就引起了大家的爭論,主要是人們都沒想到,一個法國妞在中國雜志上跟中國人大贊特贊中國的傳統文化,比如: “我最被感動的,是他賺錢之后,給他父母、姐姐買房子、買車” “所以劉燁的大男子主義我完全能接受。我特喜歡中國的陰陽平衡,劉燁在我們家里,是最厲害的。他不能跟一個太強的女人在一起,他會受不了” “女人要做他們的老公的母親,因為她老公離開媽媽之后,他就要找個像他媽媽的女人。這不用騙自己,就是這樣的。” …… 看到這些話,把好多姑娘氣壞了。其實我覺得到不必對安娜口誅筆伐的,但同時也不必拿她來當榜樣,雖然她很熱愛中國文化,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但依然是個外國人,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是個局外人在講述自己的一些看法,我相信她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是她的生活模式和婚姻哲學其實是由于她個人的情況決定的,不可復制,可參考性也很小,所以其實大家聽聽就算了。 不過看到我的朋友說這法國妞的思想簡直比東北女人還東北女人,我倒是覺得挺有意思,于是就琢磨了一下,得出的結論,是安娜和東北女人還是不一樣的,她從小生活在法國,眾所周知,法國是一個女神輩出的地方,如果這個世界上把對女人的贊美度做個比較的話,那么法國無疑是女性獲得贊美最高的地方,女人獲得的自由度也最高,七老八十的女人被人贊美麗只是法國生活的日常。所以,如果把對女人的尊重,贊美,給予的自由這種東西比成錢的話,那么法國女人就像是從小被富養出來的富家女,而中國女性的生存狀態,不斷的被打壓,被教育,被貶低,被歧視和限制,從自尊自信這一點上來說,就好像是窮人家的孩子。中國的女孩,二十五歲就開始惶惶不可終日被教育貶值論了,四十歲的女人就被看成是黃臉婆,被夸漂亮受寵若驚,雖然現在社會進步了,但是培養一個貴族要三代,自信心的建立,也不是喊兩句口號就有的。 有錢人最不在乎的是什么?是錢。在一個善待女性的社會里長大的女孩,最不缺的是什么?自信啊。所以安娜能說出那些話,在我看來,反倒正是因為她是法蘭西的女兒,從小被捧大的姑娘,所以對我們為止奮斗的東西,她不!稀!罕!。低個頭,服個軟,不會對她們的自信心有那么大的影響。而且中國也不是她的祖國,真的受了什么委屈,回娘家去,法國依然可以讓她重拾自信,給她尊重自由,治愈她,所以人家有底氣,不怕什么。這不像大多數的中國姑娘,生在這里,長在這里,你離婚了生娃了,你身邊所有人認為你貶值了,年齡大了不給你工作了,親戚朋友歧視你大齡未婚了,這些你都只能受著,很多女性的選擇其實很少,無處可去,要么發瘋,要么死掉,要么砸爛這枷鎖,要么出家當姑子去……。 所以安娜的選擇,和中國女人那種沒得選,不得不低頭,是有本質的區別的,正因為她有退路,所以這也是她的自由選擇。“我覺得中國女人現在有一種復仇心理,我理解,特別理解。中國女人得到你們的自由沒有多久,得到你們的獨立性多難啊。但是我是沒有經歷過這個,沒有這種復仇心理。”看到安娜這句話,心里其實覺得有些啞口無言,這話雖然不好聽,但卻是句大實話,無意中戳破了中國的現實。對歧視特別憤怒,是因為被歧視,處處要維護自尊心。存在決定意識,對于安娜坦誠她的想法,我覺得那是她的存在決定了她的想法,都是都是OK的,但我唯一想對安娜說的是,你是個有智慧的姑娘,但別輕易說你理解,你永遠不可能真正理解。 當然這是從社會大背景來說,至于其他安娜所談到的夫妻之間性格的事,那是另一個層面的。就不多說了。看完安娜的采訪,我恰恰是覺得照見了中國的現實,中國的女孩是多么的需要被“富養”(我指的不是錢。),女性被尊重,被關愛,有自信之后,才會發自內心的覺得我去尊重丈夫,愛護丈夫,我不是受欺負,受歧視,也不是一種手段,而是因為我想這么做,我愛這個男人。這才正說明了,尊重女性,給女性自由,讓女人身心舒展的生活,不要讓女人緊張兮兮,患得患失的活著,是一件不僅僅讓女人,也讓男人,讓孩子共同受益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