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山珍年貨不要迷信“野生”
春節臨近,不少餐館紛紛打出特色牌吸引食客。記者走訪北京市朝陽區部分餐館發現,以野生菌菜品作為主打的餐館最多。從煲仔燜什菌、黃牛肝燴雞片、鐵板白牛肝,到野山菌靚湯,多達十幾個品種。據了解,僅廣東飲食市場每天大約消費掉3—5噸的野生食用菌。野生的蘑菇一定比人工栽培的好嗎?
北京食用菌協會會長王賀祥告訴記者,從種類上來說,野生菌占到菌類的90%,包括牛肝菌、松茸、塊菌、松露、冬蟲夏草等。而我們平常聽著耳熟的蘑菇名字,比如平菇、冬菇、香菇、金針菇等,則都是人工栽培的。
其實,從營養價值上來說,兩者沒有明顯差別,只是風味不同而已。相比之下,野生菌的味道更加濃郁。然而,“純天然”的野生菌卻未必“無污染”。一些野生菌雖屬無毒菌類,但是,如果其所生長的地方發生了污染,或者地層下含有磷之類有毒的礦物,誤食后則會損害健康。
從某些角度看,人工栽培的蘑菇反而更占優勢。比如說,這些蘑菇在產品質量上容易控制,規格大小比較統一,成熟度更好。王賀祥提醒說,如果在餐館里點了野菌湯,發現規格大小顏色都(轉載自中國食譜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