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睜眼來到這個世界,一閉眼、不再睜眼便是人的一生。這個世界只向你打開一次,沒有后悔、倒轉、回放。生與死不過是人生的兩個時點,真正享受生命是生與死之間的全過程。 人生只是一個過程,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怎樣渡過這個過程。那么,怎樣渡過這個過程?實際上答案很簡單,就是享受人生。 我說的享受人生,可不是指單純在物質和欲望上的貪圖享受,而是把個人潛力發揮到極致,讓人生當中充滿快樂。所謂享受,是指人們在物質和精神上得到滿足。享有、享福謂之享;接受、受用謂之受。享受,實際上是指在物質和精神方面都得到滿足的一種狀態,是一種目標達到的成就感,是一種任務完成的快慰感,是一種精神得以撫慰的舒適感,是一種感官得以滿足的舒爽感——既有物質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 享受人生很重要的是要展現自我,把個人潛力發揮到極致,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人們的物質需要屬于匱乏性需要,它的滿足引起的感覺是短暫的、膚淺的;而人的自我實現需要則是成長性需要,它的滿足才會產生持久的、深刻的感覺。人活著,不要錯過生命。人生有一個目標最重要,那就是最大程度地、最真實地展現自己。人活幾十年,能夠把自己的特長和優勢發揮出來,那是很爽的事情。如果你有工作能力,那就充分施展;如果你有領導能力,那就充分施展;如果你有經商能力,那就充分施展;如果你籃球打得不錯,有機會你就充分施展——在施展的過程中,你在享受著人生;也可能人在當時還感受不到,而過去多少年之后,就會變成親切的懷念,你仍會體味到一種享受。那天看電視足球比賽現場直播,足球宿將李金羽在中超聯賽中打進97粒進球、成為射手王之后,記者采訪時問他打進第97粒球后有何感想?他談道,可能哪一天退役或者老了以后會感到這個進球的珍貴----這就是一種享受。 人若做一些事業,能夠超越短暫的生命,給后人留下點東西,這一生也就超越了簡單的生命存在形式,這是很值得享受和有意義的一生。正如斯蒂芬-茨威格在他的著作《人類群星閃耀時》中所說:“一個人的命運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生活的使命。”次之,人的一生可以默默無聞,但他做的一件有意義的事,可以讓他講一輩子,這也是一種享受。可能年輕人體會還不會很深,要告訴年輕人,注意培養自己的才能,并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享受自己的成就。不斷發揮生命的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努力做事的人,贏不了喜歡做事的人;喜歡做事的人,贏不了享受做事的人。因快樂和享受使人心總往之,行總向之。 可能你的人生比較平庸,沒有什么工作能力、領導能力、經商能力,也不會打籃球,也不會踢足球----那么也要尋求快樂,享受生活。不能享受成就,那就享受生活吧!人生應該有什么、就享受什么。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有本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名著叫《鋼鐵怎樣煉成的》,書中有一句名言如此說道:“生命是寶貴的,它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句話不知道影響了多少當時的年輕人抱著崇高理想而努力奮斗。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人生的盤點,大多數人的年華并不是那么燦爛,不少人還是碌碌無為。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后來這句話被毛主席引用,使其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不知道這句話是給死人看的,還是給活人看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畫上人生句號的人,絕大多數并不在兩個“或是”之列,他們既不重于泰山,也不輕于鴻毛,而是平凡普通的人。 社會的發展不僅要靠精英,更多的是靠普通人頂著。無論什么樣的生命,其實都是有意義的,并非只有追求成功的人才配談生命的意義。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點的人民大眾都樂在其中,你能說他們的生命都沒有意義嗎?意義就在于尋求快樂和享受生活。 生活不光是奮斗和拼搏,還應該是一種享受,有自然的享受、藝術的享受、愛的享受,當然也包括物質上的享受。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匯成一道美麗的風景。如果把生活上升到欣賞和享受的層級,以享受的心境去品世間萬物,心境就會永遠是美好的。找樂既是生活態度,又是生存狀態。生活的樂趣都在過程里面,而目的只是在長長的過程之后一秒鐘的高潮。所以,當紅的時候,享受成功;不紅的時候,享受生活。要學會享受精彩的生活,從平凡的生活中體會快樂。人生意義,說白了,不就是自己快樂并幫助他人快樂嗎? 詩人惠特曼說:“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還有什么呢?”林語堂也持同樣的看法,他說:“我總以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種人生的自然態度。”人最寶貴的東西,一是生命,二是心靈。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擁有豐富的心靈,便是我的幸福,這樣一輩子也就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