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查問卷分析 1.你最喜歡上的課是( ) A.語文 B 數學 C.英語 D.地理 E [填寫你最喜歡的課] 2.你最喜歡上這門課的主要原因是( ) A.喜歡教這門課的老師 B.對這門課感興趣C. 老師的課上得好D. 3.你覺得老師的課上得好,好在( ) A.和藹可親 B. 學識淵博 C.教法靈活D. 4.你覺得老師的課上得不夠好,不夠好在( ) A.老板著臉 B. 廢話太多 C.教法不靈活D. 5、老師設計的課堂情境,你覺得( ) A.能吸引你 B不能吸引你 C.老師很少設計或從不設計 D. 6、好的老師在教學時,你認為應該( ) A.注意照顧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中心,教法靈活,課堂活動豐富多彩 B.課堂上比較安靜,教態自如,能把所有學生教懂。 C.不要捆住學生的手腳,讓學生自由發揮,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D. 7.課堂上,動手操作活動,你覺得( ) A.有必要且喜歡B.沒必要且不喜歡C.正好可以玩一下D. 8.課堂上,小組活動,你覺得( ) A.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喜歡 B.對自己的學習沒有幫助、不喜歡 C.只是少數人在活動D.沒自己什么事兒 E. 9.課堂上,對老師的提問,你覺得( ) A.很喜歡回答 B.不喜歡回答 C.怕回答 D. 10、你喜歡回答老師提問的原因是( ) A.為了得到表揚B.為了學習知識C.為了表現自己 D. 11、你不喜歡回答老師提問的原因是( ) A.聽不明白 B.太難了,不會 C.怕答錯了挨批評D. 12、課堂上,當你回答錯的時候,你喜歡老師( ) A.自己給出答案 B.幫助分析答錯的原因并找出正確答案 C.不予評價,提問其他學生,直到回答正確 D. 13、課堂上,老師對你的評價,你覺得( ) A.很重要,影響學習情緒 B不重要 C. 無所謂 D. 14、課堂上,你希望老師怎樣評價你的發言?( ) A.答對了表揚B.答錯了批評C.答錯了指出錯在哪兒 D. 15、你的第一次發言,老師是怎樣評價你的?對你有什么影響?( ) A.表揚我了,我很高興B.批評我了,再不想發言了 C.沒評價,非常失望 D. 16、你喜歡什么樣的課堂氛圍?( ) A.課堂氣氛活躍 B.課堂氣氛安靜C.課堂不受約束 D . 17、課堂上,對與老師合作,你( ) A.積極配合B.不太積極配合 C.不敢配合 D. 18、你希望老師主要以什么方式評價你們的學習效果 ( ) A.試卷測驗 B.平時作業 C.課堂提問 D. 19、把你喜愛老師的可能原因按照你的傾向程度將其排一個順序。 ①學識淵博②教法活潑③ 態度和藹④關懷體貼⑤工作負責⑥多才多藝⑦
20、你心目中最喜歡的課堂教學是什么樣子的?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的問卷發放120份,有效問卷100份。通過對學生問卷答題的比例分析得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很高的,對老師的要求也比較高。比如:學生喜歡和藹可親的老師、喜歡老師用激勵的語言來表揚自己、喜歡老師上課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還要求老師保證每節課都要上的有意思,有趣,還要上課不能只局限于課堂形式,要使地理教學要豐富多彩。由此結果,使我認識到,首先要讓自己的基本功要扎實起來,只是要豐富,語言要風趣,課堂要豐富多彩。只有先做好這些才能實現課堂有效性。
容摘要:隨著我國國情的日新月異,教育理念的發展與進步,國外教育思想與實踐案例的不斷借鑒,同時加上作為新新人類的學生群體也不斷的呈現出自己獨特的新特點。教育的成果都在向我們證明,師生在課堂、日?;顒雍统晒答伔矫娴碾p向互動至關重要。而師生互動中,反饋的質量的好壞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近期或長遠的學習成果。在一定客觀條件下,對于某些個別案例的學生,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里的師生的雙向互動反饋包括:對課上個別現象正確及時的處理;作業批改的效率與質量及學生作業改錯的再審查、再反饋得效率與質量;對班級輿論與風氣及時的把握與及時的發現或引導等……當然這幾個方面不是相互孤立的,而很多時候又是錯綜在一起共同影響著教育效果。這個時候。反饋的及時與否,質量的高低,自然就成了教學相長中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教學相長 師生雙向互動 反饋的重要性 反饋類型與質量。 一、問題的提出 自從新課程實施以來,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和隨堂聽課中發現,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沿襲著“單向刻板傳授”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只顧完成既定的教學計劃,而不顧學生的反映與感受;雖然授課形式有了一定的改變,但是在很多課堂上,還是教師“一統天下”,“一言九鼎”的局面,課堂教學難免呈現一頭熱一頭冷的狀態。在課后的反思或交流中,總是有這樣的一些思想: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環境差,由于學生水平有限,教學過程中很難展開有效的師生互動;如果硬要搞“新式”上法,根本不可能及時完成本套教材的教學任務,也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 筆者通過不斷的反思和實踐,日益覺得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如何加強師生互動,教師如何采集課堂“教學場”中和“生活場”中所彌漫著的大量信息并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使教學相長,是新課程下課堂教學能否真正貫徹新課程理念的關鍵所在。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英語教學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主動實踐等學習方式,形成符合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英語學習的過程與方法。①師生在課堂中的和諧碰撞不僅不會影響教學進度,反而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極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效果,而這種“和諧碰撞”的關鍵環節就在于:反饋。反饋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是否相長。 二、概念的界定及理論依據 “反饋是控制論的基本概念之一,指系統輸出的信息作用于控制對象后,產生的結果再輸送回輸入端,并對信息的再輸出發生影響的過程。②控制論的核心理念是:系統的優化通過反饋來實現。③ 60年代中期,卡羅爾(John B·Carroll)提出學校學習模式(1963年),指出只要有效地控制各種變量,就可以明顯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課堂教學反饋。根據現代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的有關論述,課堂教學反饋就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教學反饋把知識信息的系統輸出轉變為系統的輸入,促使教學恰到好處地適合學生的學習水平,使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夠在充滿互動與碰撞的情境中被激發出來,順利地按照目標要求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呈現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下的相互作用的辯證發展的教與學的最佳狀態。因此,可以說課堂教學反饋是影響教學質量的極其重要的因素,是活躍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重要媒介。 三、在教學過程中和師生雙向互動中,反饋至關重要,更是事物發展的必然需要。 (一)課堂上反饋的重要性。 在課堂上,學生個別情況的發生,都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體,帶有很強的顯性因素及隱性因素。 有些情況是一些微小到,令很多人都習以為常的現象或案例,都是在學生群體中長期存在的或暫時不被教師群體感知的輿論、風氣或習慣。很多教師發現,上課期間不經意的話語或者動作,會在某些班級的學生群體中引起學生間的切切私語,或情緒較激動的喧嘩,有時候甚至是竊笑。同樣的言語和行為在別的班級,學生又是另外一種表現。此時,如果老師不就此現象給與及時地關注、調查、了解,并及時地給與疏導或指導方面的反饋,那么班級的風氣或輿論很有可能使整個班級走上歧途,從而使班級內大部分同學的學習成績總體表現較差。從長遠利益來看, 這無疑將會對他們的健康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如果,老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勢利導,很多時候都會收到學習和德育方面的雙豐收。 筆者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深切的感到了反饋在課堂上的重要性。 案例I:初中英語課本有幾個模塊是專門向學生介紹動物知識的。在初一年級,當師生共同學習動物知識的時候。當老師提到“panda”(熊貓)時,很多學生立刻大笑,并且以較大聲音齊喊“panda”。此時本來安靜認真地課堂氣氛充滿著一份神秘氣息和不和諧氛圍,而此時筆者,沒有特別在意,認為可能只是學生一時的興奮,只提醒大家注意。然而隨著動物名稱的不斷出現,課堂氣氛變得更加熱鬧,甚至難以控制,因此教師感到非常生氣,進而很嚴厲地批評學生課堂紀律差。課下向學生了解情況,原來班里的很多學生平時被同學們冠以動物名稱,所以造成了課堂上一時的混亂。并且同學們反映,有些同學對此已經大有怨言。針對這一情況,老師專門叫來幾名被冠以動物名稱的同學,問他們對自己的“動物”昵稱如何看待,有的同學認為很正常,是同學們善意的玩笑和對自己的喜歡;有的同學則認為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不愿意被冠以動物名稱。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深思熟慮,與大家編了一個名為“We are lovely animals, we are brothers and sisters.”的短劇。短劇內的動物角色也由被冠以動物名稱的同學們來演,同學們非常喜歡這個短劇。表演過后,演員們也對自己的表現也非常滿意,很多同學不再因為自己的動物昵稱而尷尬。在表演點評中,老師表揚了同學們的良好表現,然后又從短劇名稱和內容出發,講了相互尊重、相互諒解、所有同學都是一家人,要團結的重要性。在此后的課堂上,再也沒出現因為動物名稱而影響課堂氣氛的事情,也沒有出現因為動物名稱的綽號而影響到同學間的關系。 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相長、師生和諧碰撞中,反饋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反饋就要在“課堂上密切關注學生的體態語言,這有助于教師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恰當變動教學程序,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以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比如當教師講授一個新的語法項目時,學生目光與教師的目光呈交換凝視狀,說明學生聽得專注,能聽懂教師講授的內容,此時教師可以繼續按既定程序與方式講解;當發現不少學生的目光狐疑呆視,說明學生對當前正在進行的教學內容或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產生了認知障礙或不適感,此時教師就不應再貿然趕進度,而應通過師生互動,搞清楚到底什么地方出了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式,與學生一起從不同的角度共同探究,直到學生徹底消除認知障礙,重新恢復到課堂學習的愉悅狀態。”④ (二)對學生的日常行為,明察秋毫,積極應對、及時反饋、策略處理是師生關系、學生健康發展、教學相長的必要。 學生一段時間內的部分表現,很可能就是對某一事情處理結果的一個連鎖反應,或者是舊問題的一種變異,或是學生與教師間有意或無意的一種代溝或隔閡的體現。教師言語或行為上的一件小事,很多情況下能成就一個或一群學生,也很有可能使學生,憎恨老師一輩子,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更有甚者,一個不經意的隔閡或誤解,造成一個、或許多學生與家長集體向學校領導寫告狀信、或請求更換老師等結果的發生。而這個時候,針對個別情況,教師是否有敏銳的教育教學洞察力,是否對這些情況做恰當的反饋與處理,處理反饋的是否恰當,直接影響著師生的關系,師生關系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效率,從而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展。劉春生老師在他的《作業的革命》一文中,說了這樣兩件事情: 一件事:一個學生在作業本上留下了用鉛筆涂拓硬幣的印記,劉老師在作業本上寫下這么一段評語:“看來你花了許多功夫,很認真。劉老師小時候也這么做過,不同的是,我埃了老師的痛罵……”第二天,學生作業本又回來了:“哦,是嗎?看來你比以前的老師好多了?!?/p> 另一件事:一個學生在作業本上畫了一幅有池塘、有荷葉、荷花和青蛙的畫,并向老師叫板:“把他畫下來,如果不會畫,就為它作一首詩吧?!眲⒗蠋煹脑娛沁@樣寫的:“一葉一蓬一蓮花,一池一聲一春娃,一年一季一自在,一唱一和一歌夏?!痹趯W生的作業本上,老師對學生的表現都給予積極漂亮的反饋,老師與學生之間無話不談,這里邊都是真情的流露。如此這般,老師得到了教育生活的快樂與幸福,學生也得到了學習的快樂與幸福。⑤ 部分學生的思想行為的變化,成績的變化,很多時候是學生希望得到肯定或表揚的一種體現;抑或是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一種表現,而學生又希望從學?;蚶蠋熯@里得到彌補的一種體現。每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充滿無數玄機和變化的生命的世界。所以教師是否反饋,反饋是否及時,是否針對不同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癥下藥。也就是是否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反饋,是否及時反饋,反饋是否有效果,就顯得極為重要。 (三)及時合理地反饋是落實學生學習成果的必需. 筆者調查發現,因為由于某些老師長期不及時對學生的作業及時反饋,造成班里同學成績不理想,進而嚴重的影響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和家長怨聲一片,致使這些老師不得不接受再教育,臨時、緊急調換工作崗位。這樣的不和諧的發展關系,使家庭、學校、學生之間“合力”的形成受到重創,自然學生的進步,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在一次的調查問卷中,在對初一年級98名學生的調查中,幾乎所有的學生拿到作業本后第一件事就是看老師的評語,并且相互之間還要比較評語有什么不同。其中有92名學生都希望教師對他們的作業、考試成績或階段段性表現及時反饋并給予合理的評價、指導或幫助。只有6名學生認為反饋不一定要及時。等到初二年級再次對這98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時發現,所有的學生都對教師給自己的學習及表現給與及時地反饋和指導,持支持的態度。部分學生認識上的改變,和調查問卷結果的相對穩定性的結果,都在向我們表明這是客觀實踐要求和反應的結果,同時又是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一種心理上的客觀需求。所以對學生課上、課下的活動是否給與反饋,反饋的是否及時、有效,是一個很值得教育學者與實踐者認真研究、探索的課題,它的研究成果對教育一線的教師具有很現實的指導和借鑒的意義,它對教師群體促進的同時就是對學生健康成長的促進和奉獻,而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雖然對這些學生的跟蹤調查工作,我們還將繼續,但是兩次的調查結果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這是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必需的一種動力,一種給養。 表一:
在此次的調查問卷中,最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作業中有教師或短或長的評語,更希望老師對自己的作業或試卷的反饋及時和公正。反饋的快與慢、公正或偏移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心情,在很多情況之下還會帶來巨大的緊張感,對于老師的一些評判有異議的學生,承認有時會用調皮、課上說話、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甚至更加極端的行為或態度來引起老師的關注。在有些時候,一些學生的某些不和諧的聲音或行為,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對他們所認為不公正待遇的一種默默的反抗或者不合作運動;不被學生理解,或者是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來說有失公允的評語或批評可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學生回家后仍然悶悶不樂,不愿意與家長溝通,更甚者認為國家、社會都是黑暗的,從而導致對學習、對人生都沒有了積極性。這樣的影響可能大部分都是近期的影響,如果教師注意了,并及時的恰當的處理與反饋,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他們前進道路上成長的必需品和營養品,學生將會變得更加成熟。否則,不及時的反饋與處理,問題將直接轉化為矛盾,矛盾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很可能上升為沖突,那最后的結果將很可能是兩敗俱傷。那在教育教學這個層面,學生受到的不利影響會更大,可能會是人生的毀滅。 案例II: 在筆者所任課班級中有一名單親家庭的女孩,她的英語成績很好,起初與老師的關系也很融洽。但是,在下學期,突然間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上課的狀態也很懶散,以致最后發展成為班上的問題學生,成績嚴重下降。下面是在那段期間內,他們的一次“對白”,甚至發展到了與老師在課堂上公然作對的地步。 一次老師問她:“How was the weather?” 她的回答竟然是:“I don’t like the weather! What about you?” 進而老師換用另外一種表達:“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她的回答竟然是 “You don’t like the weather,so do I !” 老師真切地感覺到回答中的調侃和對立的味道,于是有些生氣,進而用母語說道:“我問得是今天的天氣怎么樣?” 她竟然不說話了…… 老師和班主任幾次與之談話,都不見成效。在假期的一次家訪中,從家長口中了解到了一些情況,后來經過與她本人的一次懇切的交談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來有一次老師在點評很多同學考試成績時,沒有對她進行點評。學生回家后猜想老師對她有成見。隨后,想通過課上的異常表現引起老師注意,然而老師一直認為她是聰明活潑,學習刻苦的好學生,沒有特別關注。進而她由失落發展到不滿,再加上特殊的家庭背景和青春期的逆反情節使她的狀態越來越差。 因此不管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日常行為地處理上,或者是對學生成果的反饋上,如何加強師生互動,教師如何采集 “教學場”和“生活場”中所彌漫著的大量信息并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讓師生在和諧碰撞中共同發展,是新課程下英語課堂教學能否真正貫徹新課程理念的關鍵所在。師生的和諧碰撞不僅不會影響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健康發展,反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教學相長的良性發展,這就是反饋的重大意義所在。 四、思考與總結 “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和多邊活動,是一個人際交往的過程。人際交往中的諸多要素(察言觀色、親和力、潛意識的姿勢、聲響、表情、眼神等),在課堂教學中同樣適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進行技能訓練時,不能“面壁說書”、坐而論道,應該充分“下放”自己,做一個敏捷、靈活、善解人意、充滿智慧的與學生平等對話的伙伴。惟其如此,才能營造出濃郁的課堂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知學、樂學、會學,讓師生在和諧碰撞的課堂氛圍中共同發展?!?sup>⑥ 學生身心都在成長發育的階段,對一些事物的反應難免過激或不恰當。有一部分學生對教師的反饋不滿時,甚至想通過極端行為擾亂班級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這樣的想法或態度不管是否付諸于實際行動,都會對個人的成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所以,師生間的雙向互動應是及時有效,與時俱進,因地、因時而制宜的智慧的反饋結果。 有效的教學反饋應該具有激勵性,即通過教學反饋,能夠更好的激發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一方面,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對照學生的學習狀態,向學生傳遞評價、啟發、指導等反饋信息,使學生從中受到教益和激勵,增強學習信心和興趣,并激發起其進一步獲得成功的新動機;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從學生那里獲得關于自己教學方面滿意的結果,肯定的評價等反饋信息,也能激發自己進一步做好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從而使教與學相互促進,共同進步。但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在許多情形中教師無論是為學生所提供的反饋,還是自己從學生一方那里獲取關于自己教學信息的反饋,并沒有真正起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促進自己教學的動機作用,例如:在教學活動中有些教師因學生的行為表現較差或不適合自己的要求而給其提供一些諷刺、挖苦等負面的反饋信息,不但沒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因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使有的學生越來越厭惡學習;有時教師因從自己所教的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的結果反饋中感到惱怒而對自己搞好教學越來越沒有信心。由此看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反饋對教學雙方都具有激勵的作用。所以要想使教學反饋具有激勵性,需要教與學雙方對教學反饋持一種慎重而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認知反映。 |
性別 |
| 年齡 |
| 政治學習成績 | 1 .優 2 .良 3 .及格 4 .不及格 |
1 .你對政治學科的學習興趣:A .很有興趣 B .比較有興趣 C .一般 D .無興趣 | |||||
2 .你對政治老師的態度:A .喜歡 B .沒感覺 C .不喜歡 D .討厭 | |||||
3 .你是否喜歡回答老師的提問:A .喜歡 B .沒感覺 C .不喜歡 D .討厭 為什么? | |||||
4 .當你回答問題時,老師會對你進行怎樣的評價:A .同意并表揚 B .肯定你的答案 C .不同意 D .沒有表態 | |||||
當你回答問題時,你最喜歡政治老師對你說的一句話是: | |||||
當你回答問題時,你最不喜歡政治老師對你說的一句話是: | |||||
5 .如果你的回答存在問題,教師是否會進行方法上的指導:A .肯定會 B .不會 C .偶爾 | |||||
6 .在政治課堂上,你是否從教師的語言、神態中感受到教師對你的關注:A .有 B .沒有 C .說不好 | |||||
7 .學生出現課堂紀律問題時,教師通常的態度是:A .嚴厲批評 B .置之不理 C .講道理 | |||||
8 .開展小組活動時,老師是否讓組員之間就各人參與活動積極性和提供的成果進行評價?A .會 B .有時會 C .不會 |
放假之前利用這個調查表在本班學生中做了個調查,結果令我深思至今。90%的學生對政治課感興趣,但70%以上的學生不喜歡回答老師提問,而且最不喜歡老師在學生回答完之后,只說“還行”或“你先坐下”或“你上節課聽什么了”等。90%以上的學生希望在課堂上受到老師的關注,而且老師的激勵性語言會讓他們興奮好幾天。老師的置之不理也會讓他們沮喪好幾天。
做為老師,我們的工作瑣碎而復雜,但我們是成人,一定要俯下視角看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的自尊,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評價上,要做的及時、到位,有科學性和藝術性。
|
來自: 昵稱12157788 > 《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