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徽安慶銅陵的行政區(qū)域調(diào)整引起關(guān)注,不妨關(guān)注一下安徽省會的變遷。 最早應(yīng)該追溯到朱元璋。老朱建立大明,把首都定在南京,于是把老家鳳陽劃入“大南京”范圍。使京師從淮北至江南,從淮河流域到長江流域,連跨兩大自然區(qū),由于南京過大,使得浙江逼仄,于是把嘉興府、湖州府劃給了浙江。從此,太湖流域被一分為二,直到如今。 清興,改明南京(南直隸)為江南省。因江南省過大,而且省內(nèi)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 康熙六年(1667),按抽肥補瘦原則,豎切一刀,分江南省為江蘇和安徽,即今兩省邊界。但安徽布政使司仍寄治江寧(今南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始移至安慶府。此為安慶為安徽省會之始。 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攻占安慶,省治遷至廬州府(今合肥),此為合肥為安徽省會之始;同治元年(1862)復(fù)遷安慶。 民國27年(1938)1月,日軍沿江入侵,安徽省會由安慶遷往六安,后避日寇,又遷原立煌縣(今金寨縣)。 民國34年(1945),抗戰(zhàn)勝利,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將省會遷至合肥。 民國37(1948)年12月,又自合肥遷回安慶。民國38年(1949)3月27日,人民解放軍節(jié)節(jié)勝利,(國民政府)省政府遷往蕪湖,后遷屯溪。 4月23日,安慶解放。此前,原安徽省區(qū)域已設(shè)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皖北行署所在地合肥;皖南行署所在地先在屯溪,后遷蕪湖。 1951年12月20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決定皖南、皖北兩行署先行在合肥合署辦公,醞釀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撤銷皖北、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安徽??;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市正式成立。 附老照片——民國時期的省會安慶 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新中國成立前(其中抗戰(zhàn)八年時間遷到立煌縣,即金寨縣),安慶一直是安徽省布政使和省會所在之地,是全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與徽州并稱為安徽省兩大代表城市,是中國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
|
來自: 雪山來客00 > 《地方經(jīng)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