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一下馬琳、王皓、許昕,誰是中國直板最傳統的乒乓球打法? 作為直板打法的杰出代表:馬琳、王皓、許昕都廣受球友們的推崇,但他們是否是中國乒乓球直板最傳統的打法呢?中國乒乓球直板最傳統的打法又是什么呢? 許昕使用乒乓球裝備: 許昕專用乒乓球底板套膠裝備 玫瑰5+正手國狂3+反手BRYCE SPEED FX ![]() 馬琳使用乒乓球裝備: 馬琳專用乒乓球底板套膠(亞薩卡YEO+NEO天極2+蝴蝶大巴) ![]() 王皓使用乒乓球裝備: 王皓專用乒乓球底板套膠裝備 狂飆皓2代+NEO天極3+蝴蝶T05 ![]() 最近有人在問:馬琳、王皓、許昕誰是最傳統的中國直板的打法?為了回答明白這個問題,我查詢了大量的資料,咨詢老一輩乒乓球運動員,試圖將中國傳統打法搞 明白,但遺憾的是,截止到發稿時止,筆者依然未能找到一個十分明確的定義,而談到中國乒乓球傳統打法時,許多人會聯想到直板,就是我們常用的圓板面直板, 因為方板面直接叫“日直”。那么,順理成章的將圓板面的直板叫做中國傳統打法。這是非常錯誤的事情,因為不管圓板面還是方板面的直板都是日本人發明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國的傳統打法呢?很多人說這個問題都會一帶而過。而筆者認為,中國傳統乒乓球打法的代表性人物應該是1959年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容 國團的技術特點是在歐日運動員中遠臺技術的基礎上加進了很多近臺技術,并因此獲得了世界錦標賽的冠軍,容國團的這種戰術,我們成為中國傳統快攻技術的雛 形。而廣大讀者討論的也應該是中國傳統快攻技術的打法吧。 到了60年代初期,上海的楊瑞華是第一個以近臺為主打法的乒乓球運動員,他將反手退檔大量用在了實戰中,占位近,判斷好,出手快,動作小,擊球速度快,控 制落點佳,有效調動了對手,使對手不能組織起有效的進攻,自己卻能伺機正手搶攻。徐昞生,李富榮等在此基礎上又結合了側身進攻,當時被稱為“上海式”左推 右攻打法。 1961年的第26界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國派出了容國團、王傳耀、李富榮、莊則棟、徐寅生的陣容,除王傳耀之外,其余的都是近臺快攻打法。在此次錦標賽 上獲得了中國第一個乒乓球團體冠軍,決賽中出場的容國團、莊則棟、徐寅生,他們近臺快攻打法成就了中國乒乓球事業,同時也主導了中國乒乓球技術的走向,使 得近臺快攻打法成為了中國乒乓球那個時代的主要打法。 莊則棟用近臺快攻這項技術三次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成為了近代乒乓球的標志性人物之一,容國團、邱鐘慧、徐寅生,李富榮,莊則棟等將近臺快攻技戰術發揚光 大,逐步形成了“快、準、狠、變、轉”的技術風格,具備了乒乓球運動距離近、臺面小、球速快、變化多的技術特點,奠基了中國直板快攻傳統打法的基礎。在加 上后來的郗恩庭、郭躍華、江嘉良、曹燕華等不斷的完善,并加進了很多符合時代特征的高新技術,從而形成了在世界乒壇獨樹一幟的中國傳統乒乓球直板快攻打法 技術。 但我們只能說中國直板快攻技術室中國乒乓球傳統打法技術之一,同時,還有我們中國自己創造的技術打法--長膠技術打法,王志良、童玲、鄧亞萍都是這個打法 中的超級高手,長膠打法為我國在乒乓球運動中立下的卓越的功勛,另外還有蔡振華的防弧、反膠倒板打法等,這些中國傳統打法時中國乒乓球在世界上長盛不衰的 保障之一。 對于馬琳、王皓、許昕,哪一位屬于中國傳統近臺快攻打法?筆者認為三者均是,只不過,技戰術突飛猛進的今天,不斷更新的技戰術指導思想、技戰術組合、個人 的打法風格,才能將中國傳統的快攻打法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我們討論的不能局限哪一位選手更像中國傳統近臺快攻打法,而是應該重點討論,哪一位選手為完善和 發展中國傳統近臺快攻打法做出了那些重大貢獻。 筆者淺談一下近20年來為中國傳統乒乓球直板快攻做出重大貢獻的技術做拋磚引玉: 首先,劉國梁首次將直板橫打運用到了中國傳統直板快攻的實戰中,王皓將這項技術發揚光大,其次閻森的側身處理反手位小球技術,而馬琳更是將這項技術(反手 位小球技術暴挑)發展成為自己的標志技術之一。許昕為中國傳統直板快攻技術加上了側身拉長球,這也是脫胎換骨于著名國手王永剛和韋晴光的直板近臺正手全臺 拉,還有很多圍繞著中國傳統直板快攻打法的高薪技術需要大家來完善。 很多國外著名的運動員將我們中國傳統近臺快攻技術融入到他們自己的打法當中,最著名的就是瓦爾內德爾,他有個外號叫“游擊隊長”,他的近臺處理的技術深 得中國傳統近臺快攻技術的三味,橫版直板式發球,臺內挑擺,等等這些早就為我們中國球迷所知,還有奧運冠軍韓國著名運動員柳承敏,他的打法更是典型的中國 傳統近臺快攻化,早就被中國運動員棄用的近臺反手進攻都用的無比嫻熟,如果找出一個最符合中國傳統快攻打法的世界超一流選手,我覺得非柳承敏莫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