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臨貼教學示范(隸書五)
章柏年臨《禮器碑》
(習書法者,擇其善而習之,集百家之所長,方能事半功倍也。)
名家介紹
章柏年:1948年生,筆名臨昭,齋號桐蔭小筑,浙江桐鄉人,漢族,大專學歷。弱冠之年,從師譚建丞先生。工分隸,擅長周秦二篆,通行草。曾多次參加海內外書畫展和文化交流,獲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全國第二屆楹聯展銅獎、浙江省首屆中青年書法刻二等獎。著有《章柏年書法作品選》等。學書35年,擅長隸書、行草。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及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嘉興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桐鄉市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
怎樣臨習《禮器碑》
《禮器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在漢隸巾較為規范,是學習隸書的最佳范本之一。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山林《韓敕碑》、《韓明府修孔廟碑》,系東漢恒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所刻,原立于魯縣(今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樂廡。據清王昶《金石萃編》記載“碑高七尺一寸,廣三尺二寸,碑陽正文16行,滿行36字;碑陰3列,列17行;右側4列,列4行;左側3列,列4行。碑文記述魯相韓敕修飾孔廟、制造禮器等事。碑陰及兩側刻資助立碑人姓名及錢數。碑字完整.為研究漢隸藝術的重要資料。

一、《禮器碑》的藝術風格 《禮器碑》書法瘦勁寬綽,筆畫剛健,用筆力注筆端,如干將莫邪,鋒利無比。其結體寓欹側于平正中,含疏秀二嚴密內,歷來被奉為隸書極則。 清王澍在《虛舟題跋》中評此碑說:“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為奇絕,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辈⒄f:“惟《韓敕》無美不備,以為清超卻又遒勁,以為遒勁卻又肅括,自有分隸來,莫有超妙如此碑者?!?br> 《禮器碑》的線條質感,與東漢時期的其他隸書砷刻如《張遷砷》、《曹全碑》等有著一定的差異。它屬于平正端莊、俊挺寬博一路。碑文中有的字筆畫細如發絲,鐵畫銀鉤,堅挺有力;有的粗如刷帚,卻又韻格靈動,不顯呆板。盡管線條起伏變化,但通篇看來又不失和諧,在力量感的表現廠非常成功。因此,臨習《禮器碑》可選擇彈性較強的兼毫筆,著重練習筆力。 筆畫要瘦勁而不纖弱,波磔則較其它筆畫梢粗,至收筆前略有停頓,借筆毫彈性迅速挑起,使筆意飛動,清新勁健?!把辔病鞭喈嫶蠖喑史叫?,且比重較大,看上去氣勢沉雄。 另外.此碑分四面,有碑陽、碑陰之分。碑陽部分結字端莊,章法排列也較為規律,堪為《禮器碑》風格的代表,故人手應從碑陽始。但從藝術角度講,碑陰亦有其獨特的價值。其用筆奔放飄逸,自然成趣,字的大小不甚統,橫列的法則也被打破,抒情性極強,在整個書意上傾注了書家更多的主體精神與氣質,因而碑陰也是臨習中不可忽視的。
二、《禮器碑》的點畫特點及其寫法 《禮器碑》的用筆,以方筆為主,凝整沉著,要求每一點畫要做到筆筆送到底,強調運腕力寫,這樣,才能做到筆勢開張,萬毫齊力。 下面,以此碑字例分析點畫的寫法:

1.平畫 如圖一“元”、“天”、“王”、“造”上部的兩橫畫,均為平畫。寫平畫時,落筆是藏鋒逆入,然后把筆鋒轉向右行,筆心在筆畫中行筆,收筆時提鋒回收。注意在《禮器碑》中,平畫一般都寫得很瘦勁挺直,純用筆尖豎鋒行筆,且落筆和收筆都很干凈。提筆右行時宜緩緩而行,要提中有按,把筆壓住,使線條渾圓有力。 2.豎畫 豎畫寫法與平畫相同,只是方向由水平改為垂直。如圖二“中”、“陵”、“京”、“華”中的豎畫,起筆藏鋒逆入,落筆處不可有頓頭,行筆中間筆勢不可斷,收筆時筆鋒自然上提回收。注意要用豎鋒行筆,猶如錐畫沙,十分勁挺。 3.折法 折畫的寫法是先作平畫,到轉折處提筆換鋒再下按行筆。在《禮器碑》中,折法有如下幾種: (1)如圖三中的“恩”字,折畫是用實勢,橫畫到折畫處微微提筆換向后再寫豎畫。注意折的轉角運筆一定要提起來,調鋒后下行,不能直接轉筆扭鋒而下。 (2)如圖三中“見”字,上半部的折畫是在橫畫后,利用手腕內鉤將筆勢換向,與平畫的上凸相協調,且折后下行的豎畫與下部撇、捺相呼應,使整個字在乎正中富有變化。 (3)如圖三中的“石”字下部“口”的折畫,折法是提筆另寫豎畫,然仍有筆鋒的牽絲相連。 (4)如圖三中“言”字下部“口”的折畫,在書寫時已分成兩畫,但卻形斷而勢連,極富韻味。 4.波畫 《禮器碑》中,字的波畫用筆起落十分明顯。如圖四中“二”、“百”、“樂”、“世”字。這些字中的波畫,逆鋒入筆,向左下方斜落,再提筆向右運行,即“逆人乎出”,過中段后,筆鋒逐漸按下,到波尾處迅速向右上方提鋒收筆,形成橫波“蠶頭燕尾”,筆勢雄強而沉著。
5.撇法 《禮器碑》中撇畫的變化比波畫要多,人形有態上有長有短,從用筆上有的出鋒,有的不出鋒,但基本用筆方法并不復雜,落筆仍是藏鋒逆入,但略取側勢,行筆取中鋒逆勢。不出鋒者,收筆時微微停頓后向上提筆回收;出鋒的,在撇頓筆后向外轉筆挑出。
圖一中“大”字的撇,在豎畫到彎處時筆鋒轉向逆行,收筆處是回鋒實收。收筆時毛筆在空中向外作順時針方向運動,使撇端不露鋒芒,與撇畫起筆處相呼應。“文”字的撇法是過程中筆鋒逐漸轉成逆勢,到收筆處停頓向上方提筆?!叭恕弊值钠玻展P時中鋒順勢出鋒,向左下挑出?!胺健弊值钠补P勢趨平,收筆處與“大”字撇尾有相同之處。 6.捺法 捺的寫法在《禮器碑》中一般都用筆較重,是字的主要筆畫。如圖二“不”、“以”、“心”、“道”字的捺,均渾厚雄沉。下筆時讓筆鋒吸飲墨汁,力貫筆尖,由輕至重。當筆鋒到位時,提出來筆上挑,順勢捺出。《禮器碑》中,往往由于這一捺畫的突出安排,使整個字平中寓奇,奇而穩健。

7.彎鉤 彎鉤的用筆方法與撇畫的寫法基本相同,應是一筆寫成,如圖三“污”、“孔”、“敬”、“抒”字。豎畫下行接近轉角處漸漸下按,然后轉筆挑出,保持中鋒。如遇不出鋒者,要提筆回收,使鉤的主體保持圓渾的狀態。
8.轉筆 轉筆的寫法與折筆寫法相似。如圖一“孔”、“元”、“宅”、“紀”其轉角的寫法都是在豎畫寫到轉角處筆鋒換向,順勢連寫,須保持筆畫飽滿自然。 9.臨習《禮器碑》時,要注意點的變化,雖然點在整個字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切不可輕率。下筆時均須茂鋒逆入,提筆逆鋒上行,出鋒方向根據各種點畫的姿態而有所變化。 三、《禮器碑》結體嚴謹,字法規范,筆畫雖然以方為主,卻又不是全為方筆,有時略帶圓意。它能將筆畫的粗細、方圓,筆勢的動靜,向背完美地統一在一起,清超遒勁,莊重典雅,高古且充滿逸趣,可謂集漢隸各老成持重 之大成。 要掌握《禮器碑》的結字特征,首先要了解隸書的一般規律。和其他多數漢隸碑刻一樣,《禮器碑》結字上下緊湊,左右開張,猶如大鵬展翅,翩翩有凌云之勢。碑中幾乎每一字都有一筆很夸張重按的筆畫,古人俗稱為“波磔”。波磔的寫法,都是逆入平出,呈“蠶頭燕尾”狀。每一字中,波磔只出現一次,不得重復,所謂“蠶無二設”、“燕不雙飛”是也。 由于隸書的波磔是向左右分開的,所以粗看大部分字呈扁方形,如圖一“立”、“之”、“君”、“遲”等字。但是,隸書上承篆書,有些字橫畫較多,往往字形又寫成豎長方形,如圖二中“畫”、“真”、“育”、“臺”等字。這就要求我們要因字立形,靈活處理。

對《禮器碑》中——些充滿奇氣、獨具特色的字,要逐個仔細琢磨。如圖三中“氏”字,好像一人站立;“中”字,如同懷抱一柱;“陽”字,左右拉開距離,又互相牽引,“易”的下部幾乎成橫勢,在險境中保持均衡;“糧”字,左右猶如一對運動的舞蹈演員,悉心相應。再如圖四中“君”字,第一筆橫畫和最末一筆橫畫用弧形構成,其間各橫或收或放,都與這上下兩筆相協調。尤其是至碑陰部分,筆勢變化更是飛揚激蕩,臨習者更應細心加以分辨比較。 另外,像圖四中“君,、“曰”,圖五中“百”、“孔”,圖六“圣”字等相同的字,在同一碑中重復出現時,每字的結體卻無一重復,字的點畫形態各有變化,不能不讓人嘆服書寫者的功力。無怪乎清代書法家王澍在評此碑時說:“書到熟來,自然生變。此碑無字不變?!?br> 總之,《禮器碑》在結構處理上,無論是上下結構、左右結構,還是包圍結構,都能取勢頤盼,體態優美,形成一個富有生命力的有機整體,毫無矯揉造作之嫌。同時,線條的粗細及所分割出來的空間形成了黑與白、輕與重的強烈反差,從而給人以鮮明的節奏感。
四、《禮器碑》的章法與墨色 《禮器碑》的碑陽部分,章法處理是縱有序,橫有列;字距寬,行距密。這種章法充分展現了和諧、端莊、秀美的整體特征。而碑陰部分往往是縱有序、橫無列,行與行之間有一定間距,字距參差不齊,富于流動感,通篇自然靈動,富有生氣。 臨習《禮器碑》,在用墨的處理上可講究一點兒變化。一般在書寫方筆時,墨色宜潤澤,不宜枯燥。要注意線條的相互關系:粗線條所占的地位較為重要,是整個字的主筆,力量也較為集中,用墨較重;而細線條處于輔助地位,用墨也輕。如果我們臨習時要寫一根方筆入紙的線條,而恰在此時筆端乏墨,那么,不妨可改用圓筆入紙來臨摹這一根線條。雖然作為這一根線條的臨摹,由于用筆變化而遺失了原貌,但從碑刻到墨書,因這一點形的失去而使整個字在力量上得到了補充,也不悖書法中所謂“遺形取神”這一原理。臨習《禮器碑》,應首先著眼于由粗細線條組成的有機整體,保持字的力度不散。 五、臨習注意事項 1.認真讀帖。在臨習《禮器碑》之前,應先通讀瀏覽一遍,以領會其神韻,風格與特點,這就是所謂“讀帖”。特別要注意碑陽與碑陰在風格特征上的差異,注意每個字點畫的長短、粗細、輕重、向背、轉折及結構的疏密、參差等。這樣,在臨習時就容易得其法度,寫出《禮器碑》的韻味來。 2.線條挺健。線條纖細卻極富力感是《禮器碑》的一大特色。在臨習時要注意宇的線條排列和粗細變化,找出字與字之間的共性、個性和起承關系,利用提、按、頓、挫等用筆手法以及行筆或暢或 澀的時間把握,使線條產生彈性,使力量得以強化。 3.講究筆力。從筆法上看,《禮器碑》筆法豐富,方圓并用。即使同樣的方筆或圓筆,也有虛實不同,切人點不同等因素存在。因此,臨習時一要選擇筆鋒好的毛筆,二要握住毛筆的上半部,讓毛筆既要提得起,又能壓得下,使線條形成輕重對比。臨習此碑,可較好地鍛煉用宅能力。此外,線條,結體固然重要,但是更要悉心領會此碑透溢的靈氣,感受它的神采,力爭把字寫得正而不板,姿態優美,疏朗有致,古意盎然。
各位看官,您的支持就是小編最大的動力!
敬告:本文由公眾號“書法視頻教育”整理編輯,如需轉載請先與小編聯繫。
如手機卡或不方便觀看,可免費獲取視頻資料,請添加小編私人微信。
小編微信號:dgyesking
QQ書法交流群:16918122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查閱往期視頻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