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中國的地形地勢

     山爺wzs0718 2015-10-20
    中國的地形地勢

    • 中國的地形地勢
      中國的地形地勢
    • 中國地形地勢:
      1.地勢:
      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 

      階梯

      界線主要地形海拔

      --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昆、祁、橫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級階梯向東,是我國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屬于我國的近海大陸架,它包括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石油、天然氣)、海洋生物資源和化學資源等。
      2.地勢意義:
      水汽輸入、水運溝通、水能豐富(即“三水”)地勢決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內陸的經濟聯系,同時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但不利航運。
      3.地形特點:
      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五種基本類型都有,但以山地33%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區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 中國主要山脈分布特點:
      1.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列是臺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2.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注意]秦嶺是劃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差異。
      3.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4.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5.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橫斷山脈等。
      [注意]橫斷山脈是由許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它們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極大地阻礙了東西交通。

      丘陵的利用特點:
      1.緩坡開辟梯田果園或栽培經濟林木;
      2.發展旅游業;
      3.發展林業、畜牧業
    • 四大高原對比

      名稱

      位置和省、區范圍

      海拔

      主 要 特 征

      青藏高原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侖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

      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廣布雪山連綿

      內蒙古高原

      位于北部,大興安嶺以西,向西延伸到祁連山麓;內蒙古大部、冀甘寧一部分

      1000米左右

      我國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風力作用強烈,西部風蝕地貌典型

      黃土高原

      西起祁連山東端,東到太行山麓,北鄰內蒙古高原,以長城為界,南到秦嶺;山西省全部、陜甘寧一部分

      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區

      世界黃土分布最廣,流水侵蝕作用強烈,千溝萬壑。

      云貴高原

      云南省東部、貴州省大部分

      1000-2000米

      地勢西高東低,石灰巖廣布,流水溶蝕作用強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嶇不平,有許多“壩子”


      四大盆地對比

      名 稱

      位置與范圍

      海拔

      主 要 特 征

      塔里木盆地

      昆侖山與天山之間;新疆境內

      1000米

      我國面積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動沙丘區)和最大內流河,封閉嚴密、干燥



      準噶爾盆地

      阿爾泰山、天山之間;新疆境內

      500米

      面積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對濕潤,沙漠、戈壁面積較小,北部有一條外流河,多為固定沙丘

      柴達木盆地

      昆侖山、祁連山之間;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

      3000米左右,我國地勢最高的內陸高原盆地

      我國地勢最高盆地,大部分為沙漠、戈壁,東南部多鹽湖和沼澤地,有“聚寶盆”之稱,石油、有色金屬礦、鹽礦資源豐富。

      四川盆地

      東是巫山,西是橫斷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貴高原;四川和重慶境內

      500米以下

      也稱“紫色盆地”,最濕潤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積較大的成都平原

      三大平原對比

      名 稱

      范圍

      主 要 特 征

      東北平原

      大小興安嶺、長白山之間,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遼河平原三部分組成

      我國面積最大、地勢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勢坦蕩,黑土深廣,多沼澤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國商品糧率較高的商品糧基地。

      華北平原

      北是燕山,南到準河,西起太行山,東至渤海。

      我國最完整的平原,由黃淮海沖積而成。地勢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澇、鹽堿、風沙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

      長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以東到海濱,沿江分布呈狹長形

      我國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長江三角洲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為著名水鄉

      三大丘陵對比

       

      位置

      風景旅游區

      遼東丘陵

      遼東半島上

      千山

      山東丘陵

      山東半島上

      泰山

      東南丘陵

      我國東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閩丘陵、兩廣丘陵等,面積最大

      黃山、廬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地震、火山、泥石流的分布

      名稱

      分布

      地震

      1、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2、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3、西部青藏高原和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火山

      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南部、東北山區、臺灣、海南島等地

      泥石流

      多產生在西部青藏高原邊緣山區,東部低山丘陵與平原交替處

    •  中國地勢地形 <wbr>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wbr>中國地形視頻
    •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征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
      位于我國一級階梯和二級階梯交界線上的水電站主要有:
      黃河的龍羊峽、劉家峽、李家峽等,長江及其支流上的龔嘴、二灘等位于我國二、三級階梯上的水電站有:黃河的小浪底等,長江上的三峽、葛洲壩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橋、龍灘、巖灘等。

      中國地形多樣化的影響:
      1.有利影響:地形多種多樣,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平原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優勢,高原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副業、旅游業和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森林、礦產、水力、旅游資源豐富,所以在山區應大力發展林業,采礦業及旅游業。)
      2.不利影響:山區多,平原少,也給大規模商品化生產、生產管理帶來了困難;同時,山區由于地形崎嶇,交通閉塞,經濟文化常常相對落后,并造成耕地資源不足。
      3.不同的地形區有不同的自然條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濕潤半濕潤的平原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區適宜發展林業、畜牧業和旅游業;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則適宜發展畜牧業;干旱、半干旱區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綠洲區、平原區才可發展種植業。
    • 中國地形圖(未包含南海地區):
      中國的地形地勢
    • 黃土高原與云貴高原:
      黃土高原的黃土是地質時期強勁的偏北風從北方干旱地區吹來的,是風力沉積作用的產物。黃土層土質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壞,長期以來,地表受雨水沖刷,水土流失嚴重,形成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狀態。黃土高原是我國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水旱災害頻繁,農業落后,許多地方人民生活貧困。但這里又是我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煤、鐵、有色金屬等儲量豐富。這里的人民利用黃土的直立性和氣候較為干旱的特點,開鑿窯洞。窯洞冬暖夏涼,是很好的居住場所。
      云貴高原上廣泛分布的石灰巖長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蝕,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異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廣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觀旅游區。但是云貴高原峰嶺眾多,地面崎嶇,土壤瘠簿,不利于農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間盆地,被當地人稱為“壩子”比較平坦,是當地主要的耕作業區。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質條件復雜,地表水易滲漏,并給修建水庫,工程建設增加了很大難度。

    • 地勢是指地面的高低起伏狀況

      地形是指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的分布狀況

       

      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1、我國地勢的特征:(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3、我國地形的特征: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4、我國各類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 30%;山地  33%;高原 26%;  盆地 10%;平原 12%

      5、第一階梯主要地形區有: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階梯主要地形區有: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階梯主要地形區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

      6、通常把山地和地表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我國山區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

      在西部,其中近一半是難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山區有利于發展旅游業、采礦

      業及農業多種經營等,部分水熱條件好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發展種植業。

      7、山區常發生的地質災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8、地勢對我國的影響:

      ①對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上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富的降水;

      ②對河流: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了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入海洋。古詩云“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皆為此理;

      ③對交通: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資源:水能資源豐富,可建立各種水能發電站

      9、不同的地形特征對人們生產生活的不同影響:

      意義:①有利影響:地形多種多樣,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平原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優勢,高原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副業、旅游業和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森林、礦產、水力、旅游資源豐富,所以在山區應大力發展林業,采礦業及旅游業。)

      ②不利影響:山區多,平原少,也給大規模商品化生產、生產管理帶來了困難;同時,山區由于地形崎嶇,交通閉塞,經濟文化常常相對落后,并造成耕地資源不足。

      總結:不同的地形區有不同的自然條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濕潤半濕潤的平原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區適宜發展林業、畜牧業和旅游業;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則適宜發展畜牧業;干旱、半干旱區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綠洲區、平原區才可發展種植業。

       

    • 中國的地形地勢
      中國的地形地勢中國的地形地勢
      中國的地形地勢
      中國地形圖
      中國的地形地勢
      中國的地形地勢
      中國的地形地勢
      中國的地形地勢
      中國的地形地勢

      中國的地形地勢

      中國地形地勢

      地形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高山深谷,縱橫交錯,決定了中國地形的主要特征。從大陸整體來看,地形既復雜多樣,又錯落有序。

        在全國面積中,山地占33.3%,高原占26%,丘陵占9.9%,盆地占18.8%,平原占12%。大小山脈縱橫全國。

        中國的山脈,大小相連,綿延不斷,各成體系,呈網格狀,分布于整個大陸,從山脈的排列和走向,可歸納為五個大的體系:

        1.三列東西走向的山脈最北一列是天山──陰山──燕山山脈,是中國北方最長的東西走向的山系,主要分布在北緯40℃-43℃之間;中間的一列是昆侖山──秦嶺──大別山山系,構成中部地區最長的東西走向山系,多分布在北緯23.5℃-35℃之間;南列是處于北緯24℃-25.5℃之間的南嶺山系。

        2.三列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西列是位于內陸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它們分別被陰山──燕山和秦嶺──大別山地所分隔;中列由北起長白山,經東北的千山、山東丘陵到東南的武夷山;東列是位于海上的臺灣山脈,它是亞洲東部島嶼山系中的一部分。

        3.兩列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北列是地處西北部邊境的阿爾泰山脈;還有綿亙在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祁連山脈,是由幾條約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谷地組成的。

        4.南北走向的山脈 位于中部自北向南有賀蘭山、六盤山和橫斷山脈等。

        5.弧形山脈 主要為喜馬拉雅山系。

      中國地勢的四大階梯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下降,從青藏高原向東延伸到海面以下的大陸架,可以分為4個大的階梯:

        1.橫亙于中國西南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中國地勢第1階梯,號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分布著許多高山冰川,主要有昆侖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等。喜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2.從青藏高原往北跨越昆侖山和祁連山脈,往東越過橫斷山脈,地勢顯著下降,大部分平均海拔1000-2000米,局部地區在5000米以下,屬地勢的第2階梯。階梯上分布著許多巨大的高原和盆地。著名的大高原有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這三大高原和青藏高原并稱中國的四大高原。主要大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位于天山東部的吐魯番盆地,最低處海拔為-155米。是中國陸地上的最低點。

        3.從第2階梯往東,越過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直至海濱,海拔多在500──1000米以下,主要是丘陵、低山和平原交錯分布的地區,屬于地勢的第3階梯。自北而南有幾乎連成一片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并稱為中國的三大平原。

        4.從第3階梯往東是遼闊的海洋,水深一般不超過200米,其海底是中國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稱為淺海大陸架,屬于地勢的第4階梯。中國的內海渤海和邊緣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都有廣闊的大陸架。在遼闊的海面上島嶼星羅棋布,有5000多個島嶼,最大的是臺灣島,其次為海南島,第三是崇明島。

      地形復雜多樣,各種類型齊全

        在漫長的地形地貌演化過程中,內外營力相互作用下塑造了復雜多樣的地貌形態,各種類型齊全。首先表現在常態類型上,有縱橫交錯、千姿百態的山地,有面積遼闊、景觀各異的高原,也有坦蕩無垠的平原,還有高度、大小不同的盆地,迭宕起伏、坡度和緩的丘陵。各種常態地貌的分布錯綜復雜,如青藏高原上有高山,有盆地;而四川盆地中有丘陵,有平原。一般分布規律是:我國東半壁,以秦嶺-大別山為界,以北地區除長白山、興安嶺、太行山等少數山地和多溝壑的黃土高原外,主要是地形坦蕩的東北、華北大平原和開闊的內蒙古高原;秦嶺-大別山以南,絕大部分為東南丘陵低山(包括江南丘陵)和山間河谷、小盆地;而云貴高原一帶雖說是高原,實則山嶺連綿,地形崎嶇不平;中國蘭州-昆明以西的西半壁地區,基本上是大山,如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天山等海拔3500-5000m以上的高山,以及挾持其間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等。

        1.山地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較大的山脈有210多條。蘭州-昆明一線以西絕大部分是高山、極高山,海拔一般超過3500m,尤其是青藏高原周圍的山脈,有許多6000m以上的高峰,喜馬拉雅山脈中心區段亞東至馬丁山口580km間計有7000m以上山峰88座。中尼邊界附近集中了11座8000m以上的高峰,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m,為世界最高峰。蘭州-昆明一線以東山地多為中、低山,海拔多在500-2000m之間,只有臺灣山脈較高,有中國東南部最高峰玉山。中國大小山脈縱橫全國,按一定方向排列有序。大致以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的為最多。東西向的主要有三列,自北而南有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東北-西南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三列,自西而東有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長白山-遼東低山丘陵-山東低山丘陵-東南沿海低山丘陵,臺灣山脈。其他還有西北-東南向的喜馬拉雅山、祁連山、阿爾泰山,南北向的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等。這些山脈、山地常常是一些江河的源地或分水嶺,地理上的重要界線,形成中國高原、盆地、平原地形輪廓的骨架

        2.丘陵

        中國的丘陵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季風氣候區。著名的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江淮丘陵、浙閩丘陵、兩廣丘陵、川中丘陵等。這些丘陵區氣候溫暖多雨,和平原一樣也是中國主要農業地區。中國的丘陵地一般由巖性軟弱的地層組成,如南方的紅色砂、頁巖地層廣泛分布區包括一些紅巖盆地,經流水侵蝕切割,常形成大片紅巖丘陵,北方黃土高原黃土質地松軟,也常被侵蝕成大片黃土丘陵地,而兩廣一帶則多為外形渾圓、溝谷縱橫的花崗巖丘陵地。這些丘陵地因巖性較軟弱,容易侵蝕成溝谷,地面受暴雨流水沖蝕后容易成為水土流失區,不利于農業的發展,因此對這些丘陵地的利用管理和改造不容忽視。

        3.高原

        中國的高原多分布在西部地區,有青藏、內蒙古、黃土、云貴四大高原。它們構成了中國西部“高原中國”的主體,其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強青藏高原相當于全國地形第一級階梯地形面,是一個眾山盤結的山原。它的高度占據了大氣圈對流層的三分之二,影響到中國甚至世界的大氣環流,加強了東亞季風,改變了地理環境的緯度地帶性圖譜。在第二級階梯地形面上自北而南分布著的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云貴高原,由于地面組成物質和內外營力因素的不同,高原地貌的差異十分顯著。內蒙古高原干旱少雨,流水侵蝕作用微弱,高原面保存較完整,廣泛分布風沙地貌。黃土高原質地疏松的黃土層經流水的強烈侵蝕成千溝萬壑,梁峁遍布。而云貴高原大部分地區被江河流水切割得支離破碎,是一個地形崎嶇的高原,又是石灰巖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的區域,不僅風景好,而且一些溶蝕的壩子成為高原上重要的農耕地。

        4.盆地

        中國著名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都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區,面積都超過10萬km2。前三大盆地都處在西北內陸干旱區,都有大面積的沙漠、戈壁分布。全國還有不少中小型盆地分布在各地,如吐魯番、哈密、關中、漢中、南陽、太原、大同、宣化、臺北、金(華)衢(州)泰和、貴陽等盆地。在西南云貴一帶高原山地中分布著許多中小型河谷盆地,當地稱壩子,是這里主要的農耕區。華北山西大大小小的盆地也不少,由斷層陷落而成,多成串珠狀分,主要有東北部的大同盆地,中南部的忻(州)代(縣)、太原(南至介休)、臨汾、運城盆地以及晉東南長治(上黨)盆地等六大盆地。這些大大小小的盆地都經歷了長期的發育過程,它們把四周高地流下的礦物質貯存起來,形成各種有用的礦床,如石油、天然氣、鉀鹽、鈉鹽、砂礦等。柴達木盆地就因礦藏豐富而被稱為“聚寶盆”。許多盆地有不少河湖、平原,早就成為農業、工礦業中心區域,四川盆地由于物產豐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譽稱。

        5.平原

        中國的平原不多,僅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2%,它是被稱為東部“低地中國”的主要地形類型之一。自北而南有四大片平原,即:東北平原、華北(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其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河谷平原山麓洪積沖積扇平原、河口三角洲平原、湖濱平原、濱海平原等,如黃河中游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河套-土默川平原、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東南沿海的福州平原和潮汕平原等。平原上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豐富,歷來是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城鎮集中分布的地區,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廣州等都建在這里。  

        6.其他

        中國地形復雜多樣,除了上述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常態地形類型齊備外,還有在不同自然力和地表物質影響下發育形成的各種特殊的地貌類型。

        (1)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雖然幾乎無處不有,但各地區由于氣候和地質條件不同,流水地貌各不相同。如“v”型或“u”型河谷、沙洲、河漫灘垅崗、階地、洪積扇、沖積扇、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沖溝、泥石流前積石壩等。在西南地區由于河流深切形成有許多典型的峽谷地貌。如橫斷山區瀾滄江昌都以下,v型河谷深達1000m以上;長江三峽巴東與秭歸間u型谷地;長江上游金沙江虎跳峽,新近勘察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等。華北的黃河,在中游接納了黃土高原大量泥沙之后出三門峽往東,水流減漫,在孟津以下形成巨大的沖扇形地貌;在黃河下游河床被淤高,形成“地上河”,高出堤下背河洼地幾米至十米,成為淮河海河兩河系的分水嶺;在利津東北黃河口形成河口三角洲,并以每年成陸近60km2的速度向海迅速推進,滄海變成陸地。我國東南部雨水充沛,丘陵被沖刷、切割成矮小的低丘,這里河網雖然密布,但因河流含泥沙量少,因此浙閩沿海河口難于形成三角洲。惟韓江口形成小的河口三角洲,但其發展遠較華北上結河口三角洲緩慢;東南地區河流水量大,沖刷河床使其變深,河漫灘則相對抬高,河流階地廣泛發育,河灘上形成一條條高起的垅崗。在西北內陸干旱地區,干燥剝蝕、機械風化作用強,植被稀疏,暴雨洪流挾雜大量泥沙,因而山前洪積扇平原分布廣泛,河西走廊山麓常有串珠洪積扇,內陸盆地如柴達木盆地內形成從邊緣礫石帶向中部逐漸過渡到洪積-沖積平原的圈層地形結構。

        (2)冰川凍土地貌

        中國東經120°以西,北起阿爾泰山、天山、帕米爾,南至青藏高原、橫斷山區,巨大的高原高山上,現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都很發育,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廣泛分布。粗略估計,現代冰川面積總計4.4萬km2,其中約五分之一分布在天山冰川區?,F代雪線大體自北而南、自邊緣山地向青藏高原內部升高,阿爾泰山現代雪線為海拔3000-3400m,天山3600(北坡)-4200m(南坡),祁連山4300-5200m(西高東低、南高北低),昆侖山西端5500-5700m,喀喇昆侖山5000m珠穆朗瑪峰地區5000(南坡)-6000m(北坡)。第四紀冰期古雪線比現代雪線低數百至千余米,當時的冰川規模比現代冰川大許多倍,但由于內陸干旱氣候限制其分布地域仍很有限,所以古冰川和現代冰川刨蝕或堆積地貌范圍都不大,冰川刨蝕力弱,故冰川和槽谷均較寬淺,只是冰水堆積作用影響所至,可達河西走廊及一些內陸盆地。中國多年凍土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高山和東北北部山區,總面積廣達215萬m2。大興安嶺北端,青藏高原的昆侖山和唐古拉山地,大陸性氣候,氣溫低而變化劇烈,干濕狀況中等,凍融作用較強烈,是凍土地貌發育地帶。在“冷極”五道梁以北青藏公路62號道班附近發現有長達140m、寬45m、高18m的大冰丘。西部高山地帶凍融機械風化作用形成的冰緣地貌石海、石河等發育典型,如昆侖山西大灘花崗巖山頂和喜馬拉雅山珠峰地區片麻巖山頂地區石海中布滿了凍融作用破碎并翻動過的巨大巖塊,巖塊就近聚集于溝谷形成石河。

        (3)風沙地貌

        主要分布在內陸干旱半干旱區及其他沙區荒漠地區。常見的風沙地貌有風蝕柱、風蝕蘑菇、風蝕垅槽(雅丹地貌)、風蝕洼地、風蝕城堡(風城)、風蝕殘丘以及各種沙丘如蜂窩狀沙丘、魚鱗狀沙丘、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鏈等風積地貌沙漠、戈壁除塔克拉瑪干、騰格里等沙漠外,還有內蒙古狼山西北的海里、博克、亞瑪雷克沙漠和阿拉善盟的南吉冷沙漠及中央戈壁、吉格德查干戈壁,新疆東部的哈順、白龍堆、鄯善、霍景涅里率等沙漠及南湖、二百四等戈壁,全國共計有沙漠戈壁128.24萬km2,其中沙漠71.29萬km2,戈壁56.95萬km2,分布在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陜西、寧夏、吉林、黑龍江、遼寧等9個省區。

        沙漠戈壁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13.3%,比平原的比例11.98%還大,是世界上沙漠戈壁分布較廣的國家。風沙地貌分布總的特點是百分之九十集中在賀蘭山-烏鞘嶺西北干旱的內陸非季風區,這里全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在200mm乃至50mm以下,這一帶風大,風力常超過5-6級,因此風沙地貌廣泛分布。其余百分之十的風沙地貌分布在鄂爾多斯、陰山以北,最東到西遼河平原的半干旱地區。半固定沙風沙地貌分布的另一個特點是自西向東,流動沙丘逐漸減少,固定半少丘逐漸增多。賀蘭山以西,降水稍多、植被較好的北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大部分為半固定沙丘外,其余的南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阿拉善盟馬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及烏蘭布和沙漠等均以流動沙丘占優勢。最為常見的新月形沙丘、沙丘鏈和復合型新月形沙丘、沙丘鏈,以及魚鱗少丘群廣布于我國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阿拉善地區的沙漠,受地面盛行風向控制,沙丘移動方向,前者向西南、后者向東南移動。我國風蝕地貌主要分布區在青海柴達木,南疆和田羅布泊,東疆哈密、吐魯番,北疆克拉瑪依附近地區。柴達木風沙地貌中67%為風蝕地貌,尤其西北部,與構造線方向大致相同的強勁西風吹蝕第三紀泥、砂巖系,形成順著風向排列的殘余長丘,長10-100m甚至數千米。新疆羅布泊古樓蘭雅丹地區風蝕地貌十分發育,有風蝕條形土墩與洼地相間組合的典型的雅丹地貌。和田以北麻札塔格(山)的風蝕蘑菇也很典型。東疆大風口七角井、天山達坂城、北疆老風口附近廣布風蝕城堡、殘丘言山等。克拉瑪依東北烏爾和的風城平頂層狀墩臺,高10-30m。此外塔里木盆地東南部庫姆塔格風蝕柱、吐魯番西部的風蝕穴也都十分典型。

        (4)黃土地貌

        在沙漠帶之南,至長江下游宜興下蜀,有一條黃土地帶,總面積約63萬km2。大致以太行山、烏鞘嶺為界,分東、中、西三個地段。東、西段分別包括華北和東北平原、遼西、冀北、山東丘陵山地和甘青西北部、新疆的山地丘陵。這兩地段黃土及黃土狀土分布廣,但較零星,較薄,約厚10m,故黃土地貌的發育不很典型。太行山與烏鞘嶺之間的中段地區是黃土集中分布區,通稱黃土高原總面積廣達58萬km2,黃土實際覆蓋面積也有27.6萬km2,而且大部分地區黃土厚度有80-120m,隴東董志塬一帶最厚,達200m。黃土由較均一的具有鈣質的塵狀粉砂組成,并帶有垂直劈理,故常生成直立的土崖;黃土結構松散,孔隙較其他土狀堆積物大且多,受水浸濕后,膠結物質可溶性鹽類溶解,黃土強度降低,以致坍陷,發展成溝谷川地及谷間的黃土塬、梁、峁等各種黃土地貌。黃土高原的涇、洛河中游,陜晉間黃河峽谷兩邊,以及隴中一帶黃土溝壑間主要為較平坦的黃土塬、平頂的黃土梁、峁地貌組合。其余廣大地區則為黃土丘陵溝壑區,溝道較深浚,溝谷間地貌以頂部呈穹形突起的黃土梁峁為主,這里地面破碎,水土流失較重,山西離石五家溝一帶溝谷面積占40%左右。此外,各地溝壑溝頭地區發育有由滲水潛蝕形成的黃土喀斯特洞穴,以及加上滑塌形成的黃土橋、黃土柱等中微地貌。

        (5)紅層地貌與花崗巖地貌

        在東南部的秦嶺、大別山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在濕熱的氣候條件下,這兩類奇特的地貌都有廣泛的分布。中生代紅層盆地分布遍及全國,但新第三紀開始,尤其第四紀青藏高原隆起,西部、北部較干冷的環境有利于冰川凍土、黃土、風沙地貌發育,而四川盆地、東南低山丘陵和云貴高原地區氣候一直較暖熱,廣泛發育盆地式的紅層地貌。在紅盆內,從邊緣高、低紅層丘陵到盆地中心形成丹崖奇峰為特色的丹霞地形?;洷比驶璧氐牡は忌?、閩北崇安盆地的九曲溪畔都有這種長期流水侵蝕和一定程度溶蝕而形成的典型完美的紅層地貌丹霞地形。花崗巖地貌常見有丘陵狀花崗巖山地、峰林狀花崗巖山地。前者多由穹窿構造的花崗巖體組成,常具有紅色風化殼,在風化殼剝蝕去后,則露出球狀石蛋,成饅頭狀巖丘,形態獨特,是花崗巖地貌的主體,在我國東南部南嶺山地常見。后者多由巖株構造的花崗巖體組成,地勢高峻,巖石裸露,沿垂直節理、斷裂進行強烈的風化、侵蝕,以及流水切割,形成奇崎深壑,如著名的風景區黃山就是由巖株形態的花崗巖侵入體形成的,當四周軟弱的砂、頁巖等被剝蝕去之后,形成峭麗的高山花崗巖峰林地形,在奇松怪石的裝點下如云間仙境。

        (6)喀斯特地貌

        在地表常見有石芽、溶溝、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蝕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態,而地下則發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種洞穴系統以及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瀑布等。碳酸巖分布面積約達130萬km2,喀斯特地貌分布十分廣泛,主要分布在廣西、貴州、云南等省區,如廣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馳名中外。

      中國的地形地勢

      立體中國地形 
      中國的地形地勢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 中文人妻av高清一区二区| 天天影视网色香欲综合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韩国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 亚洲精品香蕉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伊人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在线中文字幕国产一区|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十页|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AV老师黑色丝袜美腿| 国产凹凸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国产良妇出轨视频在线观看| 桃花岛亚洲成在人线AV| 午夜无码电影888不卡|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国产稚嫩高中生呻吟激情在线视频| 日日噜噜夜夜爽爽|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又粗又紧又湿又爽的视频|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四五区|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亚洲AV|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成人拍拍拍无遮挡免费视频| 成人3D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制服| 国产四虎永久免费观看| 深夜福利资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