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治療原則 刮痧治療原則,是根據疾病發展變化的性質決定,疾病的性質雖然錯綜復雜,千變萬化,但不外呼陰陽、表里、虛實、熱寒八鋼。因此臨床刮痧時,必須根據中醫基礎理論,運用望、聞、問、切四診配合手診方法,確立八綱,始能決定刮痧治療原則。
一、陰陽
陰陽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也是八綱的總綱。一般來說,病在表、在腑、屬實、屬熱者為陽;病在里、在臟、屬虛、屬寒者為陰。臨床上陽癥用寫法,陰癥用補法,這是經絡刮痧的基本原則。
二、表里
表里是指一般疾病所在部位的深淺而言,病在經絡在皮肉者,屬表,刮痧宜淺刮;在臟、在腑、在筋骨者,為里,刮痧治療時要深刮。
三、寒熱
寒熱是指疾病的性質而言。一般說寒癥是人體陰氣盛或陽氣虛而不能抵御寒邪而導致的疾病,刮痧治療時,應根據寒邪在在里在表、屬虛屬實而采取平刮或用補刮法。熱癥是人體陽氣盛或陰不足,不能抵御熱邪而導致的疾病,可見于五臟六腑,或某經的全身或局部癥狀,即可見于表征,也可見于里癥。刮痧時,一般用瀉法。
四、虛實
虛實是指人體的正氣的盛衰和病邪的消長。凡人體陰陽、臟腑、經絡、氣血不足而導致的疾病,刮痧治療時用補刮法。當形實、邪實、所導致的病變,則用瀉法刮拭,以瀉其實。至于虛中有實,或實中有虛者,應根據虛實的輕重,采用先補后瀉或先瀉后補,或補瀉兼施的刮法,作出適當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