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伋:遙遠與迫近的“本我” 蒲伋 當耳畔還飄著歌聲的時候,世界還吹著微微的風。你在我的對面,直視我的眼睛。這一刻遙遠與迫近,熟悉與陌生。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就是你,這并不是“精神分裂癥”,而是我一直追求的本我就是你。 在《蒲伋詩境》中,提及最多的是“本我”,以及“本我”為何在現(xiàn)實世界會悄悄隱去。“實際上,‘本我’一直都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看世界,他在看我們。但是‘本我’不是世界,而是‘真實的自己’。他從來沒有沉睡,只不過,我們沒有察覺。”蒲伋說。 其實這不是什么深奧的話題,也不需要‘故弄玄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看到最多的是‘外界’的人和事,而‘本我’則是反思自己的。他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的。 為什么,要說‘本我’,是因為生活的匆忙讓我們沒有太多時間考慮自己,或許在思考自己,也是被現(xiàn)實中的事物刺激,而做出的‘對自我的反省’。其實我們所說的理想就是‘本我’對自己的認知和對未來的期許。但如果理想只是為了實現(xiàn)財富的累積和房產(chǎn)、車子等,這不是理想,只是‘欲望’。 但為什么要談及“歌聲”,是因為“歌曲”是思維的范疇,因為“歌曲”是看不見摸不到的,而且不是結構現(xiàn)實的實體。但我們仍被它打動,甚至激勵。其實詩歌與其他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都是如此,它用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動時間的車輪,并觸動我們的感動。這是一種情愫,既遙遠又迫近,而且能夠融合到我們的生命之中,為什么?原因是“本我”一直都在。 我們其實一直都在“剖析自己”和“反省自我”,只不過被現(xiàn)實的忙碌所掩蓋,我們沒有察覺罷了。這并不等于沒有。當什么時候,我們能靜下心來,聽一首好歌,讀一本好書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不是歌和書的作用,而是我們正在與‘本我’交流。‘本我’看到的我們,是對生活的凝練,他是純粹的,而且一直保持這一種‘清醒’,不被周遭事物同化。 其實‘本我’離我們看似遙遠,實際很迫近。而我們忽略的不僅僅是眼前美麗的風景,還有欣賞風景的眼睛。‘本我’在現(xiàn)實中,并不是讓我們變成‘哲人’或者‘超凡世外的高人’。這與世俗沒有關系,因為‘本我’本就在世俗之中,他會看到世俗之中的我們一言一行。只是,他保留了我們純潔的心靈,讓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依然是美麗的,我們的人生依然是精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