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九月九,抬眼望去,鋪滿了一地金黃落葉。因從事著一份特殊的職業,為醫經歷的世事多,磨難多,失敗多,反思多,固然經驗也多了。而且,這種深入是自然而然的去感悟。 前些時日,一青州故交向我拋出橄欖枝,替友人來電求醫,要延請我把把脈治一治病,問不知能否成行?且說:朋友正當旺年,有些靜脈曲張的毛病,間斷用藥3年了,遍訪名醫也久治不愈,現在病未見輕反而加重,惶惶不可終日。找你……切莫推辭?余受寵若驚,原本就診務寥寥,療效平平,并沒有像坊間傳言的那么優秀,擔當不起,要不……另請高明吧。你就別賣關子了,為何故……?我實話實說:想來,脈管炎一個經方中醫能夠簡單治療解決的病,卻也是頗費腦筋?另需耐心、信心……等等。朋輩一一欣然允諾……告改日,登門拜訪,言之鑿鑿。余回稟:當然愿意,必該擺駕恭迎前來,但造訪還是老的論點,首先是態度,其次是信者不疑。這話雖說來霸氣,但心中有底氣才敢在其間穿插,語出而驚人。然背后,豈止是輕描淡寫的那么一說?那么簡單? 牌面上,西醫已凌駕于任何醫療之上,但在精神層面上,作為由傳統文化為主體的中醫,人們暫時還無法抹除中醫賦予國人的集體記憶。不少久治不愈的所謂頑疾,不少的疑難雜癥病人,時不時會來找中醫診治這條路。但現在,因為整個世界都是急功近利的,而且人們不僅表面上很狂躁,其實內心深處自己對凡事都沒有信心。自然問題就會出來,特別是,很多病人的天性都是這樣的。尤其是現在這時代這種情況真實存在,小病如此,對于大病、疑難病更是如此。病人的欲求都特別旺盛,太苛刻了,太好奇了,太快速了。但問題是,要求是不對稱的,不平衡的,許諾的前景也必該不合乎常理的了。確實也印證了一句話:欲速則不達。一方面社會大環境使然,醫患之間的信任度在缺失。一方面患者病入膏肓,短期內不易改觀。很多的亂象,很多的無奈,一言難盡啊!到底,誰該為這個所謂的粗鄙的結局去負責? 不客氣的說,經我手治療的下肢靜脈曲張、靜脈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不少,一直秉承有是證用是方、有是脈必取是藥,凈玩實的。療效倒是很明顯的,也好快。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療手段,許多方子用量很大,也是不和尋常一樣的。但凡能“根治”二字,始終體現著“治人”的理念。 舉一個2013年的病例:治療一中年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人,經治過程,記憶猶新。 濟南章丘中年男患者,來診時,無法正常行走,有點瘸。端坐在椅子上,笑容滿面道:大夫,別人介紹來的,說你醫術好,請你給看看。 病史:在山醫診為“下肢靜脈曲張”,住院行手術治療,術后13個月復發。癥狀腫痛如前,又去西醫專科醫院診斷同上,多以溶栓、抗凝為主,療效多不理想,建議再次手術治療。因懼怕手術,且花費高,放棄之。欲尋它治,中醫轉了不少中藥吃了不少,未得良方,只是治標,沒有治本。既不減輕也不加重,這說明沒治著病啊。在別人的介紹下,找到你這里來了。 患者當時,他的心也誠,說:您請開方!目睹此情此景,我想都沒想就接受了這個挑戰。 望之:形體魁梧,臉色黝黑發紅,全身干燥。察之:舌質紫暗瘀斑舌下瘀點結節,下肢靜脈曲張明顯,皮膚瘀紫褐暗,浮腫發冷,瘀斑顯現。又有潰瘍面,周圍組織變黑。 自訴:腿腳痛逐漸加重,疼痛,以受涼,以過度行走,過勞時尤為明顯。病后伴便秘、腰痛、前列腺增生明顯,忘事心煩失眠。怎么辦? 余也有言在先:選擇中醫難能可貴,能夠適應不同疾病,療效好,切實可行,不失為一行之有效的辦法。此病必是存在下肢靜脈血栓的可能,如不及時加以治療,若瘀血上沖心胸,會釀至大禍,悔之晚矣。有效合理治療才有一些希望。 患者問:對于此病的治療,為什么都說難治?你的依據是什么? 答:這對于初治者來說至關重要。臨證中面對各種各樣的病人,之前也事先早早溝通過:那是錯覺,治不得法。病因是受寒,瘀血為患,有理可據有源可尋。 又問:好治嗎?治多長時間見效?癥狀輕就治得快,癥狀重就治得慢嗎? 答:這樣的病都能治, 又問:你治療這種脈管炎、靜脈曲張病的絕招是什么?他的語氣又堅定起來。 答:豈止斯文掃地!短時間也不好回答這個問題,簡而言之,主要驅寒濕,調節微循環,通治瘀血水。 大夫,你這里以純中醫為主? 答:嗯,不錯,是純中醫。 他微微笑了笑,點了點頭。我就開了處方:川桂枝30、云茯苓40、大丹皮30、赤芍藥30、山桃仁30、生大黃30、遼細辛30、炮附子30、炮川烏30、懷牛膝40、七劑。患者看了一下,一共才十味藥,那一刻他愣了下,嘀咕著:有效果嗎?我能理解病人的心情,好言相勸,讓病人信奉真治病,一切妥當他心滿意足啦。繳費抓藥之后囑付,首先是避寒,注意保暖,不要吹空調,冷東西不要吃。還有服藥后毒邪被透發了出來,不但癥狀不減輕還越治越“厲害”,這是排病排邪反應,不要害怕啊,嘗嘗看再電話聯系吧。 藥對證一口湯。服藥二周病好得多了,皮膚青紫發冷減輕,下肢浮腫瘀斑瘀點大減。復診時滿臉堆了笑一言不發。服藥三周雙下肢瘀斑漸失溫暖如春,疼痛消失,患者大為震動。 四診時患者問:把握性到底有多大? 答:差不多的說法也算成功了,癥狀減輕或加重都是好現象,就怕吃了藥沒反應,感覺就是硬道理。 患者問:就覺得太慢了,沒有真正好,太慢了……多長時間能治好? 答:很難為情的一件事情,這叫什么說話?直接跟病人說,因本病療程較長,你的藥吃少了,慢慢來,繼續堅持治療就會好轉。且行且看吧,功到自然成。談到接下來的治療計劃時,建議:趁熱打鐵,希望這一次能夠堅持得時間久一些。 病人心里才懶得聽這些亂七八糟的理論,面露不悅。那我在你這兒治療有啥意義?這種左右思想,不知所措。 我是一個很高傲的人,我也越來越不愿意說話,沒有必要。正如之前我所說的那樣“求醫不如求己”啊!這算是一種智慧的妥協嗎?這是不是最好的一個選擇方式?這對眾多的患者來說,實在很難說成是鼓勵,更難說是福音。 療效已然很可以,卻偏偏嫌太慢……,妙手回春卻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脫離了患者的需求,下一診居然注定了也無從幸免,也必然接續草根無名的命。那個病人正是基于這種半信半疑的心態,四診開出方藥之后,沒有再回來復診,所以也就沒有了下文。也不知道,他最后到底有沒有痊愈,其實,原本可以不這樣的。時至今日,那些曾經路過我心上的病人,亦深深刺痛著我的醫者救治之心。 此次的機緣,也使我重新認識,可能還不夠好,還不夠快啊。往往在這個最關鍵“快”的節點上脫離了患者的訴求,從而極大地制約了下一診。現在回頭看,其實,原本不可以這樣的。方子用量也不夠大,如果每味藥均是40克的話,假如遼細辛炮附子炮川烏60克的話,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丹皮止痛良藥,少說也得40克左右。川烏生者尤良,多多益善。山桃仁活血化瘀,立解在40克以上療效最優。凡此種種,我不斷去總結,重新定義,詮釋,然后發現一點藥量、劑量問題關乎療效。所以說:風光是走出來的,更是等出來的。若無當初之不如人意,亦當不是今日醫術之水平! 今又治靜脈曲張,何不再換一方,拭目以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