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喉頭,使這個部位的開啟度與咽腔、氣管構成一個無阻礙的通道,上下暢通,這時歌手感到自己的聲音比往常粗壯、低沉了不少。打開喉頭發的音才是合格的,待本領提高后聲音走向純凈、有藝術光華。這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開初,覺得這樣發音,音色大不如前,簡直懷疑是退步了。音高會有所降低,原來輕易能唱上的音,現毫無辦法。
訓練打開喉頭的辦法:其一,張開口深深吸一口氣,并保持吸入氣后的積極狀態;其二,仿佛面前突然出現一只怪獸,不由自主地張開口驚訝一聲;其三,張開口打個哈欠;其四,張開口微笑,好象將一個個小圓球吞進口內。
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將一些歌唱家的唱片在影碟機上播放,仔細聽他們的發音,必定是打開喉頭歌唱的。打開喉頭是歌唱的基本概念,這個問題不解決,談其它問題是空談。還可以面對面觀看歌唱家或專業歌手演唱時的狀況,他們的喉頭在一個位置,不往上跑,也不下壓,其歌聲好象從遠處傳來,又傳到遠處,聲音有擴散感覺,不停留在歌者的人體內及周圍。
打開喉頭唱“啊”音,力求頂天立地,上部軟腭抬起,臉部微笑,下腭、舌部放松,氣息隨時跟得上,用較高標準來檢查“啊”的效果是否完全是“啊”,不能夾雜其它母音的成分,隨后按1、3、5或1、2、3或1、2、3、4、5或1、2、3、4、5、6、或1、3、5、1、5、3、1等短樂句半音半音上升或下降。這樣練另有一個重要意義,在于訓練音準。歌唱者最大的基本功是用正確的發聲法唱準12個半音。如果音準得不到保證,一切都是無從談起。字正腔圓的前提是音準解決了。每天要練這些簡單乏味的半音階練聲曲,持這種觀點者不理解歌唱者是用歌唱的情緒認認真真練習的,因為這種練習是通向成功的橋梁。
五十六個民族,有許多民族歌曲,應唱熟幾十首優秀且有代表性的,不必拘泥于這首歌是男聲、女聲唱的。民歌洋唱是打開喉頭,采用一整套科學發聲法,同時維護民歌的特色。有否將喉頭打得太開,使聲音過分雄壯,聽上去顯得別扭、做作。歌唱的每一個環節都提倡適度,這對打開喉頭也是如此。初學者往往是達不到打開喉頭這一步。歌唱究竟費勁嗎?內行者的體會:蓄勢待發,有的放矢,似噴泉氣勢十足。跳高、跳遠等需助跑,飛機借助跑道起飛。歌唱同樣要有“助跑”,有兩層意思:一是練聲,二是氣息與共鳴已作好了準備。唱低聲、中聲、高聲區都需“助跑”,聲音逐步上升,“助跑”尤顯重要。聲音向高發展了,氣息應該更加通暢,當然并不能機械地認為將肺部的氣呼出來就行了,而是先形成一個皮球一樣的氣柱,進而形成音柱。所謂氣柱,有旋轉、對流、氣壓。所謂音柱,由氣柱作為基礎,在各個共鳴腔得到反射。
如果保持了皮球一樣的氣柱,腹肌、橫隔膜微微收縮,有助于發音。初學者嘗試喝二杯到三杯水,體會一下胸部與腹部的飽和感覺,實際上吸足氣后與此差不多。氣息不同于水,但吸進去后是一種能量。我們需要的是順水推舟、隨機應變,有氣息進來,胸部、腹部跟著擴張,并將氣拉住、穩住,微微保持住,當氣息流動時,慢慢呼出時,肌肉群跟著有點收縮,胸部與腹部的擴張度逐漸減弱,不可一成不變,也不可迅速地改變。
所謂順水推舟,是順著水流方向推舟,引申義為順著某種趨勢行事,即順著氣息流向呼吸肌群作一些調整,是微調。一個歌手如果起初是自學為主,總要經歷頭緒亂、無從著手,后一步便是顧此失彼、屢走誤區,再下一步時而聲音良好,時而不理想。一心想唱好高聲區,甚至想跟著唱片與著名歌唱家比賽高聲區,幾個回合下來,精疲力盡,嗓音受損程度嚴重。自學聲樂不象自學文學那樣十拿九穩。只有具備對整個發聲區有一個大致的概念,解決了入門問題,才能做到順水推舟。
對歌唱而言,水就是氣息,而且是運動狀態中的氣息。水可以直觀,氣難以目測,只能細心體會。大自然中的水流多種多樣,分為溪水、河水、湖水、江水、瀑布、海水等,它們的流速、流態各有特點,應去實地考察,寫好筆記。歌唱的氣流要象水流那樣分秒不停,后浪推前浪,均勻、有規則,按河道前進。歌唱者的心中要有一條小河,而且是有聲有色、河水奔流的小河。吸氣時,將一條小河吞進體內,補氣時,增加河水流量;呼氣時,不忘記河水總在運動。控制流動的是胸、腹部肌群為主,喉部肌群為次。
一條河上光見到流水是單調、平淡的,加上大小船只行走才有某種意境,象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們將船只比喻為歌唱的聲音。發低聲區,水流雖是比較平穩,但耗費的能量比發中聲區大,聲帶整體振動,發中聲區聲帶同樣如此,發中聲區偏高的音,聲帶部分振動,發高聲區聲帶邊緣振動。我們發中聲區偏高的幾個音時假想使河水奔騰起來,流速加快,氣勢增強,船要適應變化了的河水,因勢利導,注意控制船速。發高聲區時讓河水咆哮,一瀉千里。站穩高音的必備條件是運用好頭聲共鳴,當然口咽腔、胸膛共鳴占較少比例,也是需要,否則那高音偏尖銳、空洞。
一條一般寬的河,駛著好多船只,會局部、表面上影響水流,但總體上不能改變河水的流速、能量。我們借喻船就是喉頭及聲帶,當發聲時同樣影響氣息的行進。發聲時兩片聲帶靠攏,氣息被熱擋住了,只有微量的氣息呼出。經過多年專業訓練過的歌手對于氣息、發聲是很有辦法的。有人評論:這個歌手有點氣息或氣息足又長。說明這個歌手已具備了扎實的基本功。
一旦某人掌握了發聲的基本技巧,即使自我欣賞也能樂此不疲,那聲音具有神奇的色彩。如果有幾個或幾十個觀眾靜心觀賞,歌手得到的鼓舞更大。有的歌手潛力無窮,一年比一年進步,技術日趨全面、成熟,表明他在不懈地努力,減掉一些不良的發聲習慣,吸取其他同行寶貴經驗與成就。有的歌手象一座被開采了多年的煤礦,已到了無煤可采的地步,原先屬于領先者,但總是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吃老本,安于現狀。
嗓子是人體的一部分,不能片面地強調嗓子健康就可以了。整個人體健康才能保證嗓子健康。保護嗓子是應該的,合理用嗓,過重的擔子不要去挑,要量力而行。當嗓子出現微小的不舒服現象,要有所察覺,積極進行治療或注意休息,這也是一種隨機應變。有人上臺獨唱前喜歡喝幾口高粱酒之類,為了起到興奮作用,使全身血液處于亢奮狀態。這不是高明的辦法,無論怎樣,煙酒對嗓子有害無益。歌唱家與煙酒是勢不兩立的。
在演唱過程中常會出現事先預想不到的事情,要有心理準備,并且安排了補救的措施。未能發揮出平常的最佳水平,劇場觀眾掌聲不很熱烈。你不應泄氣,不要責怪自己社會知名度不夠高,而應好好回顧一下癥結在哪里?曲中的最高音出現破裂音,事先沒有想到,后一曲爭取避免這種失誤。破裂音的出現往往是幾個原因:一沒有相應強壓力的氣息支持;二是聲帶邊緣振動的高頻率未到;三是共鳴腔未作適當調整,即頭腔共鳴應占主導地位;四仍是基本功未真正過關。電臺派人來錄制新創作的歌曲,為播放而錄,少則幾遍,多則幾十遍,從中選一遍最如意的,歌手一時拿不定主意,認為每一遍都有超常發揮之處希望剪接成篇又不可能。同時感到反復唱這么多遍,嗓子快唱破。有些歌手熱衷于唱別人已唱紅了的曲目,不愿冒風險去首唱新創作的優秀曲目。有些歌手經常埋怨沒有遇到伯樂,有生不逢時的委曲,可惜沒有檢驗自己的水準是否躍居一流。
有些歌手能唱,也能寫,將唱的原理、經驗用文字寫來。有些歌手雖然技術頂尖,遙遙領先于同行,但不善于筆述。即使能書面表達意愿,道理是否講得透徹,讀者是否一目了然,這就涉及到作者的文學功底。歌唱家掌握的歌唱技術不遜色于高級工程師、高級講師、主任醫師等專門人才,也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范例,一個多年磨煉而成的成果。有的人一生只是一個歌手,不能上升為歌唱家,因為他技術不能突破一般化。
隨機應變,對于歌唱太重要了。不同類型的歌曲有不同的演唱力度、情緒、節奏,不能千篇一律。胸腹式聯合呼吸對于某些人一說是一種高難度的舉動。可先回到胸式呼吸,待發聲中的基本動作熟練掌握后進入胸腹式呼吸的訓練。
歌唱與說話,共同點都是氣息沖擊發聲器官產生聲音,不同的是歌唱需具備充足的氣息,人體多方面部位參與,涉及低音到高音至少16個音,喉頭部分產生基音然后傳遞到各個共鳴腔,聲音得到充實,加強,要有呼吸、發聲的一些基本技術。歌唱有音準、音量、節奏、字正等要求,但不能與說話完全分隔開來,前者應保持后者自然、樸實的色彩。
歌唱與朗誦相當接近,優秀的朗誦采用了歌唱的基本原理,聲音有一定氣勢、力度,同樣字正腔圓,不同的是朗誦是短促的節拍為主,不象歌唱那樣有那么多較高、較長的音,即使是字多、節奏快的歌,從整體上看,全曲線條起伏,高低音相差較大。歌唱是跑步,朗誦是競走,說話是散步。歌唱要從朗誦中吸取氣深音強的優點。
歌唱與喊叫,兩者是相通的,歌唱是有技巧、方法的喊叫,將人體中的能量盡情釋放,將聲音傳到較遠的地方,帶有氣息、共鳴,實際效果不象單純的喊叫,整個過程迅速、干脆、果斷。喊嗓,就是采用喊叫的氣勢,加上發聲方法來練聲,從低音到高音反復練習,從中找到一種感覺。有的人歌唱缺少激情,需要介入喊叫的成分。沒有發聲方法的喊叫當然被否定的,聲音扁、尖、白、擠。
歌唱與拔河,著力方向是相同的。拔河是甲乙兩隊對抗,難分難解。歌唱的聲音在各個共鳴腔轉一個圈最終一部分聲音也向前出來了,但始終有一股力量拉住它。氣息與聲音是有所溶化在一起,但總有一部分從口腔里跑出,不信當聲音持續時,用手掌放在口外一到二厘米,會感到一股熱氣源源不斷噴出來。技藝高超的歌手其熱氣有力度,有后勁,象噴泉。
歌唱與跑步,本來兩者有較大差別,但冷靜、深入地分析,發現歌唱的呼吸應參照跑步時狀態。跑步是一種激烈的運動,消耗體能大,特別是呼吸系統積極運轉,配合四肢,身體的擺動、升降。歌唱相當于跑步,讓呼吸系統進入運動狀態急吸急呼,快速循環。快速步行時的呼吸也是歌唱借鑒的一個方面。人體在運動時全身包括呼吸系統得到充分地調動,進入活躍、主動的態勢。
歌唱與微笑,不可脫離。歌唱要求人的某些部位放松,有些部位積極,有些部位緊張,但有些人一味緊張,使放松失去了應有的空間。微笑,能放松下腭、舌根及連帶部位,聲音不在這里被卡住。遇到不能用微笑來唱的嚴肅、莊重的體裁的曲目時,臉部的內部保持微笑是不難的。半打哈欠的作用與微笑相差不遠。歌唱是一個上下多方面呼吸、發聲器官互相配合,調節的活動,要樹立一個整體觀念,同時加強各個部位單獨與合成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