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5年1月5日,90后北京舞蹈學院校花夢妮gabby也加入到“網絡拼酒活動”中,她發布了多張照片,從照片中看出,家里擺出了多箱白酒,桌面上還有多瓶已經喝完的空瓶子。 對于喝酒,道家并不排斥,很多崇道人士都有嗜酒的癖好。最著名的當屬“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有“醉酒提壺力千鈞”之說。所謂“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大概酒中之趣就頗似道家真義。沉醉之中,物我皆忘,倒真有點萬物一也,天地齊也的意思。魏晉時的嵇康也頗愛飲酒,不但飲酒,還寫下了《酒會詩》,“酒中念幽人,守故彌終始”,詩酒交融頗顯真情。然而道家雖不禁酒,卻不主張過量飲酒,像夢妮這種方式的飲酒很容易就會損害健康。 ![]() 北舞校花一口氣喝下六斤白酒 與佛家對戒酒的嚴格恪守相比,道家對酒則呈現一種接納態度,并且道家的歷史與酒的淵源極深。 《漢書·食貨志》中說:“酒,百藥之長。”這可以理解為在眾多的藥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藥,另一方面,酒還可以提高其他藥物的效果。酒與藥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遠古時代,酒就是一種藥,繁體的“醫”下面是一個“酉”,也就是酒的意思,文字本身顯示的就是一種釀造酒。古人釀酒目的之一是作藥用的,可見古時候酒在醫療中的重要作用。 道家借重于酒,是更看重酒的養生保健功效。古代《博物志》曾記載:昔有三人冒霧晨行,一人飲酒,一人飽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飽食者病,飲酒者健。此酒勢辟惡,勝于他物之故也。從這則記載中可以看到酒對于健康的作用。因此,道家發明了許多種用于養生保健方面的酒品,例如最能調節人體平衡,男女皆宜的“鼎酒”。 鼎酒的釀造技術來源于古代道家煉氣士。他們深山修行,為了抵御風寒,增進內功,幫助煉丹,特別發明了這種又名為自然鼎的鼎酒。此外,道家發明的酒還有三仙酒、百花如意酒、長生酒等。這些道家酒沒有一種是藥酒,無任何藥味,但卻有著很多藥酒也無法比擬的養生保健的功效。 (二)酒后可回歸本能 、歸虛返真 除養生保健之外,道家喜歡飲酒還有另一層意義。 道家認為,天地萬物生成的本體是“道”,這神秘的本體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卻又無法用感官去感覺或證明它的存在,只能靠內心去把握。飲酒之后,意識中便會萌發朦朧的快感,與虛無卻無處不在的“道”更加接近,沒有規范的束縛與現實的羈絆,體近自然,萬物合一。天地宇宙,渾然一體,只有一個飄飄欲仙的自我存在。 酒后身心的感受,可以回歸本能的沖動。飄搖太素,歸虛返真,提高領悟,促進修行,因此飲酒為道家所歡迎。 但是,道家對飲酒也是提倡節制的,并不鼓勵一味地飲酒。 《壽世保元》中說:“夫酒者……順世和人,能行氣和血,陶冶情操……飲者不過,量力而已,過則耗傷氣血。”《真西山先生衛生歌》說:“飲酒莫教飲大醉,大醉傷神損心志。” 所以道家的飲酒觀基本上健康的,也是值得借鑒的。 讓事實說話:過量飲酒嚴重危害健康 ![]() 飲酒要適度 易引發癌癥 乙醇對食道和胃腸道的黏膜形成強烈刺激,不僅容易引起胃潰瘍,而且容易發生食道癌、腸癌和肝癌,危險性比一般人高出幾十倍。有人統計,在各種死于癌癥的病人中,有5%左右與飲酒有關。婦女即使少量飲酒,患乳腺癌的危險I生也會增高;飲酒量越大,次數越多,危險l生也越大。飲酒為什么會引起癌癥?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乙醇是一種助致癌物,它雖然本身并不致癌,但是遇到致癌物,可以加速和增強致癌作用。 導致肝臟硬化 肝臟硬化也是長期大量飲酒的后果,80%~90%肝硬化病人可能與飲酒有關。乙醇影響人體正常的脂肪代謝,以致形成脂肪肝,并可發展為肝硬化,在此基礎上再出現肝癌。另外,長期大量飲用啤酒,可使脂肪在腹部蓄積,造成“啤酒肚”;還可使脂肪在心臟肌肉組織蓄積,形成“啤酒心”;這些都不利于健康。 過量飲酒,可增加中風的危險。據統計,長期酗酒可使死于中風的危險增加數倍。大半以上經常大量飲酒的人,平均壽命和工作年數都縮短。 父母飲酒,還影響下一代子女的發育。在受孕前3個月,父親經常酗酒,下一代子女容易出現肺動脈狹窄、血管瘤、輸尿管發育不良等疾病。母親在受孕前3個月到子女出生后半年期間大量飲酒,可使子女智力低下。 抑制正常食欲 大量無節制的飲酒常常使正常食欲受到抑制,影響人體從正常飲食中獲取營養素。同時酒精加速維生素B的代謝,使人產生維生素B缺乏癥,出現神經炎、手足麻痹震顫。西方國家由于酒精中毒而導致的神經炎占各種原因引起的神經炎的首位。可見無節制地飲酒對身體會產生許多有害作用。 引起急性乙醇中毒 如果飲酒過量,喝酒喝到爛醉的地步,會引起急性乙醇中毒。其臨床表現可分三期: (一)興奮期。面色發紅,說話絮絮不休。 (二)共濟失調。動作笨拙,甚至失去平衡,說話語無倫次。 (三)昏睡期。醉者面色蒼白,口唇微紫,瞳孔有的散大,脈搏加快,呼吸深度麻痹,個別甚至死亡。另外,常見一些人伴有惡心、嘔吐、腹脹噯氣等消化系統癥狀。 總之,“水可行舟也可覆舟”。飲酒也一樣,適量飲酒會對身體產生良好作用,具有保健效果。如果不節制,飲酒過度,則會產生有害的影響。 (本文據《齊魯晚報》、《道家養生大道》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