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圖一點都不假,這是橫向船臺下水法。 船是水里的玩意兒,可是造船在水里一塊鋼板一塊鋼板的搭起來,還是得在陸地上造好了殼子再放到水里。陸地上造船的地方,叫船臺。等船造好了,怎么把船弄到水里去,這又是個問題了。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把船搬到水里。如果你造的是條獨木舟,也許你自己就能完成這個任務。要是只有個幾噸,十幾噸,百十噸,吊車也能干這活。這叫起吊下水法。 ![]() 但是,現在的船舶,動輒幾千噸,上萬噸甚至幾十萬噸,上哪找大吊車去啊。于是,最傳統也是最簡單的方法來了————不是有船塢嗎?直接在干船塢里造船,造好了船塢門一開,海水灌進來,不就漂起來了嘛。很多年前人們造大船,都是這么干的。 問題是,一條船賴在船塢里,別的船就沒法用這個船塢了。動不動就是幾個月的建造期。要知道現在(具體說是前幾年)的船廠,接單接到手軟,一大溜的船等著用船塢舾裝啊,檢修啊。船塢那么老大,那么老占地兒,那么老貴,豪門船廠也沒有余糧啊。 于是,一種特殊的船舶——浮船塢出現了。浮船塢可能是最不像船的船舶了,看上去,它就是一個凹。通過船體注水與排水,它能調解甲板的高度。用浮船塢下水的時候,浮船塢先排水,讓甲板升到與船臺齊平,把船挪到浮船塢里。然后它用拖船拖動,或者有動力的話自己行駛到合適的水面,船體里注水,浮船塢下沉,船就漂起來了。 ![]() ![]() 浮船塢畢竟尺寸是有限的,現代船廠用的最多的還是船臺下水法。就是直接從船臺下到水里去。比如建一條軌道。 ![]() 上面這圖是英國45級驅逐艦第五艘Denfender號準備下水前的情形。注意它的球鼻艏還沒安裝,因為那里面將要安裝聲吶,而聲吶等電子設備比較怕震動。為了防止下水時震動損壞設備,一般來說軍艦下水時是不安裝雷達、聲吶的。 ![]() 下水的滑道要充分潤滑,最常用的方式是用滾珠或者牛油。上面是印度下水的一條輕型護衛艦,應該沒涂牛油。除此之外,最近幾年,用氣囊下水的方法也比較常見。比如下圖。 這種縱向船臺下水的方式,看上去最自然,船就是這個方向開的嘛。可是,這種方式也有個大問題,那就是占地。船臺到水面之間要布置很長的導軌。這對那些地皮比較緊張的船廠來說有點兒撓頭。另外,如果船臺對著的水面不太寬敞,比如沿江的船廠,這樣下水也會有麻煩。 于是就有了問題里圖示的這種橫向船臺下水法。 ![]() ![]() 美國的首艘濱海戰斗劍LCS-1 freedom號也是這么下水的。 ![]() 不要為這些船的安全擔心,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安全橫傾角,通過布置壓艙物什么的,這些新船殼可以在很大角度的橫傾下自動扶正。自動扶正能力最強的,莫過于用于海上救生的自扶正艇了,這種小艇即便被倒扣了,也會很快自動扶正過來。下圖就是幾艘國產的自扶正人命救助艇。 ![]() 當然,船舶下水也并不是小事一樁,如果計算、檢查、設計沒做好,事故還是會發生的。比如下面這兩起新船下水事故,而且這兩起事故發生在同一家船廠,而且,離我家還不算遠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