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中醫可以說在世界上都有獨領風騷的能力。東漢時期的醫圣張仲景也為我國古代的醫學做出了不朽的成就。特別是他的傷寒雜病論。 東漢醫圣張仲景的四季養生之道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被稱為醫圣。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醫圣張仲景認為,在不同季節,飲食也要隨之發生改變,才能達到養生的效果。
![]() 春季飲食應以“甘涼”為主 春季,主食應吃小麥加工成的面食,配米粥;副食應選用辛甘的食物,如蔥、香菜、韭菜、胡蘿卜、花生、大白菜、雞肉、豬肉等。春天應多用半甘類的食品,以助陽氣,利于新陳代謝;同時又配用甘涼的主食,可防陽氣過盛。 夏季飲食應以“甘寒”為主 ![]() 夏季,飲食應以涼為主。主食主要用甘寒性味的小米,配合具有降溫功能的綠豆煮粥;副食主要選用清潤的食物,如各種綠色蔬菜、西紅柿、冬瓜、絲瓜之類以及雞蛋、鴨肉、牛肉等。夏天,應選用性味寒涼、甘酸、清潤的食物,既可清熱祛暑,又可以保護陰氣不致過于衰弱。 在這季節中,不要吃過多辛辣的食品,以免損傷陽氣,也不要吃過多的冷食,以免傷及脾胃而不利于消化吸收。而在夏天可適當吃大蒜,具有很強的殺菌力。 秋季飲食應以“甘潤”為主 秋天,應食用甘潤的食物。主食應以大米、糯米等谷物為主,配用面包、白薯等,而稀粥中應常放些芝麻、核桃仁;秋天是各種水果成熟的時節,副食除要多吃各種蔬菜之外,還要多吃各種水果,補充維生素;肉類則應多吃豬肉、兔肉、河魚等。多吃甘潤的食物,可以生津祛燥。 ![]() 在這季節中,辛辣食物是不可以多吃的,尤其是生蒜、辣椒等。除此之外,也要少吃苦寒、甘寒的食物,如苦瓜、黃瓜等,烹制的味道也應注意清淡。 冬季飲食應以“甘溫”為主 冬季干燥寒冷,人的飲食也應以溫熱為主。一般來說,主食應著重甘溫性味,如玉米、高粱米制成的面食,稀粥中則應常放些蕓豆、赤小豆等;副食應選用具有滋陰或潛陽、理氣功效的蔬菜,如大白菜、青蘿卜、白蘿卜、豆芽菜、木耳等,肉類則多選用甘溫助陽的類型,如羊肉、狗肉、雞肉等。 ![]() 由于冬天氣候寒冷,飲食也要有所講究,人體內的陰氣很盛,并潛藏于體內,所以多吃肉類,既可以溫補陽氣,又避免陰陽失調。同時也可以壯陽以御風寒。在這季節中,所烹制的食品味道應五味相配,不可偏食、挑食。 養陰潤燥 2招除秋乏 一、秋乏,源于體內陰陽失衡 辦公室白領的秋乏一般表現為犯困、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另外,就是睡覺睡得很沉,早上不愿意起床去上班。 之所以會出現秋乏,是因為人的神經系統對溫度很敏感,夏天時,天氣比較炎熱,人會處于一個興奮狀態。到了秋天,天氣轉涼,神經系統開始受到抑制,就會出現秋乏的情況。 而從中醫角度解釋,秋乏是人體內陰陽失衡的表現。中醫認為,人要健康必須體內陰陽平衡。陰是指血液、陰液等;陽是指火氣等。 ![]() 而秋天氣候干燥,會傷到人的津液,因此會造成人的陰液不足,陽熱旺盛,從而導致人體內陰陽失衡,便出現了身體乏力的狀況。 二、西洋參、五指毛桃能養陰潤燥 秋乏是陰液不足,陽熱旺盛所致,那么解秋乏重在養陰潤燥。眼下正是“秋乏”肆虐的季節,要想在辦公室里不分心走神,記得多用西洋參片或羅漢果泡水喝。 養生專家建議白領朋友們平時在辦公室的時候可以泡點西洋參片來喝。將西洋參切片,每次拿5-10g用開水沖泡來喝。此外還可以泡羅漢果水喝,每次用四分之一的羅漢果沖泡即可。 若是想回家煲點湯水來養陰潤燥,則為您推薦一款無花果五指毛桃煲瘦肉。所需材料是無花果50g、五指毛桃50g、瘦肉半片,煲一個半小時即可。總而言之,秋天還是少吃肥膩辛辣的食物,多吃些清淡的東西。 ![]() 此外,平時在辦公室適當做些運動也是可以防秋乏的,像做些肢體的伸展運動,若是感到有點累,可起身走走望望遠處。 還有就是可以搓搓自己的臉、頸,用手像梳子梳頭一樣撓撓自己的頭等,這些簡單易做的小動作同樣是防秋乏的小訣竅。 結語 :秋天雖然不像是夏天那樣整天讓人有種昏昏欲睡的感覺。但是四肢無力倒是常有的事情,趕走秋乏就看你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