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荊防敗毒散人參敗毒散醫案輯錄

     123xyz123 2015-10-29

    李×,男,28歲。

    初診:1998年10月20日。

    主訴:咳嗽痰多三月。

    現病史:患者咳嗽三月,痰多黃膿。兩天前曾發熱,痰咳又增多,伴胸痛畏寒,大便干結,納食一般。

    檢查:胸片示肺慢性炎癥。

    舌象:舌苔薄白,質干。脈象:脈細滑小弦。

    辨證分析:風邪外襲,痰熱內蘊。

    治則治法:祛風解表,清肺化痰。

    處方:荊芥9g 防風9g 羌活9g 獨活9g 柴胡9g 前胡9g 赤芍18g 白芍18g 細辛5g 辛夷5g 桑葉9g 射干9g 胡頹葉9g 桃仁9g 冬瓜子9g 車前子12g 款冬9g 七劑

    中醫診斷:咳嗽(風邪犯肺)

    西醫診斷:肺部感染

    二診:10月27日。痰量減少,胸痛未作,發熱已退。舌苔薄膩脈小弦。治擬疏肝化痰。

    柴胡9g 前胡9g 赤芍18g 白芍18g 細辛5g 川芎9g 石菖蒲9g 嫩射干9g 藿香9g 枳殼9g 石決明30g 廣郁金9g 白茅根15g 山豆根9g 蒲公英30g 7劑

    三診:11月4日。藥后咳嗽緩解,諸證悉除。前方七劑鞏固。

    陳× 女 13歲

    初診:97年11月19日

    主訴:反復咳嗽2月。

    現病史:今年10月中旬突然咳嗽,咯黃痰數口,痰粘不暢,氣急,不能平臥。經急診抗炎加對癥處理后癥狀控制。于本月9日再次出現上述癥狀,當時檢血白分為13000/立方米,胸透:兩肺紋理增多。平時易感冒,易打嚏流涕。不怕冷。

    舌象:咽紅,苔薄,質紅。脈象:脈弦細。

    檢查:咽充血,兩肺呼吸音粗。

    實驗室檢查:檢血白分為13000/立方米,胸透:兩肺紋理增多。

    辨證分析:風邪入侵,氣機不暢。

    治則治法:祛風疏肝。

    處方:柴胡9g 前胡9g 荊芥9g 防風9g 羌活9g 獨活9g 平地木30g 功勞葉12g 青皮9g 陳皮9g 姜半夏9g 佛耳草12g 江剪刀草30g 蚤休9g 生甘草9g 桔梗4.5g 7劑

    中醫診斷:咳嗽(表邪內郁型)

    西醫診斷:支氣管炎。

    二診:11月24日。

    2劑藥后,咳嗽減,7劑咳嗽除。再擬玉屏風散調治。

    按:風邪外襲,表邪內郁,氣機不暢,癥見咳嗽咯痰不暢,用祛風疏肝法治之,風散氣暢,咳嗽自止。

     

    王××,女,41歲。

    初診:1997年11月2日。

    主訴:反復咳嗽7年,加劇一月。

    現病史:患者有慢性咳嗽史7年,時輕時重,西醫診斷為慢性咽喉炎。經多方治療,鮮有療效。近因疲乏后受涼,咳嗽加劇一月,干咳少痰,伴胸悶心煩,口干咽癢。

    舌象:苔薄白。脈象:脈弦細。

    檢查:咽喉壁紅腫。

    實驗室檢查:胸片示肺紋增生。

    辨證分析:表邪內郁,肺失宣肅。

    治則治法:疏肝祛風止咳。

    處方:荊芥9g 防風9g 羌活9g 獨活9g 柴胡9g 前胡9g 桔梗6g 赤芍18g 白芍18g 川芎9g 枳殼9g 黃芩12g 嫩射干12g 山豆根9g 蚤休9g 半邊蓮15g 細辛6g 7劑

    中醫診斷:咳嗽(表邪內郁)

    西醫診斷: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

    二診:1997年11月9日。

    藥后咳嗽停止,再擬玉屏風之意調治二月。

    三診:98年115日。

    感冒三天,鼻塞咽疼,但無明顯咳嗽,苔薄,脈弦細。擬荊防敗毒散之意5劑。以后隨訪半年,咳嗽未作。

    按:肝氣郁結之體,復感風邪,清虛之體受擾,肺氣壅滯不宣,宣肅失司在所難免。臨床可見咳嗽時緩時劇,經久不愈,每逢憂慮,煩惱,受風,感寒時咳嗽加劇,伴咽癢,脈弦。邵師用疏肝祛風治法之使風邪疏散,肝氣條達,氣機調和,肺氣宣暢,咳嗽自止。

                                                  水腫1(慢性腎小球腎炎)
    王??,女,68歲。1994年12月3日初診。
    患慢性腎炎兩年,常因感冒、勞累而發水腫,腰痛反復發作,多方治療,遷延不愈。近半月來水腫加劇,以下肢為甚,小便不利、腰部酸冷、納呆、腹脹,時有咽癢、咳嗽。視其面色晦暗不澤、舌質紅、苔厚膩,切其脈滑略弦。尿檢:蛋白(+++),紅細胞(20個),白細胞少許。血檢:BUN:9.2mmol/L,Scr:178μmol/L,膽固醇:7.8mmol/L,Hb:80g/L。劉老辨為濕熱治毒壅滯三焦。經曰:“少陽屬腎,故將兩臟”,故三焦為病可累及肺、腎。治以通利三焦濕熱毒邪,荊防腎炎湯主之:
    荊芥6g、防風6g、柴胡10g、前胡10g、羌活4g、獨活4g、枳殼10g、桔梗10g、半枝蓮10g、白花蛇舌草15g、生地榆15g、炒槐花12g、川芎6g、赤芍10g、茯苓30g
    服十四劑。水腫明顯消退,小便量增多,尿檢:蛋白(+),紅細胞少許。藥已中的,繼以上方出入。大約又服三十余劑,水腫盡退,二便正常。尿檢:蛋白(±)。血檢:BUN:4.9mmol/L,Scr:8.5μmol/L,膽固醇:4.2mmol/L,Hb:110g/L。舌淡紅、苔微薄膩、脈濡軟無力。此大邪已退,正氣不復之象。改用參苓白術散十四劑善后,諸癥皆愈。隨訪半年,未曾復發。
    [按語]本案為濕熱毒邪壅滯三焦所致。邪滯三焦,氣化不利,使肺失宣降,脾失健運,腎失蒸騰,故水腫伴有咳嗽、納呆、腹脹、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等癥。治以清利三焦濕熱毒邪為法,使邪有出路,用自擬荊防腎炎湯。本方由荊防敗毒散加減而成。方中巧妙運用對藥:荊芥、防風發表達邪,有逆流挽舟之用;柴胡、前胡疏里透毒,以宣展氣機為功;羌活、獨活出入表里;枳殼、桔梗升降上下;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清利濕熱毒邪;生地榆、炒槐花清熱涼血止血;更用川芎、赤芍、茜草、茯苓等藥入血逐瘀,以祛血中之濕毒。本方執一通百,照顧全面,共奏疏利三焦,通達表里,升降上下,潰邪解毒之功。臨床用于慢性腎炎屬濕熱毒邪壅滯者,屢奏效驗。

                                 風               丹

        史XX,男,47歲,乾部,1963年8月29日門診。

        一周以來,周身發風疹塊,皮膚紅腫,搔癢劇烈,影響幾夜通宵不寐。特別是最近三、四天以來,周身呈現泛發性風團樣損害,游漫性紅腫,兩眼瞼及兩下肢踝關節周圍紅腫則更爲明顯,搔癢不休,甚爲難忍,食納不佳,食後則搔癢更作。追述發病前後情況,曾因感冒咽喉痛,于某醫院注射及口服西藥鎮靜劑,未見減輕,隨來本院請中醫皮膚科診治,曾內服中藥涼血清熱,消風止癢之品之劑及外用三石水洗滌亦不見輕。轉請會診,病情如上述,脈浮數,舌質淡,苔白膩,蒲老認爲:此屬風丹,因太陰之濕下陽明之風搏結,由腠理閉滯,邪不得外越,治宜疏泄營衛,祛風利濕。擬用荊防敗毒散與升麻葛根湯合方加味。

        處方:

        地膚子三錢 蟬衣二錢 升麻一錢五分 粉葛根二錢 赤芍二錢 荊芥一錢五分 防風一錢五分 羌獨活各一錢 川芎一錢 丹皮一錢 柴胡一錢 前胡一錢 白芷一錢 甘草一錢 荷葉三錢 服三劑後塊散腫消癢減。

        二診:脈浮弦,舌苔減退,仍以祛風除濕爲治,以前方去丹皮、川芎、柴胡加蒼術一錢,山茵陳二錢,杏仁一錢五分,再服三劑,諸恙悉平,食欲恢復而獲痊癒。

        按:此病雖屬皮膚之疾,而患者實際痛苦難當,日夜無片刻之安,夜不能寐,精神受莫大的刺激,雖經注射西藥鎮靜劑及中藥清熱涼血而癢腫不減,并有食欲減退,蒲老認爲風濕相搏,不屬熱與火。改用祛風勝濕之劑而癥狀顯著減輕,說明隨證施治,是祖國醫學的基本原則,在臨床時,必須重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掌握好這一原則,始能收到應有的療效。


     

    李某,男,4歲。

    【現病史】 發熱3天(體溫38. 5~39. 5℃),流涕鼻塞,腹痛下痢,日有七八次,紅白相夾,納呆作惡,舌苔厚膩。

    【診斷】 痢疾(中醫:下痢)。

    【辨證】 邪積內滯。

    【治法】 疏解消滯。

    【方藥】 荊芥炭、炒防風、枳實各5g,葛根、藿梗各6g,炒楂肉9g,益元散(包煎)、馬齒莧各12g,廣木香、川厚樸各3g.2劑。

    二診:發熱已和,表證亦除,舌苔仍膩,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宿食不清,再以通利消滯。

    【方藥】 葛根、酒炒赤芍、當歸、白扁豆花各6g,廣木香、川厚樸、陳皮各3g,馬齒莧12g,檳榔、楂肉炭各9g.2劑。

    上藥服后痢疾漸化,舌苔亦薄,胃開納動,膿血已少。續以原方加減以清理腸胃,給予溫和脾胃而愈。

    【按語】 痢疾初起有發熱腹痛,嘔吐下利,里急后重,舌苔薄膩或厚膩,,此時宜消食導滯,以程鐘齡《醫學心悟》的止痢散加減施治,如兼有惡風、頭痛、脈浮等表證者,須參合表劑以疏外邪,荊防敗毒散可以先用,如表證甚重,亦可完全用解表之法,表證得解,痢必隨減。故古人有“表解而里自和”之稱,亦喻嘉言所謂“逆流挽舟”之法。

                                                                       實例一:
         女,二十四歲。感冒四日,形寒,頭痛,咳嗽甚輕,因此未經治療。忽覺胸脅微痛,呼吸不暢,偶爾長氣,痛如針剌,且有泛惡感。我診其脈浮滑而數,舌苔薄膩淡黃,時新秋天,氣尚熱,數日來未曾出汗,偶覺身熱亦不以為意。診斷為風邪狹濕內郁,不從表解,有內傳之勢。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處方:荊芥 防風 柴胡 前胡 桔梗 枳殼
               杏仁 青皮 陳皮 茯苓 生姜
         服二劑,得微汗,咳痰甚多,胸脅痛即減輕。
        按:《內經》上說:“風寒客于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或痹不仁腫痛;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發咳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脅痛出食。”我以為這一段文字的描述,與本病相符,可見感冒總宜疏散,如果因脅痛而誤作肝病,難免僨事。
    荊防敗毒散出于張時徹的《攝生眾妙方》,由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桔梗、茯苓、川芎、甘草等藥組成,有解表、散風、祛濕之效,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及時疫疾、痢疾、瘡瘍等具風寒濕表證者。筆者多年來,用本方隨證加減治療內外科一些疾病,頗多效驗。現舉驗案四則,以就教于同道。? [2]  
      1.秋瘧
      孫某,女,64歲,1976年10月初診。病起于八月間,初為畏冷發熱、頭身疼痛,繼則午時寒戰高熱,汗出熱退如常人。此后每日或隔日近午則發寒熱,大便不爽,日2~3次,便后肛門灼熱,小便短黃,口微渴,納差。曾服氯喹、氯霉素、土霉素及柴平湯、蒿芩清膽湯等,但療效不顯。診見:面萎黃、頭暈心悸、咽痛,骨節酸楚,體溫37.2℃,舌苔厚白,尖略紅,脈洪。證屬夏受暑濕,近感風寒,邪羈腠理,內擾腸胃所致。治用荊防敗毒散加減,以宣發外邪,兼顧脾胃正氣。處方:荊芥、防風、柴胡、前胡各8克,茯苓15克,羌活、獨活、枳殼、桔梗各6克,黨參12克,荷葉10克,川芎5克,甘草3克,薄荷2克,生姜2片為引。當晚、翌晨服完頭二煎,次日午雖仍寒熱,但已減輕,頭暈等癥均瘥。繼進五劑,病人神情爽和,諸癥皆除,病愈。?
      2.下痢 
      陳某,男,42歲,1978年3月2日初診。素有胃痛,便溏,日行2次。因汗出脫衣,當晚即惡寒發熱,腹部脹痛不舒,周身疼痛,服藿香正氣水等無效。翌日憎寒壯熱,大便里急后重日5~6次,小便短赤,服氯霉素、痢特靈等腹痛瘥減,痢未止。診見:體溫38.5℃,腸鳴音亢進,舌胖,苔黃膩,脈緊。此為濕熱蘊于胃腸,風寒襲腠里,寒熱稽留日久。治宜逆流挽舟法,里外雙解其邪。處方:荊芥、防風各10克,羌活、獨活各8克,茯苓15克,桔梗、枳殼、柴胡各9克,甘草5克,白芍12克,木香8克,生姜2片。服藥二劑,汗出寒熱解,身痛減輕,下痢大減。前方減羌、獨活及荊芥,加秦皮10克、檳榔8克。二劑后,痢止,前方加黨參15克,調理三日疾愈。?
      3.接觸性皮炎
      李某,男,35歲。因搬運666粉,頭面皮膚癢、灼熱,搔后出現米粒或黃豆大小皮疹,一天后,背、胸、臂均漫及,皮損后滲黃水,時感惡寒發熱,心煩,難入眠。經住院治療七天,癥狀消失出院。7月癥復發,疹塊在面額,背部現李子大膿瘡,紅腫灼痛。診為接觸性皮炎伴感染,用抗生素、強的松、抗組織脘類藥口服、注射、外敷均無效。診見:體溫37.8℃,舌質稍紅,苔厚白,脈浮。治以宣透祛毒,處方:荊芥、防風、柴胡、羌活、獨活各8克,前胡、枳殼、川芎、桔梗各6克,甘草5克,茯苓12克,土茯苓30克;外用蒼耳子、苦參、蛇床子各15克,煎湯俟微溫,薰洗局部,日2~3次,繼服17劑兼薰洗,疾愈,迄今未發。?
      4.頑固性蕁麻疹
      林某,女,7歲。患蕁麻疹已五年,久治未愈。診見:體溫37.9℃,疹塊遍及全身,頭面尤甚,苔白膩,脈浮數。處方:荊芥、防風、柴胡、前胡各4克,羌活、獨活、當歸、川芎、赤芍各3克,茯苓8克,蟬衣3克,明黨參15克,日一劑。連服三劑,微汗出,疹消退。為鞏固療效,前方減羌活,獨活、蟬衣,加牛膝3克,白術8克,黨參增至20克。三劑后,局部殘存疹塊亦消,此后未見復發。?
      按:荊防敗毒散,喻嘉言譽謂風濕熱三氣門中等一方,但后人多嫌其藥辛散,未予重視。本方組方合理,用藥靈妙,有調氣血、疏經絡、通氣機,表散外邪內毒之功。臨床只要辨證準確,多收良效。但因其方中辛散之品頗多,故病久陰虧者當慎用。

     
    對時方荊防敗毒散的認識與應用
    案一:陳**,女,七歲。2007-06-3隨母求診。其母代訴其發燒一天,耳疼,鼻塞,體溫38.8℃。愚望其女面頰、唇紅,舌紅苔白根厚潤,其脈浮細略緊稍用力其軟。問其母是否出汗、怕冷、有無要水喝?其母:無汗、怕冷、不喝水!診其為風寒夾濕型感冒。其處方: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炙草/羌活/防風/芥穗/云苓/薄荷/桔梗/辛夷花各10克/白芷15克/蒼耳子12克,兩劑,每劑加生姜五片,大棗二枚(劈),用冷水高過干藥約3厘米。浸泡半小時,大火煎,用水分煎三次,每次煎藥,水滾起15分即可取藥汁,分別投入盛藥器皿混合!服法:一日一劑,頻頻飲服。兩日愈!
    案二:楊**,男,36歲。2007-07-28來診。望舌紅苔白黃,脈略浮細軟,腹痛,渾身皮膚起大小疙瘩(風團白多紅少)連片,頭蒙乏力;問其有汗、口渴否?答曰:無。愚診其為蕁麻疹。診斷:風寒兼濕型;處方:柴胡/前胡/羌活/獨活/枳殼/云苓/川芎/桔梗/芥穗/防風/蘇葉各15克;焦曲/藿香各20克,甘草10克。兩劑愈。 
    以上兩則病案都為荊防敗毒散加味而愈!以下自己的認識: 
    (案一);面紅、舌紅、無涕、鼻塞;體溫38.8℃。一般按教科書上講是風熱之證;而愚通過觀察與切脈,其疑之處就是舌苔潤,不飲水、無汗;脈細而略帶緊。雖近高熱而不飲水、
    無汗,這些表明是風寒夾濕之郁熱,因而出現鼻塞、耳痛、體溫高。因而取荊防敗毒合蒼耳子散加味散寒祛濕而愈。
    (案二);舌紅應是熱,而脈略浮細軟,渾身大小白色疙瘩連片捎癢。內經云:諸風者,善行數變。風團發白多紅少,而頭蒙乏力又處在夏季應是風寒濕襲表,無汗,因受涼而起。方取:羌活/獨活/防風/芥穗祛風除濕散寒,濕困肌表而處夏季,以蘇葉/藿香祛濕醒脾等,二劑而愈。注(煎服法:一日一劑,分三次飯后服用;用冷水高過干藥約3厘米。浸泡半小時,大火煎,用水分煎三次,每次煎藥,水滾起15分即可取藥汁,分別投入盛藥器皿混合)
     

    荊防敗毒散加減治發熱

      喬某,男,21歲。2012年2月21日初診。自訴發熱4天,經口服感冒、消炎藥,肌注安痛定柴胡注射液后,體溫仍達39.2℃,現癥見:精神不振,惡寒、發熱、無汗,頭痛,四肢酸痛,口和不渴,大便暢,小便調,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浮緊。查:咽微紅。處方:羌活9克,獨活9克,柴胡9克,前胡9克,枳殼6克,桔梗6克,茯苓12克,川芎6克,薄荷后下)6克,銀花12克,板藍根9克,甘草3克,生姜3片。2劑,水煎服。

      22日來電告知,昨夜熱退,今晨又起,囑繼服余藥。3日后來電,諸癥悉除,未再反復。

      按:荊防敗毒散出自《攝生眾妙方》,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除濕之效。本例患者素體健壯,感受寒濕之邪,正邪相爭故惡寒、發熱、無汗、身痛,方中羌活、獨活祛一身之寒濕而止身痛,柴胡疏風退熱,川芎行氣和血止頭痛,前胡降氣化痰,桔梗、枳殼宣暢氣機,茯苓淡滲利濕除熱,薄荷疏風利咽,銀花、板藍根清熱利咽解毒,祛入里化熱之邪。方藥對癥,則功至效捷。


     

    1.高熱:用本方加減:荊芥30g,柴胡15g,防風10g,薄荷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產后高熱加黨參當歸;腎孟腎炎加金錢草瞿麥傷寒藿香厚樸;肺部感染加金蕎麥、桔梗;丹毒黃柏蒼術。治療高熱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齡5-44歲;體溫38.5-41℃。45例中產后發熱10例,腎孟腎炎4例,肺部感染4例,傷寒5例,丹毒8例,原因未明12例。根據療效標準(服藥3日后發熱漸降至正常為痊愈,3日后熱不退為無效)判定,結果:產后發熱痊愈9例,肺部感染痊愈4例,腎盂腎炎痊愈4例,傷寒痊愈4例,丹毒痊愈6例,不明原因發熱痊愈9例,共痊愈36例;無效9例。
    2.女性外陰皮炎:用本方加減:荊芥、防風、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各5000g,甘草2500g。制成沖劑,每袋含生藥10.5g。每次1袋,每日3次,10日為1療程。外陰伴有白色苔蘚樣變者,服藥需3個療程以上。治療女性外陰皮炎103例,結果:自覺癥狀消失,外陰皮膚恢復正常者為痊愈,共65例,占63.11%;癥狀基本消失,外陰皮膚基本恢復正常者為有效,共35例,占33.98%;自覺癥狀及外陰形態同治療前比較無改善者為無效,共3例,占2.91%;總有效率為97.09%。

    主要有解熱,鎮痛,抗病毒等作用。
    1. 解熱:以荊防敗毒湯、丸、袋泡劑(0.56g/kg)三種不同劑型灌胃動物,在給藥后3小時,對傷寒菌苗所致的家發熱均顯示明顯的解熱作用,各劑型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2.鎮痛:荊防敗毒湯劑、丸劑、袋泡劑(3.0g/kg)三種劑型對醋酸誘發小鼠扭體反應均有抑制作用,袋泡劑作用最強,丸劑、湯劑稍差。
    3.抗病毒:將荊防敗毒散水煎液與流感病毒混合后接種雞胚,或先將荊防敗毒散水煎波注入雞胚尿囊腔,30分鐘后再接種流感病毒;或先將流感病毒接種鴨胚尿囊腔,30分鐘后再接種藥物;均能抑制流感病毒在鴨胚內的增殖。

    人參敗毒散加減治感冒

      感冒,是觸感外邪引起的疾病,以鼻塞、流涕、聲重、頭痛惡寒為主,以冬季、春季為最多,尤其是氣候反常,應溫不溫,應寒不寒,這種非時之氣,很易造成廣泛流行,即時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人參敗毒散出自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方中羌活獨活辛溫發散,祛除一身之風寒濕邪,為君藥川芎行氣祛風柴胡疏風解肌,共為臣藥,助羌活、獨活疏散外邪。桔梗宣肺枳殼降氣前胡祛痰茯苓滲濕人參扶正祛邪,均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生姜薄荷為引,皆屬佐使之品。

      風寒侵襲皮膚,肺與皮毛相應,故肺受邪,肺失宣發,表衛閉塞,是為風寒感冒,多見于冬季。肺與皮毛感邪,邪郁不達,肺失肅降,是為風熱感冒,多發于春季。在夏季暑熱,秋季勝濕,暑濕相合,故發病較復雜。無論風熱、風寒、挾暑、挾濕,治療均以解表達邪為原則。結合北方氣候特點,筆者臨床治療感冒均以人參敗毒散一方辨證加減,應手取效。現舉兩例驗案如下。

      案一

      肖某,女,14歲。2012年11月19日就診。主訴:發燒頭痛,自行服感冒退熱藥數日,體溫不降。查體:脈浮數,苔白膩,四肢頭部灼熱,頭痛,惡心咳嗽咽痛口燥,精神昏倦,食納不佳,小便短赤。擬為感冒風熱證,予人參敗毒散加味,處方葛根10克,沙參6克,川芎6克,茯苓10克,薄荷6克(后下),金銀花12克,黃芩6克,竹葉2克,獨活6克,羌活6克,柴胡6克,前胡6克,枳殼6克,桔梗6克,甘草6克,蔥白3寸,生姜6克。水煎服,日1劑。連服3劑,體溫正常痊愈

      案二

      屠某,男,37歲。2012年11月4日就診。主訴:自稱兩周前因衣著不慎,感受風寒,起初頭痛、鼻塞、發冷、惡風,四肢酸痛,咳痰,痰呈淡黃色,黏稠不易咳出,無痰中帶血。在當地診所就診,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抗病毒藥物,病情無明顯好轉,后上述癥狀間斷反復發作,在入院前2天患者上述癥狀加重,并出現憋喘,氣急等癥狀,血壓150/95毫米汞柱。查體:脈浮數,苔微黃,擬為感受風寒未盡兼熱化趨向,用人參敗毒湯加味:粉葛15克,糖參1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薄荷10克(后下),菊花9克,黃芩10克,獨活10克,羌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枳殼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蔥白3寸。水煎服以疏散風寒,兼以清熱,5劑而愈。

    人參敗毒散治慣生瘡癤

      李某某,年39歲,男性,干部。

      患皮膚病,遍體生瘡癤,終年此愈彼起,并患頑癬。于1970年春季就診。視其瘡癤,項部為多,頑癬則腰、腹部及大腿部叢生,粘連成片如掌大,時出黃水,奇癢難熬。久治不愈。我已給他用過內服、外擦的多種方藥,迄無效果。診其脈雖稍數而中露虛象,舌邊有齒痕,因予人參敗毒散作湯用。黨參9克,茯苓9克,甘草6克,枳殼6克,桔梗4.5克,柴胡6克,前胡6克,羌活9克,獨活6克。川芎6克,薄荷1.5克,生姜6克,囑服數劑。半月后復診,察頑癬有收斂現象,囑再服半月后,察大腿部頑癬皮脫落,露出鮮紅嫩肉,腰腹部者膿汁亦減少。因令他長期服用,3個月后,只腰部之癬疾未愈,而頻年慣發之瘡癤從未發生。1972年冬季追詢,腰部頑癬仍存在。而瘡癤則終未再發。

      《和劑局方》人參敗毒散,是主治風寒濕熱不正之氣發為時疫之劑,并治發于皮膚致生癮疹瘡癤者。方中羌活入太陽而散游風;獨活入少陰而理伏風,兼能除痛;柴胡解熱升清,協川芎以和血祛濕;前胡、枳殼降氣,協桔梗、茯苓以除濕消腫;甘草和里安中;人參扶正攘邪;引用薄荷、生姜達表透邪。治癮疹加入蟬蛻更妙。

      前人謂此方之妙,全在人參一味,其力能致開闔,始則鼓舞羌胡、獨胡、柴胡、前胡各走其經,而與熱毒以分解之門;繼而調協精津血氣各守其鄉,以斷邪氣復入之路;與桂枝湯芍藥護營之意相同,能啟協濟表藥之作用喻昌說:”虛弱之體,必用人參三、五、七分入表藥中少助元氣,以為驅邪之主,使邪氣得藥一涌而出,全非補養衰弱之意也。即和解藥中,有人參之大力者居間,外邪遇正,自不爭而退舍,否則邪氣之縱悍,安肯聽命和解耶?......古方表汗用五積散參蘇飲敗毒散,和解用小柴胡、白虎湯、竹葉石膏等方,皆用人參,領內邪外出,乃得速愈。”有人批判喻昌的論點說:“但謂表藥中有用人參之法則可,若謂表藥中用人參更為得力則不可。”話雖籠統,頗有深意,入人參于外感藥中偶一不慎,確有戀邪之弊。我的臨床經驗,若外感方中需人參時,用太子參比較好。

      對于慣生瘡癤的輕癥,及濕疹瘡癤體質者,日本大冢敬節等所著《中醫診療要覽》中之“十味敗毒湯”(荊芥防風、桔梗、柴胡、川芎、櫻皮、甘草、茯苓、生姜)加連翹,有祛毒功效,故瘡癤初期可以內消,即不內消,亦可大減其毒。對于瘡癤體質,則以改善體質為目的用之。對于濕疹,亦常有卓效。由于瘡癤毒氣內攻所致之腎炎,亦可服用。

      慣生瘡癤之重者,尤其在老人因血燥而皮膚枯干,兼有風熱,而發生癢疹者,用《證治準繩》方當歸飲能奏效驗。方中當歸、芍藥、川芎、地黃,是四物湯,能潤血,使血行良好;防風、荊芥能驅風解毒散瘀熱;蒺藜能治皮膚瘙癢;黃芪何首烏為皮膚營養強壯藥。本方也適應于治療皮膚枯燥瘙癢及日輕夜重的蕁麻疹

    人參敗毒散

      組成:柴胡9克,前胡9克,川芎6克,枳殼9克,羌活9克,獨活6克,茯苓9克,炒桔梗6克,人參6克,甘草5克,生姜2片,薄荷2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溫服

      功效:益氣解表,散風祛濕。

      主治:氣虛之人,外感風寒濕證。憎寒壯熱無汗頭項強痛,肢體酸痛,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苔白膩,脈浮濡,或浮數而重取無力。

      制方要義:本方原為素體氣虛、外感風寒濕邪證而設。邪滯肌表,衛陽被遏經脈不利,故寒熱無汗,項強肢痛;素體脾弱氣虛,易停濕生痰,加之風寒犯肺,肺氣不宣痰濕滯氣機,故鼻塞胸悶,咳嗽有痰,苔膩脈浮;脈濡或重取無力,為正虛氣弱之象。本證的病機要點在于風寒濕客于肌表經絡、痰濕氣阻于胸膈肺脾、正虛氣弱無力祛邪外出,治宜解表祛風除寒濕健脾化痰氣機益氣扶正助祛邪。

      方中羌活、獨活辛溫發散,祛一身上下之風寒濕邪,通利關節而止痛,為君藥。柴胡辛散解肌退熱,川芎行血祛風,助君藥解表散邪、宣痹止痛,為臣藥。枳殼降氣,桔梗開肺,前胡祛痰,茯苓滲濕,合以暢氣機而寬胸膈,除痰濕而止咳嗽;更以小量人參益氣扶正以助解表,使祛邪不傷正,共為佐藥。甘草和中調藥,兼助益氣;生姜、薄荷發散外邪,也為佐使。全方正邪兼顧、表里兼治,祛邪而不傷正,可使表解里和。

      效用特點:1.寓補于散,祛邪不傷正。2.內外并調,即祛風散寒除濕以解表,健脾化痰理氣以和里。3.解表尤擅散邪退熱止痹痛,和里兼能健脾暢肺復升降。

      臨床應用:本方適用于小兒、病后、產后、年老、體弱等外感風寒濕邪者。現代主要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蕁麻疹、濕疹、瘡瘍痢疾等病。

      用方原理:足太陽經脈行一身之表,主束骨而利關節;手太陰肺主宣降,外達皮毛,與大腸相表里;足太陰脾主運化,外通肌腠,與胃相表里。大凡氣虛之體多兼停濕蘊痰,易感外邪,外感初發之時多見里外同病,且邪易入里。風寒夾濕外客肌表,營衛郁滯,則見寒熱無汗、瘡瘍隱疹;或風濕滯于經脈關節,則見頭身關節疼痛;在里之痰濕氣滯,肺失宣降,水道不利,則見咳痰胸滿身腫尿少。若邪陷胃腸,清濁相混,則見腹痛瀉利等癥。本方具有多種功用,不僅能祛風散邪退寒熱、行氣和血散癰瘡、除濕通絡止痹痛,又能宣肺化痰寬胸膈、通暢氣機利水濕、健脾升陽止瀉,故臨床被廣泛運用于四季感冒、肌膚瘡瘍、風毒癮疹、風濕痹證、痰嗽喘逆、水濕腫滿、痢疾初起等病證。

      此方以“透表和里”為特點,清代醫家喻昌曾用本方治時疫初起之痢疾者,可使陷里之邪退表而解,痢疾得愈,被稱為“逆流挽舟”之法,現代則多用于氣虛或痰濕之人,感受風寒濕邪之胃腸型感冒者。

      臨證運用經驗 

      1.根據原方證病機之偏頗加減:氣不虛者,去人參;內濕不甚,去茯苓、枳殼;痰氣阻滯重見胸滿痰多,加旋覆花鼠曲草、炒蘇子;內有蘊熱見口苦苔黃,加黃芩以清里熱。風邪為甚加防風、荊芥,寒邪為甚加白芷細辛,濕邪為甚加蒼術薏苡仁。 

      2.臨床拓展運用:①肺系病:感冒、流感屬于風寒或夾濕見頭痛熱甚,加蔥白、豆豉、葛根;邪郁化熱入里見咽痛煩渴,加蚤休板藍根、石膏。支氣管炎屬內蘊痰濕,復感風寒見咳痰胸滿,加半夏橘紅杏仁。②皮膚病:外科體表感染見瘡癤初起,伴寒熱、脈浮者,去人參,加荊芥、防風,此為“荊防敗毒散”,或加銀花、連翹,此為“銀翹敗毒散”。急性或慢性蕁麻疹分別加荊芥、蟬衣、制僵蠶,或夜交藤、當歸、地黃;濕疹加苦參、蒼術、白鮮皮牛皮癬露蜂房、白鮮皮、赤芍扁平疣加防風、蒼術、薏苡仁。③關節類病:風濕性關節炎屬風寒濕郁滯經絡見關節疼痛,可選加威靈仙桂枝防己。④胃腸病:急性腹瀉或痢疾初起屬表里同病,見惡寒發熱、身痛腹瀉,加車前子、蒼術、神曲;腹痛痢疾,加白芍木香荷葉。⑤急性腎炎屬外邪郁表滯肺,見寒熱無汗,身腫尿少,加麻黃、桑皮、車前子。

      總之,本方適用于外感風寒濕邪,內有濕停氣滯,或兼有氣虛之證。臨證用方當以寒熱無汗、肢節酸痛,或皮膚瘡疹、胸滿咳痰、苔白、脈浮或重取欠力為辨證要點。本方藥性偏于辛溫香燥,陰虛外感者忌用,痢疾屬于濕熱或無表證者不宜。

    人參敗毒散臨床新用

      腰椎間盤突出癥 

      有一中年女患者,被確診為腰4、5椎間盤突出癥(中央型)半個月。癥見雙腿疼痛難忍,不能久立,夜間尤甚,輾轉艱難,表情苦楚,面色欠華,四肢清冷,舌胖,邊有齒印,苔白微膩,脈濡細。辨證為寒濕所困,經脈不利。治宜祛寒化濕,舒筋活絡,佐以益氣活血。方用人參敗毒散加減:黨參、羌活、茯苓各15克,荊芥、川芎、當歸各12克,獨活8克,枳殼、防風各10克,桔梗、甘草各5克,柴胡6克,大棗5枚,生姜3片。諸藥每日1劑,水煎服。同時,給予患者臥床牽引,每日6小時,治療1月而諸癥除。

      慢性盆腔炎 

      有一中年女患者,被確診為慢性盆腔炎4個月。癥見小腹部墜脹疼痛,帶下量多、清稀色白,月經期短,量少色淡,頭昏目澀,面色少華,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膩,脈細滑。辨證為病久脾虛,陽虛寒濕困遏胞中,沖任脈氣不得暢通。治宜溫陽化濕,運脾建中。方用人參敗毒散化裁:黨參、川芎各12克,荊芥炭、枳殼、烏藥、白果、杜仲各10克,羌活、獨活各8克,柴胡6克,生甘草、薄荷各5克,茯苓18克,大棗7枚,生姜2片。諸藥每日1劑,水煎服,患者服4劑后,帶下明顯減少,小腹痛減輕。原方去薄荷、枳殼,再進4劑,患者小腹痛除,帶下止,精神佳。

      病毒性腦炎

      有一青年男患者,被確診為病毒性腦炎半個月。癥見頭額部重痛,時惡心,昏睡,稍咳,兩手清冷,面色蒼白,舌質淡,苔薄白膩,脈細弦。此系寒濕困遏,清陽被蒙,中焦胃氣失于和降。治宜祛風散寒,化濕開竅,佐以益氣助陽。方用人參敗毒散加減:人參(另煎對入),柴胡6克,桔梗、羌活、獨活、枳殼、荷葉各10克,川芎、葛根各12克,石菖蒲15克,生甘草6克。諸藥每日1劑,水煎服,患者服40劑后,痊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色狠狠色噜噜AV一区| 亚洲AV成人片不卡无码| 日本一道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虎白女粉嫩尤物福利视频|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亚洲性无码AV在线欣赏网|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男|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丁香| 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看|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三区|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日本|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国内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免费无码无遮挡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禽2o2o性论交|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青青网| 午夜福利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超高清麻豆精品传媒麻豆精品 |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WWW永久成人网站| 亚洲a∨国产av综合av| 最新AV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无套内谢少妇一二三四| 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 国产成AV人片久青草影院|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 av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丰满少妇人妻HD高清大乳 |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