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好祖先牌位凝聚家人力量 祖先牌位要放在客廳或顯眼之處 祖先牌位不宜面對衛生間和廚房 室內擺設·祖先牌位 敬畏天地、崇拜祖先是中國人沿襲了幾千年的傳統,自古以來,上至皇家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不通過祭祀的形式與祖先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在商周時期,“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把祭祀作為國家頭等大事的傳統。古代文獻記載,商人“尚鬼”,干什么事都要祭祖問卜,這一點在甲骨文中得到了證實,古文字學家通過對大量甲骨文的解讀,發現商王在一年中祭祖問卜的日子竟有120天。 古人祭祖如果按地點概念劃分可分為三種形式,即家祭、祠祭和墓祭。家祭以家居為場所,祠祭以宗族祠堂為場所,墓祭以祖先陵墓為場所。 古民居在廳堂供奉祖先 在規模宏大的皇宮里面,有一座建筑稱為太廟,這就是皇帝祭祖的場所;貴族士大夫的住宅一般都是有相當規模的建筑群,其祭祖的場所是建筑群中的祖堂;平民家庭則一般把祖先牌位供奉在家居的正面廳堂或堂屋中。太廟往往居于皇宮的中心,祖堂和廳堂是一個家庭生活的中心,古人將祖先牌位供奉在這樣顯眼的地方,其目的是把祖先的象征符號置于整個家庭生活的核心位置,以密切家人與祖先之間的血緣認同關系,通過祭祀活動祈求祖先在天之靈庇佑子孫平安幸福,鼓勵后人承前啟后,光宗耀祖,并以此增強家庭的凝聚力。 廣東人用紅木柜裝祖先牌位 在廣東,很多傳統習俗仍保留至今,本土的廣東人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祖先牌位。在佛山一帶,居民的廳堂都安放歷代祖先牌位,在祖先牌位的兩旁都寫有對聯,農村住宅的對聯是“德田先祖種,福地后人耕”,城鎮民居的對聯是“世代源流遠,宗枝奕葉長”。廣東人一般稱祖先牌位為神主牌,過去有錢人家的神主牌多用名貴的紅木制成,精雕細刻,鎏金飾銀,十分華貴。 銘石樓祖先位放在五樓 開平雕樓是特殊歷史時期產生的建筑物,這些雕樓雖然看上去幾乎與西方建筑一模一樣,但里面的擺設仍沒有違背本土傳統,每棟雕樓都安放祖先牌位。不過開平雕樓的祖先牌位不一定都放在首層的廳堂,也有放在其他樓層的,自力村的銘石樓就是典型的例子。銘石樓一共六層,一至四層為居室,五層擺放神先牌位,六層是大平臺。銘石樓安放祖先牌位的神龕金碧輝煌,上面寫著“長發其祥”和“百世其昌”,兩旁的對聯是“箕裘承作述,俎豆薦馨香”。 福建傳統民居的廳堂上一般供奉四代祖先牌位,牌位多為長方形木牌,上方削去兩角,呈半弧形,其中寫著祖考、妣的姓名、字號。在祖先牌位前有一張長桌,民間俗稱“橫案”或“橫頭桌”,用來擺放供品和香燭香爐等物品。 客家圍屋的祖堂既是族人祭祖的地方,也是商議家族大事,解決族人矛盾之地。 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民居也把祖先牌位供奉在廳堂或堂屋中。廣西武鳴、馬山等縣的部分壯族民居,將歷代祖宗的牌位安在廳堂的神龕上,神龕下則為一張四方桌,是放祭祖供品的地方。 三層柜子代表天地人 在傳統民居中,一些家庭不僅祭祖,還祭佛道神靈,在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會將神臺的位置安排在廳堂的左邊,將祖先牌位安排在廳堂的右邊,古代以左為尊,這樣擺放表示出供奉者對神靈的尊敬。 港臺地區的居民也一直保留著在家供奉祖先牌位的傳統,由于現代都市寸金尺土,一般家庭沒有足夠的空間分開供奉神靈和祖先牌位,于是有人設計出一種三層的神柜,上層代表天,擺放神像,中層代表人,擺放祖先牌位,下層代表地,擺放象征土地的牌位。這種柜子既方便實用又節省空間,頗受城市居民的歡迎。 不過,在現代家庭中擺放祖先牌位的只是一部分,有人以住宅空間有限為由,不肯安放祖先牌位;有人認為供奉神靈和祖先牌位是一種迷信行為,反對供奉祖先牌位。當然,是否供奉祖先牌位是每個家庭的自由,別人是不得干涉的。 祖先牌位要靠實墻 從傳統文化和堪輿學的角度講,身為家中長子的人應在家中擺放祖先牌位,其他人擺不擺放都可以。祖先牌位一般應放在客廳或其他顯眼的地方,上方不宜有橫梁壓頂,下面不宜放電視機、音響、電風扇、空調等,不宜堆放雜物。前方位置要開闊、開陽,近距離不宜出現大的魚缸。祖先神位不宜面對衛生間、廚房和臥房,不宜背靠衛生間,不宜放在臥室內。祖先牌位一定要穩定有靠,不能搖動或經常受到碰撞,最好是放在神柜里面并靠實墻,貼近墻角更佳,這樣才能保證不容易被行人或其他東西碰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