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亦稱“自尊心”、“自尊感”,是個人基于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一種自重、自愛、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自尊是人格自我調節結構心理成分。自尊有強弱之分,過強則成虛榮心,過弱則變成自卑。 自尊(self-esteem),即自我尊重,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自尊是通過社會比較形成的,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自尊首先表現為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自尊還包含要求他人,集體和社會對自己尊重的期望。 另一種觀點,自尊,即自我價值感,對自己的綜合價值的肯定。受社會比較、他人評價以及自己做事成敗的自我肯定的影響。 自尊的6大支柱 自尊的2個方面:自我效力與自愛 非常好的一本書。這里是選摘部分: 1。自尊對于健康心理猶如人的免疫系統對于健康的身體,怎么強都不為過。 2。自尊的2個方面:自我效力與自愛。前者是有信心,有能力,相信自己的能力;后者是相信自己有權利獲得幸福的生活。自尊的本質:相信自己的才智,認定自己有權過上幸福的生活。 3。自尊感地的人的最好標志,就是潛意識里有一股找尋,交往不如自己的人的欲望。 4。在與自尊感與我們類似的人的交往中,我們會覺得更舒適,更自在。 5。自尊感根植于實現自我的預見能力之中。自我認識,其實就是我們的歸宿。或者更準確地說,他趨向于指向我們的歸宿。 6。諸多的困難也會擊倒自尊感強的人,但是他們會很快站起來。 7。行為的動機不是為了證明我們的價值,而是實現各種可能性。 8。我們的目標是自我表現,而不是自我回避或自我辯解。 9。歷史發展到今天,一直被視為非常重要的作為心理需求的自尊感,以演化成為正常的經濟需求。 10。安全感不維系于擁有的知識,而是學習的能力上。與其培養人的各種技能,不如去重視意識,責任,好奇心和適應變化等素質。 11。自我效力體現在工作和人際親情關系2個方面。 12。自愛的根源之一就是對于自己道德抉擇的滿意。一個簡單的自尊感測試,就是詢問人們是否對自己的道德抉擇感到滿意和自豪。 13。為了實現生活提供給我們的諸多可能性機會,我們需要信任自己,欣賞自己,而這種信任與欣賞需要一現實為基礎,不能有幻想合資其中產生。 14。自豪感是對喜悅的一種奇特體驗。真正的自豪感不需要去證實,等待它的是享受。 15。是誰選擇了你的目標?是你自己,還是存在于你心中的一個重要的他人?我們若是追求不能真正反映自我心聲的“二手”價值時,無論是自豪感和自尊感都將缺乏它的基石。 16。自尊感作為美德或具體行動時,可以稱之為到的雄心,即為實現自我和生活的最大潛能而盡心盡力。 一. 有意識的生活 1. 我越清楚與我利益、價值、需要和目標相關的事物,我的生活就越成功。 2. 經常使用大腦其樂無窮。 3. 改正錯誤比掩蓋錯誤于我更有益 4. 注意區分事實 解釋和情感 5. 我應時刻警惕,抗拒自己規避現實的念頭 . 6. 如果我的眼界更寬,我的生活和行動將更具效力 . 二. 自我接受 1. 我是為自己而活。 2. 我接受自我 , 并接受自己思想存在的現實 3. 我不一定要喜歡 贊同或受自己情感的控制,但我能接受它們的存在 . 4. 即使我后悔、自責,但做過的事我會承認 . 5. 我承認我所思、所感、所為均是自我表現,至少當它們發生時如此。 6. 我承認自己有很多問題,但我不受它們的束縛。我的問題不是我的本質,我的恐懼、痛苦、困惑、或錯誤不是我的核心。 三。自我負責 1. 我為自己的存在負責。 2. 我為實現自己的欲望 幸福負責。 3. 我為自己的選擇 價值觀和行動負責。 4. 我為自己以何種意識層面進行工作和參加各種活動 與他人交往負責。 5. 我為自己如何安排時間負責。 6. 我為提高自己的自尊感而負責,別人無法給我自尊感。 7. 從終極意義上說,我接受自己的孤獨狀態 . 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人們可以給我一些幫助。但沒有人能擔負起我生存的最基本的責任 . 8. 自我負責的需要是很自然的。我不認為它是一場悲劇。 四. 自我保護 1. 我可以盡情表達自己思想、信念和情感除非在某種場合中我覺得不說為好。 2. 我有權維護自己的信念 價值與情感。 3. 讓別人認識、了解我于我有利。 五. 有目的的生活。 1. 只有我自己才能選擇生活的目標,沒有任何其他人能設計我的存在。 2. 我若想成功,就必須學會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我需要自己規劃并完成行動計劃。并關注自己行動的結果。 3. 為了自我利益,高度審視現實,注意承載信念、行動和目的的信息和反饋。 4. 對于自律,我不應視為“犧牲”,是實現自我欲望的一種自然的先決條件。 六. 個人誠實 1. 我應言行一致。 2. 我應信守諾言。 3. 我應公平、正直、善愛、熱情地對待他人。 4. 我應努力保持道德前后一致。 七.支持自尊感對現實的信念 1. 是即是是,事實就是事實。 2. 自我蒙閉雙眼不能使真變假,也不能使假變真。 3. 尊重現實(盡自己最大努力去把握它們)比漠視現實更能帶來碩果。 4. 生存依賴于正確地運用意識、忽視意識的責任不能提高自己的適應力。 5. 從原則上說,意識是可靠的,知識是可得的,現實是可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