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要在宇宙空間尋找不屬于地球的生命,我們首先要找一顆像太陽這樣小的恒星,因為這樣的恒星才能提供足夠長時間的照明;同時我們還要在它身邊找到一顆距離適中、質量適中的行星。雖然這一切都只是產生生命的必要條件,并不等于滿足了這些簡單的條件就一定可以找到生命。 生命的出現有著極為苛刻的條件,我們能夠看到的太陽系有著8顆行星、1顆矮行星、大量小行星和衛星,但是只有地球滿足這樣的條件。即使我們能夠在宇宙中看到大量不屬于太陽系的行星,能夠找到生命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更何況我們現在根本無法看到它們。人類是孤獨的,可是人類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停止過尋找外星人的努力。 宇宙是浩瀚的,除太陽以外,離我們最近的恒星有4.3光年。而其它恒星則動輒幾百上千光年。我們所屬的銀何系,其半徑有5萬光年,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大犬座矮星系”則離我們25000光年。我們目前觀測到的最遠的星系離我們有140億光年……這樣遙遠的距離令我們望而生畏。我們不可能派任何飛行器前往探測,更不可能直接讓宇航員出去尋找生命。那么我們尋找外星人的途徑在哪里呢? 一種辦法是坐等,我們在地球上接受宇宙中的各種電波,也許能夠發現其它星系的高科技生命在向我們打招呼。事實上我們已經經過了數十年的嘗試,至今一無所獲。 第二種方法是主動向外星人招手,我們一方面可以往宇宙深處發射無線電信號,另一方面還可以派無人飛行器飛出太陽系。只是動輒幾百上千光年的遙遠路程,即使有外星智慧生命接收到了這些信號并給予回應,地球人也得等幾百幾千年才會知道,更別提飛行器了。 再說,我們要找的“外星人”未必是有著高度發達文明的“智慧生命”。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似乎給了我們另一個啟示:速度越快時間走得越慢。如果宇宙飛船的速度接近光速,那么宇航員的生命進程就會變得很慢。這就意味著,宇航員可以在有生之年飛到另一個星系。但是這個理想目前來說還沒有實現的可能,因為飛船的速度越快,自身質量也越大,質量越大就越難加速。把宇宙飛船的速度從0加速到0.1C(C表示光速)也許并不難,但是從0.8C加速到0.9C就難得多,從0.9C加速到0.99C就更是難上加難。再者,即使能把宇宙飛船加速到與光速相差無幾,這位宇航員外出巡航一圈回到地球時,地球上已經經過了幾萬年,早已物是人非。 …… 盡管我們對于在宇宙中尋找“同類”有著無限的渴望,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我們至今的所有努力仍一無所獲。 用一句話結束這一系列文章:我們一直在努力! 后記 當我將這個系列文章的初稿給我的一個朋友過目,并請他為我作些指點時,他開玩笑地說:雖然通過光譜的紅移可以認為絕大多數星系在離我們遠去,但是憑什么說這個遠離可以追溯到一個大爆炸的起點?為什么不認為宇宙像我們的肺一樣在作周期性的膨脹和收縮? 我給他的回答是:頂你個肺。 但是,回過來想想,雖然我的這位朋友說得挺荒誕,但是憑什么一定要自以為我們現在公認的宇宙大爆炸學說就代表著真理?霍金所著的《時間簡史》在開頭第一節就講述了兩種宇宙模型之爭:有一位老太太聽完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系繞著銀河系轉”的演講后當場予以反對,她說“世界就是馱在一只大烏龜背上的一塊平板”,當被問及“這只烏龜是站在什么上面的”時,她回答道:“這是一只馱一只一直馱下去的烏龜塔??!” 現在看來,“烏龜塔宇宙模型”是可笑的,不過,誰能保證許多年以后我們的后代不會認為我們今天的宇宙模型比烏龜塔更可笑?在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發展中,大規模地推翻前論并不是個案,甚至有些是顛覆性的,比如400年前對“地心說”的拋棄,比如100年前對“以太”的拋棄,再比如幾十年前對“宇宙常量”的拋棄…… 本文討論生命起源這個問題的前提是你已經接受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而不討論宇宙起源這件事的本身。宇宙的大爆炸起源從理論猜測發展到今天的普遍公認只走過了短短的幾十年時間,特別是在最近的幾年里,天文觀測找到了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該學說。當然,后人仍然可能會像當年否認“烏龜塔”一般否認宇宙大爆炸,不過到那時,不僅我的這個系列文章要重寫,整個宇宙學的大廈都得重建。 我的一位同事問我:“宇宙真的起源于大爆炸?”我淡淡一笑,說:“沒有人看見過這次爆炸,所以任何人都有權否認??茖W界本來就是這樣的。” 感謝那位在玩笑中把宇宙說成肺的朋友,他的意見給本文的修訂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
|
來自: ldjsld > 《星際政治 外星人與UFO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