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微友:全年366天生日花已整理完畢,感興趣的微友可回復所在的月份,調取查看生日花及花語。如回復“2月”,可調取1月1日-2月29日生日花及花語。對此不再進行連載。
1957年11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雄朱可夫被撤職

朱可夫,蘇聯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最重要的軍事指揮官。他組織了列寧格勒保衛戰,指揮了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和同年12月對德軍的大反攻。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新的政治領導人希望得到軍隊的支持,任命朱可夫為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朱可夫接替布爾加寧繼任國防部長。此后朱可夫實施一系列提高軍隊素質的計劃。由于這種努力減弱黨的政治顧問的作用,從而減弱黨對軍隊的控制,他的政策使他與赫魯曉夫發生沖突。
1957年11月2日,赫魯曉夫和莫斯科軍區的高級司令員們舉行了一次會議,可能是討論朱可夫的命運。赫魯曉夫,懼怕這位國防部長的力量和聲望,起初打算把他提升到其他崗位,例如副總理,這個職位可以剝奪他對軍隊的控制,而又避免公開攤牌。
這天朱可夫由機場直接去參加主席團的會議。他拒絕了會議上提出的對他的“提升”,于是開始攤牌了。辯論的時間很長,以致赫魯曉夫和其他已接受伊朗大使館招待會邀請的人不得不兩次推遲他們的到會時間。
朱可夫返抵莫斯科六小時以后,塔斯社發表了一項會議公報,不到一小時以后莫斯科電臺廣播了這個消息,作為晚間新聞節目的第十五項。這項簡短的通告11月3日早上刊登于《真理報》背頁的一個個明顯的角落,但卻成為全世界各地新聞報紙的大標題新聞:“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任命蘇聯元帥羅吉昂·雅各武萊維奇·馬林諾夫斯基為蘇聯國防部長。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免去蘇聯元帥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的蘇聯國防部長的職務。”
通告發表后的一星期內,西方觀察家們試圖分析這種調動。有些人認為朱可夫將被提升,另一些人預料他會被清算,還有些人則從這次調動中看出朱可夫元帥企圖推翻現政權。莫斯科當局保持沉默,有效的新聞封鎖使世界報刊一無所獲。
現在事情似乎已經清楚了,即:在封鎖新聞的那一個星期內,朱可夫和赫魯曉夫關起門來在中央委員會內展開了權力之爭。蘇聯軍事報紙現在處于新任同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的控制之下,報上刊登的文章表示克里姆林宮內部正在激烈地進行著軍隊和黨之間的斗爭。《紅星報》告訴讀者:“一個高級軍人”如何被他自己成功的軍事經歷迷住了心竅,以致犯了“嚴重錯誤,為此他受到了黨的嚴厲制裁”。海軍雜志《蘇維埃艦隊》對于“大模大樣的軍事領袖們”作出了類似的抨擊,它宣稱:“對于貶低政治機關在軍隊生活中作用的企圖必須加以堅決譴責。”這個雜志多少有些尖銳地聲明,“不論一個共產黨員的級別多高,如果玩忽職守,不僅可以,而且必須在黨的會議上對他加以批評。”
對朱可夫的主要攻擊,是他企圖削弱黨的工作者在軍隊中的作用,以及他公開堅持要為被斯大林清洗的紅軍領袖們恢復名譽。在蘇聯歷史悲劇性的這一章中朱可夫并不感到自己有什么責任,但是黨的其他高級人員,包括赫魯曉夫在內,卻顯然感到自己有責任。而且,朱可夫可能掌握了與清洗中的反黨集團有關的秘密文件。赫魯曉夫害怕這些文件也可能損害他,蘇聯的公民們可能要間他們自己:“當斯大林清洗黨的干部時,赫魯曉夫在干什么?”
榮耀易逝:朱可夫元帥的浮沉

朱可夫與斯大林
文:杰弗里·羅伯茨
蘇聯紅軍傳奇人物朱可夫元帥被認為是二戰中最有才干的將領。《朱可夫:斯大林的將軍》一書以朱可夫本人未經刪節的回憶錄及最新解密的蘇聯檔案為基礎,全景式地記述了朱可夫的一生,內容不僅涉及1941-1945年朱可夫作為前線指揮官、與斯大林關系最為密切的軍事幕僚所發揮的作用,還包括他的家庭糾葛、他在冷戰的軍事謀劃中的地位,以及他在斯大林和赫魯曉夫執政時政治上受到的冷遇。
在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元帥的一生中,所有勝利的時刻都無法與1945年6月他在紅場勝利閱兵儀式上接受致禮的那天相比:朱可夫,騎著名為“茨皮基”的白色阿拉伯駿馬,伴著多達一千四百人的樂隊演奏的格林卡的《光榮》(屬于祖國俄羅斯),從斯帕斯基大門進入廣場——克里姆林宮在他的右側,正前方是圣巴希爾大教堂著名的洋蔥形圓頂。等待著他的是由若干混成團組成的、代表蘇聯武裝力量各兵種的一個個方陣。在廣場中央,朱可夫與K·K·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會合。后者向接受檢閱的部隊發出立正的口令,然后陪同朱可夫策馬走向每個混成團并向他們致敬。
致禮完畢,朱可夫和約瑟夫·斯大林一同站在列寧陵墓上方的主席臺上并發表講話,慶祝紅軍對納粹德國的勝利。此時的天空烏云密布,并下起了細雨,而且越下越大。朱可夫曾想把自己被淋濕的帽子摘下來擦一擦帽檐,但看到斯大林并沒有這樣做,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騎兵出身的朱可夫對閱兵儀式中的致禮環節還是非常期待的,但發表講話就不同了,那可是世界上無數的人都會看到和聽到的。想到這,他就有點兒緊張。他盡自己所能做了充分的準備,甚至還在女兒葉拉和埃拉面前進行了試講。發表講話是經過精心安排的,稿子的邊上都有提示,告訴朱可夫在講的時候要抑揚頓挫,以及什么時候語調要莊嚴。
朱可夫表現得比較緊張,不過很威嚴。他的講話磕磕巴巴,但很有力,最后還用這樣一句話掀起了高潮:“光榮屬于我們英明的領袖和統帥——蘇聯元帥、偉大的斯大林!”此時,禮炮齊鳴,樂隊奏響了蘇聯國歌。
講話之后,朱可夫站在斯大林身旁檢閱了部隊。在這中間,閱兵隊伍還停了一會兒:兩百面繳獲的納粹旗幟在鼓聲中被堆靠在克里姆林宮的墻邊,就像1812年庫圖佐夫元帥的手下打敗拿破侖之后把法蘭西旗幟扔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腳下一樣。
對于斯大林讓朱可夫來領導這次閱兵,沒有人說三道四。因為不管怎么說,他是斯大林的副最高統帥,而且被普遍認為是蘇聯戰勝希特勒德國的主要設計師——那場勝利不僅使蘇聯,也使歐洲避免了納粹的奴役。閱兵式新聞片在世界各地放映,這進一步加強了朱可夫作為二戰中最偉大的蘇軍將領的地位。
1941年夏天德軍入侵蘇俄的時候,是朱可夫領導了紅軍的第一次成功的反攻,迫使德國國防軍后撤,從而向全世界證明,希特勒的戰爭機器并不是戰無不勝的。1941年9月,當列寧格勒遭到德軍的圍攻時,被斯大林派去解救那座危城的還是朱可夫。一個月后,為了指揮保衛蘇聯首都的戰斗,朱可夫又被斯大林召回莫斯科。朱可夫不僅遏制住了德軍向莫斯科推進的勢頭,還在1941年12月發動反攻,從這座城市趕走了德國國防軍,從而粉碎了希特勒要用閃電戰一舉擊敗紅軍并征服蘇俄的妄想。
六個月后,希特勒企圖對紅軍再次施以重擊。這次的攻勢是在南方,目標是占領蘇聯的巴庫油田。在德軍向南推進的勢頭正勁的時候,朱可夫發揮了核心作用,策劃了1942年11月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反攻——那是一場包圍戰,把三十萬德軍士兵困在了那座城市。繼這場輝煌的勝利之后,他又在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戰中大獲成功,消滅了德軍僅存的裝甲后備力量。1943年11月,朱可夫和未來的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驅車進入被收復的烏克蘭首府——基輔,受到了成群結隊的人們的熱烈歡迎。1944年6月,朱可夫負責協調從德軍手中解放白俄羅斯的“巴格拉季昂行動”。“巴格拉季昂行動”使紅軍兵臨華沙,并于1945年1月占領了波蘭首都。“維斯瓦河-奧德河行動”由此拉開序幕,朱可夫的軍隊在這次攻勢中橫掃波蘭,進入東普魯士,并將柏林置于打擊的范圍之內。1945年4月,朱可夫指揮蘇軍向柏林發起總攻。奪取德國首都的慘烈戰斗讓蘇軍付出了八萬條生命的代價,但到4月底,阿道夫·希特勒自殺了,蘇聯旗幟飄揚在帝國國會大廈的廢墟之上。1945年5月9日,正是朱可夫正式接受了德國的無條件投降。
在1945年6月檢閱了紅軍陸海空部隊之后,作為蘇聯的頂級戰士,朱可夫的戰后生涯似乎注定會同樣輝煌。1946年3月,他被任命為蘇聯所有地面部隊的總司令。可是,三個月的時間都還沒到,斯大林就解除了他的職務,并把他貶為敖德薩軍區司令。
朱可夫之所以被解除職務,表面上是因為他對斯大林不忠、不敬,并把蘇聯人所謂的偉大的衛國戰爭的勝利過多地歸功于他自己。但實際上,朱可夫忠于斯大林,這一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如果說有誰該得到“斯大林的將軍”這一稱號的話,那就是朱可夫。的確,在自我吹噓方面,朱可夫不甘人后——至少私下里是這樣——可那是全世界高級將領的通病,其中也包括他在蘇軍統帥部的支持斯大林解除其總司令職務的許多同僚。事實上,讓斯大林真正感到不滿的是朱可夫獨立的個性以及他按照自己的所見所聞講真話的習慣。這種品質在戰時對斯大林是很有用的,但在和平時期就不怎么值得稱道了。因為此時的斯大林感到,除了自己,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建議。
然而,朱可夫的麻煩才剛剛開始。1947年2月,他被開除出蘇共中央委員會,理由是他有“反黨情緒”。惶恐不安的朱可夫懇求斯大林,想私下里當面向獨裁者為自己辯白。不過,斯大林未予理睬,于是,反朱可夫的運動繼續進行。1947年6月,朱可夫受到嚴厲批評,原因是他在歌唱家利季婭·魯斯拉諾娃于1945年8月訪問柏林時給她頒發了軍功章。不久,魯斯拉諾娃和她的丈夫V·V·克留科夫將軍就被逮捕并關押起來。“1947年的時候,我成天提心吊膽,害怕被逮捕,”朱可夫后來回憶說,“我還準備了一只袋子,把我的內衣放在里面。”
對朱可夫的進一步懲罰是,就當他這個人沒有存在過一樣。書面的衛國戰爭史中沒有他,描寫1945年勝利閱兵的繪畫中也沒有他。在1948年的一部講述莫斯科戰役的紀錄片中,幾乎沒有看到朱可夫的面孔。在1949年的一幅描寫斯大林和他的高級將領們策劃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招貼畫中,也看不到朱可夫的身影。
就像在斯大林時代被外放一樣,朱可夫在赫魯曉夫時代剩余的時光里,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從歷史書籍中除名。例如,蘇共在從1960年開始出版的大部頭、多卷本衛國戰爭史中,在極力夸大赫魯曉夫的作用的同時,對朱可夫幾乎只字不提。
讓朱可夫聊以自慰的是,他可以寫自己的回憶錄。他的作家角色的榜樣是溫斯頓·丘吉爾。他讀過后者以回憶錄的形式撰寫的二戰史——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蘇聯出版并限制發行的俄文譯本。丘吉爾寫那部書時的座右銘是,歷史會證明他是對的——因為他將會書寫歷史!朱可夫似乎也抱有類似的想法。
只要赫魯曉夫還在繼續統治蘇聯,朱可夫的回憶錄就不可能出版。當他的女兒埃拉問他為什么還要勞神費力的時候,朱可夫說自己是為書桌的抽屜寫的。不過,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臺了,為恢復朱可夫作為重要軍事人物的名譽的工作也開始了。
1969年4月出版的那版朱可夫回憶錄很漂亮。蘇聯公眾對這部回憶錄非常期待。最初印刷的三十萬部很快便銷售一空,接著又賣出了幾百萬部。這部回憶錄很快就成為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最有影響力的個人記述,而且現在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