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古道熱腸先生費心提供定格并指明要點。由于評論欄地方太小,借地方“自告奮勇”回答一下粉絲和道理先生的問題。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海涵指正。 關于粉絲先生的問題: 一起問候古道老師周末好! 提問一: 所謂絕句的“絕”,就是要嚴格按這四種平仄格式來走韻,否則,就不能稱之為絕句,是嗎? 答:對。不按韻律,稱不得律詩絕句。特意不受定格約束,建議前面可以加“創新”二字,比如創新七絕、創新五律等。個人愚見,叫做順口溜也是不錯的選擇。只要有押韻,別人很難從格律上挑錯。所以在下通常把自己寫的這類東西叫做順口溜,不是謙辭,而是為了順手,也比較符合自己那些拙作的實際情況。 古道先生提供過。律絕的五言、七言句,分別只有四種基本句式;五絕、五律、七絕、七律,則分別只有四種基本定格。它們都分別有平起、仄起各兩種,每種又分為首句入韻和首句不入韻兩種。以七律為例,分別是1.平起首句入韻;2.平起首句不入韻;3.仄起首句入韻;4.仄起首句不入韻。每樣一種,一共只有四種。盡管律詩的創作要比很多常用詞牌難,但大多數愛好者都認為學詩比學詞容易,就是因為詩的常用定格實在太少了。再縮小范圍,五言常用平起首句不入韻,七言常用仄起首句入韻為常格的話,五言或七言詩的定格就只剩下一種了。不好記么?可惜的是,我們看到很多詩的“愛好者”,連僅有的一種定格都沒有耐煩去記,包括我自己。 這一段不是吹給粉絲先生聽的,您當然知道這些基本知識。這一段主要是為了配合道理先生和在下更好地學習古道先生這份帖子。至于道理和那幾位聯友會不會再來學習,就不是在下的事了。心意到了就行。在下只是希望他們通過學習古道先生的這些帖子,在熱鬧歡樂中能夠得到水平的提高,把參與聯欄的熱情保持下去。我教唆新手的,都是些高山跳崖的辦法,并不適合粉絲先生您這樣的高手。 不知您是否看過百度介紹的藏頭詩高手大作。正因為在下是從山頂上剛跳下來,對什么是詩略有印象,不由得從心里贊嘆:這也算詩么?竟能掙這么多錢?果然好貨賣于識家! 提問二: 七言,七絕,七律,三者之意思,之關系?粉絲私下遐想: (答:五言、五絕、五律關系亦然。) 1)七:表字數,每句七個子,七字則七言,五字則五言; 答:七后面應加“言”字,意思對。言指字,五、七是數量。 2)言、律:表句數,四句稱言,八句為律; 答:一半對。言指字。兩句為聯,四句為絕,八句為律,十句及以上的偶數句為排律。 3)絕,嚴格按韻律走,且四句,或七字或五字,稱為絕,有五絕,七絕; 答:對。不按律就成了順口溜;不押韻則可視為古詩或現代詩。近體詩麻煩,主要是有嚴格的韻律要求。比如字數、句數、平仄,押韻等是最基本的。其他忌諱如孤平、三連平,只要按定格來,一般不會出現。需要知道,唐詩不忌“兩仄夾一平”和“三連仄”。(律詩對偶句要求基本同聯律,而絕句的平仄合乎定格即可,不須上下必須對仗。) 絕,在這里是截斷、截取的意思。所以,絕句又稱為“截句”,即截取了律詩的一半。所以,三句、五句那些,什么也稱不上,只好稱為現代詩或創新詩。絕句,分別是截取了律詩的首尾兩聯、或頷頸兩聯、或首頷兩聯、或頸尾兩聯。并不要求對偶句,但其平仄安排也是兩兩相對的。(注:這種截取方法,可能會使七絕定格超過四種。但古道先生提供的這四種是公認的四種基本定格。) 4)律和絕的區別:就是句數的區別,八句的稱謂律,四句的稱謂絕 。 答:是的。但絕句按律句頷聯或頸聯定格時,只需遵守平仄即可,并不要求必須是對偶句。 提問三(10-22-10:04): 古道兄說我說的很好,真的?請問古道兄:七言絕句就這四種標準格式嗎?有沒有變式?“拗救”在絕、律中可否存在?拗救過了的七言,可否還稱為七絕? 答:您說得不是很好。古道先生是不好意思。如果不知道您是率性之人,在下也只會對您的說辭說好聽的。請您明白,在下搶答,不是為了充能,而是利用您和道理先生提供的機會督促自己學習古道先生的帖子,以便加深對這些基本知識的印象。也順便謝謝您和道理先生。 比如拗救問題。回答這個問題,為了不出笑話,在下必須先去學習相關知識。在下愚見,定格本身的可變平仄已經考慮了不少拗救。只要嚴格按照定格寫作,不必再費心去搞拗救。特別是我們這種新手,本來水平就有限,更沒有必要故意造出些拗句來救。救得好還行,救不好就救不好了。拗救好了,仍可稱為律詩絕句。拗救不好,就不好了。由于拗救是高手的學問,所以在下從未考慮如何進行拗救的事情。必須先去查查。 是的,七絕只有這四種基本格式,沒有變式。但并不妨礙您的創新七絕和高手的“拗句”七絕。既然您提到這類問題,勸您不要主動創造拗救機會。 原來您已經在古道先生的另一份帖子里提到了拗救,就不敢對您吹那么多了。定格中那些可變平仄,很多就是拗救的需要。古道先生提供的可變平仄,是今人的看法,比唐詩要求要苛刻一些。為了您拗救方便,在下在為道理先生胡侃時,順便會按唐詩習慣注出可變平仄。除了一三五不論的常規,應注意的是,唐詩并不忌諱兩仄夾一平的孤平和所謂的孤仄、三連仄,這類要求都是后人加的。 如果您真想玩一把拗救,就會發現古道先生提供的可變平仄中,沒有標注哪一些句式第五位上的平仄可以不論。如果您連基本拗救都不會,勸您不要在那些高招上浪費心思。 不知您是否還記得,在下回答您第一個問題時說道,五言和七言句,分別只有四種基本句式。而古道先生的定格中,加上可變平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四種。 這就對了,基本句式是沒有這些括號的。一三五不論,很多地方就是為了拗字的使用和對其的拗救。如果只允許一不論,當一位是采用了拗字時,那是沒得救的。單定三五位亦然。一三五不論除了為詩人創作方便,更是為拗救提供了方便之門。如果您以為一三五不論僅僅是為了不破壞咱倆這小腦袋里的那點意境,那才是低估了古代文學前輩的智慧。至于非要通過真正的拗句來體現咱那可憐的“意境”,說句實在話:犯不著。 只要遵循寬松的定格,自然不會出現孤平、三連平和失粘那些犯忌現象,何必浪費那個心思呢? 關于道理先生的問題,在下將根據古道先生的定格與他一道揣摩。主要以聯友“德古拉伯爵”懸出的新韻七絕為例。只為道理先生學習需要,還請德古拉伯爵先生諒解。謝謝。 七言絕句以首句押韻為比較常見。 (注:五言首句不入韻、七言首句入韻是常格。) 第一種是:七絕平起首句押韻 游大呂仙莊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 雉 飛 兔 走林木深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 不 見仙人 呂 洞賓。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 群 老 朽 充 騷客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 談 笑 風 生道古今 當時在恐龍先生的回答中首先看到的是這首漏洞百出的“七絕”。開始時出言冒失,請德先生千萬海涵。后來仔細品味,這些大作中還是有很多值得在下學習的地方。 先要對道理先生說明一點,一首詩能否成為律絕,除了本句合乎基本句式,還與臨句之間以及整詩諸聯之間的關系有關。很多愛好者的詩作是按“馬蹄韻”來安排平仄的,讀起來平仄相諧,也很上口。但若不遵定格和相關規則以及拗救規則,仍然不能稱作真正的律詩絕句。馬蹄韻并不能代表詩律和聯律。 第二種:七絕仄起首句押韻 是把第一種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對調,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調,第三句仍然收仄腳。 田莊瞻毛澤東映像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 低 矮土屋 無 不同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 四 方 百 姓道神靈 (平)平(仄)仄(平)平仄 自 從 入 住 農 家后 (仄)仄 平 平(仄)仄平 (韻) 旱 澇 虛 生 五 谷豐。 簡評: 首句根據古道先生提供的定格,若第一字不用平聲,必然出現孤平。德先生利用五可以不論的常規,利用平聲的“無”字做了本句拗救,連“兩仄夾一平”的忌諱也沒有了。可見不是生手。視為七絕,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德先生的這些大作除了起承轉合把握的很好,關鍵在于詩中體現出的豐富的美好意境和飛揚的神采氣勢,很值得咱倆學習。 詩言志,信也。 第三種: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是第一種的變相,只是把首句改為不押韻。少見。 金粟禪林寺即興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 言 江 北 稱 名剎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 且 聚群賢 賦 雅風 (仄)仄(平)平(平)仄仄 正 月 相 邀 來 廟會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 與 民 同 樂看花燈 簡評: 也是七絕。只敘民情實景,不做過多聯想,應該是位領導或貴人。 第四種 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是第二種的變相,只是把首句改為不押韻。 詠 “天下第一井” 注:井字為仄聲。按今韻是可以視為押韻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 柏 二 石 三 眼井 (平)平(仄)仄 仄平平 (韻) 傾 聽 遠 古 述文明 (平)平(仄)仄(平)平仄 伯 夷 已 去 遺 風盛 (仄)仄 平 平(仄)仄平 (韻) 共 創 和 諧 唱 美聲 簡評: 這首詩按今韻,平仄把握的比較到位。內容聽古詠今,意境頗高。稱為七絕,應該沒有問題。 注: 七言句式和每句第一個字都是不拘平仄的(五言句式除了平平仄仄平以外,第一字也都不拘平仄。但由于第三位可以改為平聲,實際上似可以采用仄平平仄平加以“本句自救”。但歷來人們只顧強調防止孤平,不允許平平仄仄平第一字“不論”的同時,卻忘記了三位也可以不論。)。第三字在許多情況下也不拘平仄。第五字改變平仄的情況原來就不多,現在更少了一些,主要是為了避免三連平和今人要求避免的兩仄夾一平、孤仄、三連仄這些東西。 題外話 在下把兩仄夾一平、孤仄、三連仄這些忌諱列入今人要求,是因為唐詩宋詞中并沒有這些避諱。 其中,有能力的好手,寫格律詩的時候,盡量避免兩仄夾一平是對的。因為做為廣義孤平,兩仄夾一平擴大了孤平的定義,從而使詩律更趨完善。只要您避免了兩仄夾一平現象,自然也就避免了近體詩定義的孤平。 常看到有些聯友拿著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這種句子出來討論是否存在孤平問題,其實完全是理解上出了偏差。這都是些有心或無心搞出來的拗句或錯句,根本沒有討論是否存在孤平的意義。就像對于不是詩詞聯的詩詞聯,費力去討論評說他們的“詩詞聯”好不好一樣。當您看到有人把不是詩詞聯的詩詞聯吹噓的多么好時,如果您不知道基本要求,也許會跟著贊頌或者羨慕,究竟好在哪里,您卻一無所知,甚至還會去模仿。 不是詩詞聯的詩詞聯,光自己感到意境好,就成了好的詩詞聯么?有心出的拗句和無心出的錯句,有必要深究平仄么? 古今有很多評價詩詞聯品相的說法。但前提是評價的對象是詩詞聯。如果人家不是傳統所謂的詩詞聯,當然我們不能用詩詞聯的那些亂七八糟來評價人家的大作。 韓寒先生對現代散文詩批得那么狠,關鍵就是把一些不是詩的散文詩當成了詩。 但是請講道理的道理明白,真正好的詩詞聯,首先必須符合相關體裁的基本規則,而不能用個人的意境來判斷一堆句子是否是比較好的詩詞聯。 在下愚見,開放以前的標語口號句句雄渾有力,有許多也很上口,雖然在下很喜歡它們所表達出來的奮發向上的意境,但大多還是不能當做是標準的詩詞聯的。 孤仄三連仄這些事情,無疑是后人所為。放在對聯里,或許可以考慮。因為對聯平仄律要求對聯平仄上下相仗。孤仄必出兩仄夾一平,三連仄必出三連平,這在三、四言句中特別明顯。 但律詩通常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句式,并且是允許平仄不必一一對仗的。七言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七分明;五言句,一三不論,二四五分明。所以,根本不怕上句有孤仄或三連仄。順手就把拗句救過來了,不會必然出現兩仄夾一平或唐詩忌諱的三連平的情況。所以,近體詩中并沒有忌諱孤仄三連仄這些說法。如果您仔細對照一下德先生的這些大作,就會發現,德先生基本上掌握了一三五不論的技巧。 當然,如果您想做一副真正稱得起精巧的工對,孤仄和三連仄都是應該必須避免的。 (如果粉絲和道理先生還有其他問題,請在你們的答案中提出,我們大家共同探討。在下還是比較能吹的,這里還有半張紙,暫時請不要擔心紙張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