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管瘤擦劑(血管瘤) |
[配方] 太子參、黃芩、赤芍、毛慈菇、銀花、五倍子、白芨、苦參、花椒、七葉一枝花各6克,白芥子、桃仁、紅花、大朝、硼砂、辰砂、蕪花、蛇床子、蒼耳子、木鱉子(去毛)各3克,冰片1.5克,礙香0.3克,大黃4.5克,羊兒草、獨(dú)一味各9克,馬齒覓12克,白酒350毫升。 [制法] 將前28味共研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 抑菌解毒。 [主治] 血管瘤、靜脈曲張、手指腫等。 [用法] 外用,外擦患處,每日早、晚各擦一次。 [附記] 引自《四川中草藥通訊》。臨床屢用,都有較好療效 |
二、止痛搽劑
[配方] 硼砂10克,枯礬15克,冰片45克,95%酒精500毫升。 [制法] 先將冰片溶化于酒精內(nèi),后再投入棚砂、枯礬,混合后即可外用(放置時(shí)間越久、則效果越好)。 [功用] 理氣、通瘀、止痛。 [主治] 晚期癌瘤疼痛。 [用法] 外用。在癌瘤引起之疼痛部位擦用。每日應(yīng)用次數(shù)視病情而定。 [附記] 引自《千家妙方下》。應(yīng)用于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癌瘤的止痛效果較滿意,一般擦用一次可止痛6-8小時(shí),晚期病人則可止痛2—3小時(shí)。肺癌、肝癌等癌瘤引起的疼痛,止痛效果較差。
三、冰砂酊
[配方] 朱砂、乳香、沒藥各15克,冰片30克,米制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將前4味共研細(xì)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天后,經(jīng)沉淀后,每取少量澄清液裝于小瓶內(nèi),備用。 [功用] 拔毒消腫、通絡(luò)止痛。 [主治] 癌腫疼痛。 [用法] 外用。用消毒棉簽或毛筆蘸藥液外擦啤痛處皮膚上,待干后,再重復(fù)擦3-4遍即可。 [附記] 引自《新中醫(yī)》。外治21例(其中肝癌10例、肺癌例、胃癌4例、鼻咽癌2例)均收到滿意效果。一般用藥10—15分鐘疼痛消失或明顯緩解。止痛持續(xù)時(shí)間為2-4小時(shí),個(gè)別更長如復(fù)痛,再擦,效果同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