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內力 文/ 昨天寫了篇教育感悟《教育的外力》,源于最近一直在和家長和學生接觸,招生時看到了很多教育的力量讓功利弄失衡了,所以家長和孩子一直走在教育的兩旁,那種迷茫和無助讓自己心痛,家長所謂的教育大多數是用犧牲孩子的幸福和成長空間來換取成績。 成績和成長是相輔相成的,只不過我們的外力應該科學的讓內力發揮作用,讓內力迸發激情。家長可以養育孩子,但代替不了孩子成長,老師可以教育孩子,但不能代替孩子體驗和思考。 任局長問了我一個問題:教育的內力是什么?因為忙,我不能深思考,但我不能去躲避問題,或是敷衍教育,如果我們把教育放在三尺講臺,在我班四十多平的地方,教育的內力是學生,教育的外力是教師。雖然內力決定教育的好與壞,但外力影響著內力的發揮,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方教室中,學習力的高度,人格和信念的生成,都是由外力-----教師來決定。 我們的教師站在三尺講臺,有的盡職盡責講了一輩子,得到榮譽大小無數,可是你想過你成就了孩子什么,你影響了孩子什么?除了成績之外,你是否讓他的內力功底漸長。 社會上很多大學生失業了,不是他的學歷低,而是他的能力低。我不談教育的弊端和好壞,我只說我們在教室里作為一名教師的外力作用。作為外力的教師帶給孩子的就是影響力。影響孩子一生受益的成長。而不是你占據孩子體驗和成長空間。放飛學生的夢想,放逐學生的思維,放手你的專制。讓孩子做他自己,讓他的內力得以施展。 全美最棒的老師雷夫,一個草根教師所作所為詮釋了教育的力量。四十多平方米的教室創造奇跡的不是你給孩子的多與少,而是你給了孩子什么?一個讓內力得以發揮的自信,一個一生受益的品格。足夠。 有人說教室里容量就是四五十平,當學生的內力得以點燃,那么在一方教室完全可以讓愛流動,讓幸福生成,我們的孩子缺少的就是一種力量,來自外力的召喚和影響。作為教師是否喚醒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對知識的渴求。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們每天從早到晚的講解占據了孩子的思考時間,課堂中聽不到孩子的話語,眼眸中郁滿了失望,生活沒有激情,學習沒有熱情,成長沒有動力,源于學生內心的動力在慢慢沉睡。甚至死亡。 作為外力的教師我們是否該反思,如何喚醒孩子內心的動力,他們可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當他們心中的夢想漸漸沉睡,當他們的向往漸漸灰暗,我們的教育還有多大價值嗎?我們的教育還有多少意義? 我們的教育就是讓孩子的生命更加綿長,讓學生的生活更加幸福,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好奇,對夢想有著向往,充滿力量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做一個完全的自己。而我們的課堂卻成了工廠,在復制很多你所謂的“優秀生”。讓孩子無法找到自己,迷茫于自己到底是誰,我在為誰而成長。 教育的內力是需要外力來引領。需要外力來喚醒,作為外力的教師不能敷衍教育,更不應該逃避思考。應該放手,還給孩子自主權,做回他自己。給他成長的力量,讓內力逐漸深厚。可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學生是教育的內力,教師是教育的外力。作為教師如何讓內力的潛能發揮到極致,那就看你帶給教室的容量有多大?課堂上流淌的是什么?在學生心靈深處播種的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