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下了一陣不大不小的秋雨,天氣驟然冷了起來。早上,走在街頭,已經能夠看到有些比較怕冷的人身上穿上了薄棉襖來御寒,是的已經到了深秋的季節了,刮風、落葉、霧霾會一天天的增多,我們也要開始準備過冬了。 當年準備過冬可是一件大事情,起碼對儲存冬菜來說是這個樣子。 那時受到生產手段、種植技術等客觀條件的制約,整個冬季,菜場里能夠買到的菜蔬很少,整個冬季,在北京這個地界上,要靠事先儲備的大白菜、土豆和蘿卜當家,不然,冬季您可能就吃不上蔬菜,更別提什么新鮮蔬菜了。 記得有一年大年三十的上午,媽媽讓我到菜市場里買點新鮮蔬菜過春節。我騎著自行車從西郊三里河菜市場找起,一直騎到海淀鎮里的一家菜市場才買到了兩斤蒜苗,就為了那兩斤蒜苗,我在商場還排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隊。 唉! 當年的冬季,想吃點新鮮蔬菜難啊! 那時,每到十一月初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準備儲存過冬的大白菜。住在一層的住戶,許多人家都在自己用樹棍圍攏的小院子里,挖一個簡易的菜窖,準備儲存冬儲的大白菜,而我們這些沒有條件挖菜窖的樓上的住戶,也會將自己家門口的那塊控場收拾干凈,準備堆放白菜用。更有些來自東北的家庭,開始洗刷自家的大缸,為積酸菜做準備。 那時的冬儲大白菜,是按照白菜的品質論價來賣的。一等菜大概要人民幣兩分六、七一斤,二等菜、三等菜次之,最便宜的是等外菜,大概是九厘錢一斤。因為一等菜、二等菜是大家喜歡購買的儲存菜(有菜心),而等外菜沒有人愿意存,所以,想儲存些好菜,也需要起早排隊。 那時,每當下午拉菜的大卡車進大院的時候,這就等于事先告訴你,明天早上需要起早排隊了。因為,剛拉來的大白菜商店是不出售的,先要用人工分級堆齊,準備第二天一早出售。于是,第二天一早,大約也就五、六點鐘的時候,媽媽會叫上我,一起到菜場臨時賣菜點去排隊,為的就是能夠買上幾百斤冬儲的好菜。那菜場出售冬儲白菜的臨時售賣點有時候就在我們家門口。 經過漫長的挨凍及等待后,屬于我們家的那幾百斤冬儲白菜終于上了磅秤,稱好后,會有專人用手推車幫忙將白菜推到我們家的門口,這之后就該媽媽忙碌了。她老人家先將不便于儲存的大白菜最外面的枯菜幫剝下來先吃,然后將一顆顆大白菜放到太陽地里晾曬,去去水汽,最后再用報紙將那一顆顆干凈的冬儲菜包好,抱上樓,碼放在自家的門口,這就是我們家整個嚴寒的冬季里的看家菜了。 那時,作為京城普通的住戶,這儲存冬菜對于每家每戶的人家來說,都是那時天大的事情,誰家也不敢耽擱,否則,會影響整整一冬。 當然,對于我們家來說,將那冬儲菜運上樓,在家門口碼放整齊了,這件事也就結束了,但對另一些人家來說,另一項工作便開始了,那就是積酸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