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個畢業多年的學生因為要參軍,找我簽字證明其文化程度。校長簽字首先需要其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先簽字證明,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不僅忘記了所有的任課教師,連班主任是誰也記不得了。
學生記不得老師,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印象隨著時間的流失而逐漸地淡忘,這應該是學生自己的責任。反過來,我在思考:我們的老師又給學生留下了多少深刻的印象。曾聽過周華健唱過的一首歌《有沒有一首歌讓你想起我》,試問我們做教師的:在我們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有沒有一節課或一件事讓學生想起你呢?我們不能苛求每節課都精彩,都能讓學生回味無窮,但我們至少應該有一節讓學生終生難忘的課,讓學生因為這節課而時時把你想起。我們不可能每件事都很感人,都能讓學生感動不已,難以忘懷,但我們至少應該有一件讓學生銘記在心的事,讓學生因為這件事而時時把你回憶。然而,我們許多教師在回首往事的時候,竟真的就沒有一節課或一件事能夠烙在學生心上,讓學生終生難忘。 教學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勞動。作為教師,最大的愿望莫過于自己上的課使學生難忘。傳統課堂上,教師獨占講臺,學生被動接受,灌輸式的課堂教學只會使學生“難受”,何談難忘呢?只有擯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讓學生獲得切身的情感體驗,才能讓學生難忘。有一位小學語文老師上《小馬過河》一課,她并沒有在教室里上,而是帶著學生來到了村口的小溪旁,并讓同學們分別扮演小馬、松鼠和老牛,學生快樂極了。一位畢業多年的學生回憶道:“我有幸第一次做演員并扮演松鼠,至今我還記得我的臺詞:‘小馬!別過河,別過河,你會淹死的’。那種急切的心情好象就在昨天剛剛體驗,而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思考的處事方式,我覺得也是從那時開始建立的。”其實,這節課看起來似乎沒什么過人之處,但留給學生的卻是一生的記憶。因為這節課有意義、有效、真實、師生情緒飽滿、師生才智得以充分展現。當然,并不是把課堂搬到教室外,搬到小溪邊才會讓學生難忘。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靈活地使用與創生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巧妙地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地去嘗試、去體驗、去感悟,我們的課堂就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育是一項充滿愛心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我們付出愛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學生愛的回報,但我們也不希望付出的愛在學生心田沒有烙下任何印痕。有些教師也很愛學生,但往往事與愿違,不僅得不到學生的尊敬,還讓學生很反感,這就是因為不會愛。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的故事,蘇霍姆林斯基善待折玫瑰花的小女孩等都是愛的典范,這樣的愛一定會讓學生終生難忘。所以,愛是一門藝術,我們不僅要能愛,而且要會愛,要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切身體會學生的真實感受,這樣才能達到我們施愛的目的,才能在學生的內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教師的陽光現象也會讓學生難忘。 “陽光”,是一種教育形象的外在表現。事業心和責任感是產生“陽光”心態的“源”,專業能力和個性特長是樹立“陽光”形象的“根”。“陽光”教師,既要有朝氣蓬勃的形象,包括體質、體形、體態,服飾、穿著、打扮等;也要有彗中于心的內涵,包括談吐、舉止、禮儀,學識、涵養、才華等。這種“陽光”是整體性的、整潔性的、整合性的。整體是說內外和諧,里外貫通;整潔是說表里一致,潔凈融合;整合是德學一體,言行匹配?!瓣柟狻边€是一種教育理念的內在輻射。價值觀和教育觀是產生“陽光”光源的“芯”,教育追求與高尚孜求是營造“陽光”氛圍的“燈”?!瓣柟狻苯處煟皇枪饪客庑伟绯鰜淼?,這種源于生活觀和生活方式的心態、形態和神態,是靠平時修煉提升的。與其說“陽光”教師是外在的需求,倒不如說是內在的企求,當教師以“陽光”的形象站立在講臺時,就會給學生留下永久的記憶。 如果一個教師,沒有一節課或一件事讓學生想起你,這絕不是教師的能力問題,而是工作態度與責任心問題。這更是教師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