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以為,婚姻大事,嫁娶的日子影響人的一生禍福和家庭興衰,以求趨吉避兇。但時代不同,觀念也發生著變化,許多人嫁娶擇日只講究有紀念意義、方便家人聚集。結婚后,小夫妻和和睦睦,事業順順利利,隔年生個小寶寶,幾年后置房買車,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當然,也有一些人不盡人意,左思右想,猜疑嫁娶時沖了什么。于是,有人又注意了嫁娶擇日。 嫁娶擇日要考慮諸多因素,然幾千年傳統文化在傳承和發展中產生了各門各派各自的理論,因而,擇日的結果就有了差異??v觀各門派擇日考慮的諸因素,大同小異,最后在黃歷中選日子時就出現了差異。因為目前市面上的黃歷版本太多,即使同一天,有的說宜婚宜嫁,有的說諸事不宜,各自的說法出入很大。 究竟如何擇日?說白了,擇日就是為了討個好彩頭,大家不必用幾個版本對照,也不必完全按照黃歷上所說的去做事情,但擇日過程中的諸因素還是需要考慮,因為它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累,是根深蒂固的民俗,嫁娶是人生大事,即使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我們寧愿信其有,圖個心安理得。 嫁娶擇日的方法: 1、擇年: 無春年(也叫盲年)不結婚。所謂無春年,就是當年沒有立春日,又稱為“寡年”。俗以為“寡年”結婚,會守寡乏嗣。 “本命年”不結婚。如屬兔的在兔年結婚,說是對本身不利,結婚只能推遲到下年或提前到上年。 “禁婚年”不結婚。民間還有與婚嫁男女屬相聯系在一起的“禁婚年”,如男方結婚:子年禁蛇相,丑年禁馬相,寅年禁羊相,卯年禁猴相,辰年禁雞相,巳年禁狗相,午年禁豬相,未年禁鼠相。女方出嫁:子年忌兔相,丑年忌虎相,寅年忌牛相,卯年忌鼠相。就是說屬蛇的男子鼠年忌婚,屬兔的女子鼠年忌嫁。 避免喜沖喜或喪沖喜 。一年內,家里最好不要辦兩次婚禮。若家中有直系親屬辭世,該年便不宜辦喜事。 大吉之年: 雙春。指在年頭及年尾有兩個“立春”之年。由于春有一年之始及開枝散葉的象征意義,所以被認為特別宜嫁娶。 閏月。指該年在農歷中有閏月,即共有十三個月份。由于“閏”有滋潤、豐收之意,所以象征夫妻有愛情滋潤,恩愛和睦。 雙春兼閏月。“雙春”和“閏月”都是宜嫁娶的年份,一年中既有“雙春”,又有“閏月”,自然喜上加喜了! 2、擇月: 擇年之后再擇月。擇月多以女方的“生辰八字”為準。按舊時“婚書”規定,每個屬相在一年中,有兩個“大利月”和兩個“小利月”。“大利月”的口訣是:“正、七迎雞兔,二、八虎和猴,三、九蛇與豬,四、十龍狗行,五、十一月牛羊出,六、十一月鼠馬同。”“小利月”的口訣是:“正、七迎龍狗,二、八牛羊行,三、九鼠馬走,四、十雞兔迎,五、十一月虎猴出,六、十二月蛇豬同?!睘榱舜蠹藗兌嗍褂谩按罄隆?。萬一在“大利月”里因故不能完婚,就只得在“小利月”里查找。當然,也可選其他月份的黃道吉日。 避免特殊節日之月。避免正月,以免與過年這個大節相沖。避免有陰氣極重的清明節、盂蘭節的三月和七月。 3、擇日: 擇月之后再擇日。在黃歷中查找本月宜嫁娶的日子,再在其中選個黃道日。 避開“月忌”。即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俗語說“初五、十四、二十三,窮嘴老鼠不出庵”。 避開三娘煞。相傳月老不為三娘牽紅線,使她不能出嫁?;趫髲托睦恚锵才c月老作對,專門破壞新人之喜事,故每月的三娘煞之日,即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及廿七,便不宜結婚。 避開新人及親屬的生日。避開新人自己及雙方父母、未婚兄姊的生日。若雙親已經過身,則避開其生忌、死忌。 避開與新人屬相相沖的日子。如某日為猴日,猴日沖虎(這些在黃歷中有說明),新人屬相中有屬虎的,不宜在此日嫁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