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納丁庚之氣
陰龍陽水倒右局
(上)
右圖,龍太祖、少祖,起在南方----巳、丙、午、丁之間,四龍中不拘何一龍,入首如右旋,俱作丁火陰龍論。宜配左旋庚金陽水,庫竅在丑,是為金局。
蓋丁交于庚,即《玉尺經》所云:“陰交于陽,陽下濟以施生也。”龍水之分陰陽,如人倫之有夫婦,故《經》又曰:“是故,有乙辛丁癸之婦,宜配丙壬庚甲之夫。”夫夫婦婦,兩小無猜,伉儷①情濃,而家道成矣!
金局陰龍,以丁庚為正配。撥來水發源于巽巳,乃龍水生旺互用,眷屬一家。繞抱丙、午、丁、未、坤、申之位,乃龍水屈曲流神歸墓庫,是為一格。
其實,即郭本《葬經》所云:“朱雀發源於生氣。”蓋明堂之前曰朱雀,言朝堂拱穴之水,發源於生方。
又曰:“派於未盛,朝于大旺,澤於將衰,流於囚謝。法每一潴而后泄是也②。”是朝朱雀發源之水,由長生位而來。因長生與養位為貼近左鄰,沐浴為貼近右鄰,猶人之由養而生而沐浴,謂之嬰兒。
《經》故曰:“派於未盛也。”自冠帶以至臨官,是既③壯而將仕矣。然須朝王覲帝,方謂之旺。
《經》故又曰:“朝于大旺”也。由旺而衰,由衰而病死,及至墓而絕。
《經》故又曰:“澤於將衰,流於囚謝。”是長生水法④。自晉以前,蓋有之矣。而且長生水法,即是玄空水法。一而二,二而一⑤者也。
楊傳《青囊》言之詳矣。惟是古人立法,必得生旺吉水朝堂,然后配立向指,非生即旺,或養或墓,三合連珠莫相放,皆從左右問來因,須審明“左旋、右旋”是也。正局之中,舍卻養、生、旺、墓,別無可立之向。但又必須加意⑥消納水神,深諧玄空奧旨,方合雌雄之妙。設如水神進退不得其位,則吉兇禍福如影隨形,善惡之報,惟人自召矣!
①伉儷:讀kàng
lì,夫妻。
②法每一潴而后泄是也:具體辦法是根據每一條河流的停蓄方位,以至最后緩緩流走的具體方位來判斷。潴,讀zhū,水積蓄的地方。
③既:已經。
④長生水法:是以地支三合為基準的。水從長生、帝旺方來,出墓衰之位。
⑤一而二,二而一:兩種方法看似不同,實際上卻是一回事。
⑥加意:特別注意。
湖上覺公曰:“今之堪輿,執楊盤者,大都用長生水法,不是從向上,便是從坐山起。蓋由不知‘三合連珠莫相放’之法,或借文庫①消水,或從衰方消水。及問其為何局之墓庫,彼則茫然不知,徒知妄肆譏評②,鄙薄③玄空水法;執蔣盤者,艷談④元運,法尚⑤玄空,恥言⑥長生水法。亦若以長生為俗不可耐⑦之物。及至問其元運,與地理有何關涉,如何起法,玄空之用,究竟如何配法,彼必答曰:‘玄空大卦起挨星,皆用回環考其真,此乃異人傳授,秘不敢宣,泄露天機,恐遭天譴。’及叩其兩端而竭⑧焉,彼則空空如也⑨。
長生水法,與玄空水法,談楊談蔣者,并不知用法,陡然紛紛聚訟⑩,儼若水火久矣?,有固結而不可解之深仇切恨。胡言亂語,數典忘祖?,竟至如是,殊堪浩嘆?。”
①文庫
②徒知妄肆譏評:只知道狂妄地譏諷評論。
③鄙薄:輕視。
④艷談:光彩地談論(含貶義)。
⑤法尚:方法注重于.....尚,推崇,注重。
⑥恥言:以談論......為可恥。
⑦俗不可耐:庸俗得使人難以忍受。
⑧叩其兩端而竭:從事情的一面來驗證另一面,一直考證到最后。
⑨空空如也:什么也不知道。
⑩聚訟:眾人爭辯,是非難定。
儼若水火久矣:好像對立很長時間了。
數典忘祖:談論準則的時候,把自己老祖先職守的準則都忘了。
殊堪浩嘆:真值得大聲嘆息啊。殊,特別。堪,值得。浩嘆,大聲嘆息。
按:長生與玄空水法,能合而不能分,何也?長生有位而無靈,玄空有靈而無位。長生借玄空之靈以奠位①,玄空借長生之位以曜靈②。堪輿之道,全在理氣,是理也,是氣也,理非法不能明,氣非法不能聚。用玄空與長生,同看水之進退神,即合《易》之“復其見天地之心③”,此最妙之法,非《復》尋常之法也。吾故曰:“長生與玄空水法,一而二,二而一也,而且其宗源來派,由來久矣。
①奠位:奠定位置。
②曜靈:彰顯靈驗。
③易之復其見天地之心:《復》卦,就可以看出天地之間陽長陰息,陰長陽息的變化。
昔者公劉欲廣豳人之居①,相其陰陽。相者,分也,分左為陽,右為陰也;觀其流泉,觀者,察也,察其水之來源,并察其去路也。堪輿之術,龍觀入首,水看源頭,即本諸此法也。
公劉后稷②之曾孫,迨③至晉世郭璞,始著《葬經》,而堪輿之法始著。迨其歿④后,復失其傳,所以楊傳《青囊經》曰:“晉世景純⑤明此術,演經立義號玄空,朱雀發源生旺氣,一一講說開愚蒙。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玄空。山管山兮水管水,此是陰陽玄妙理。”
一者,太極也,太極分明必有圖。其圖云何?四大金龍圖。由太極圖而發揮之者也。二者,兩儀也;兩儀者,左旋右旋,分陰分陽也;三才者,龍上、水上、向上,三路吉神也,而各有五行,以配合之也。故《青囊經》又曰:“山上龍神不下水,水里龍神不上山。”蓋看山原有五行,看水亦有五行。
《經》又曰:“四金四木并八水,四火四土小五行,大小盡在玄空里。二十四山有水神,十個退神靈如鬼,十四進神如鬼靈⑥。”
①公劉欲廣豳人之居:古代周部族的杰出首領,周文王的祖先。世居北豳(今甘肅省慶城縣),在位期間,管轄范圍擴展到寧縣、正寧、鎮原一帶。后將首府遷至南崗(今寧縣城西廟嘴坪),極大地開拓了周的基業。其勢力范圍包括今慶陽市、陜西省旬邑、彬縣、等16個縣城。
欲廣:計劃擴展。
②后稷:古代周朝的始祖,姬姓,名棄,出生于稷山(今山西運城稷山縣),被稱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農神)。曾經被堯舉為“農師”,被舜命為“后稷”。
④歿:讀mò,死。
⑤晉世景純:東晉的郭璞。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縣人(今山西省聞喜縣),西晉建平太守郭瑗之子。精天文、歷算、卜筮。
⑥ 此說歷有爭論,另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