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富有的蘇格蘭家族將其在 Pollok 公園的大宅以及總計 360 英畝的土地捐贈給了格拉斯哥市,以“巴洛爾藏品”命名的博物館終于成型,并于 1983 年開始對公眾免費開放。威廉就熱衷于收藏藝術品,在超過 50 年里,一共收藏了 9000 種藝術品。 文 | 張璐詩 編輯 | 魯毅 由蘇格蘭航運代理巨頭威廉·巴洛爾(William Burrell)于1944年捐贈給格拉斯哥市的私人收藏博物館“巴洛爾藏品”(The Burrell Collection),坐落在格拉斯哥市南部的Pollok公園里。一個大霧的深秋早晨,博物館落地玻璃窗上的幾幅中世紀與早期文藝復興畫像,透映出窗外迷離的綠蔭。 在威廉生前,格拉斯哥市內沙塵還比較嚴重,他當時希望能在離城市至少16英里之外的鄉間找到一個博物館來放置自己的藏品,以減少污染對藝術品、尤其是對掛毯的損毀。不幸的是,一直到1958年威廉去世,都一直沒有物色到合適的地點。直到1967年,另一個富有的蘇格蘭家族將其在Pollok公園的大宅以及總計360英畝的土地捐贈給了格拉斯哥市,以“巴洛爾藏品”命名的博物館終于成型,并于1983 年開始對公眾免費開放。
博物館的調研總監露絲瑪麗·沃特(Rosemary Watt)告知,對中國藝術品具體數目和藏品細節的調研還尚待完成。露絲瑪麗帶我們下到地窖一層的藏品倉庫中,不少元明時期的花瓶、瓷器還裹在“鐵籠子”里。在倉庫內,歐洲中世紀時期的紅木家具、注明了編號成排擺放的巴洛克油畫滿目皆是。
但有一尊雕像是例外,這也是露絲瑪麗所指的“鎮店之寶”:由琺瑯裝飾、真人大小的陶瓷羅漢坐像,沒有扣著玻璃罩,直接擺在落地窗前,觀眾可以湊近觀察這座中英文介紹上注明作品完成于“明朝成化年間”的作品。雕像底座側面有題字,解釋這尊羅漢像是藝術家劉真于1484年為一戶王姓家族雕制的。這家人提供了雕塑與在寺院安放的全部費用。威廉·巴勒1944年以350英鎊的價格從約翰·斯帕克斯處購得此像。
B=《外灘畫報》 B:中國古玩是“巴洛爾藏品”中數目最多的部分,威廉自己到過中國嗎?
所有的藝術代理商也都是歐洲人。威廉1944年購得的琺瑯陶瓷羅漢坐像,還有一座相似的,目前在英格蘭牛津,因為雕像背部有裂痕,我們估計很難把它運回來。威廉也買了一些跟中國藝術有關的書,比如1904與1906年出的兩卷 Stephen Bushell 的《中國藝術》(Chinese Art),以及R.L.Hobson出版于1915 年的限版《中國陶與瓷》(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B:對比歐洲其他收藏中國藝術品的博物館,“巴洛爾藏品”有什么特別之處?
B:數量龐大、年代龐雜的藏品中,哪些最能代表威廉的心頭好?哪些又最受公眾歡迎的?
亞歷山大曾經與梵高合租一套公寓,并與梵高的哥哥一起上藝術經紀的課程。亞歷山大后來回到格拉斯哥,還帶回了一幅梵高給他畫的肖像。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許多人都以為那幅肖像就是梵高本人:亞歷山大蓄著跟梵高一樣的紅色胡須。亞歷山大曾安排威廉與德加見面,但威廉思前想后沒有答應:他擔心萬一自己見了面不喜歡德加本人,他對德加作品的欣賞也就毀了。但后來,錯過了見德加本人,倒成了威廉生前的一大遺憾。
最受公眾歡迎的是讓·巴蒂斯特·奧德利(Jean-Baptiste Oudry)的18世紀巴洛克繪畫《狗》(The Dog),一條狗與裝了半碗水的一個白底藍花瓷碗。這種作品就迎合了不同欣賞水平的需求。比較專業的美術愛好者,能從構圖、比例這些角度去欣賞,沒有功底的觀眾看著也會覺得有意思。 B:與普通博物館比較,“巴洛爾藏品”是否與本地居民有更多互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