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來臨,業內人士趁此之際為大家撰寫了一系列關于金融理財以及日常消費的騙局/風險/貓膩/隱患等的315主題文章,并告訴大家如何防范風險,如何正確維權。
現今,金融行業現狀良莠不齊,國家關于金融方面的政策也一直未落地,市面上金融詐騙平臺數量增多,尤其是近些年P2P平臺的頻繁跑路事件,數萬投資者深受其害,損失慘重。那么,投資者該如何避免P2P平臺的跑路?如果遭遇損失了,自己又該如何維權呢?
![]() P2P行業跑路情況分析
P2P行業,作為當下新型的金融理財方式,前景被很多投資者所看好,但同時跑路現象也嚴重。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P2P問題平臺數量達到275家,其中因詐騙或跑路的P2P平臺占46%。此外,截止2015年2月,P2P問題平臺達到58家,但已超過去年同期數量,P2P行業再次掀起了跑路潮,而且以廣大、北京、山東、上海地區的P2P問題平臺數量為最多。
P2P平臺跑路的主要原因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目前大量跑路的P2P平臺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P2P平臺純粹是為了騙錢,向投資者承諾非常高的收益,吸引投資者“上鉤”,最終惡意跑路,一夜消失;二是P2P平臺風控不到位,經營不善而導致資金鏈斷裂,無法兌付,為了躲債跑路。
![]() 如何防范P2P平臺跑路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如今P2P平臺跑路嚴重,但因由于涉案人員多,案件取證較難,法律對P2P平臺跑路也沒有具體的定性等,使得很多受害投資者維權很難,所以投資者事前需要對P2P平臺是否跑路要學會防范。對此,投資者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過高的年收益率
如今有不少P2P平臺對外公布年化收益率15%以上,此收益比1年定存利息的5倍還多,投資者理財務必要小心了。事實上,目前主流的P2P平臺的年收益一般的7%-15%之間,所以投資者不要被高收益蒙蔽了雙眼,更不可跟風投資。
2、投資項目不明確
很多P2P平臺雖說為投資者核實了借款項目,但是投資者卻還是找不到項目的實際借用人,比如某P2P項目的借款的目的為了個人買房子,借款金額外50萬元,年收益率12%,但是投資者卻找不到借款人的聯系方式,若一旦發生欠債未還,投資者就會找不到債主。所以P2P投資項目若不明確,只是告知投資收益率,那就要注意是否是非法集資了。
![]() 3、公司是否有具體的辦公點和專業理財團隊
投資者還需要對P2P平臺的具體的辦公點了解清楚,最好親自前去考察。其次,看這家P2P公司是否有專業的理財團隊,比如風控團隊以及產品部門等。投資者盡量選擇實力雄厚的P2P平臺,一般公司背后都會有專業的理財團隊,風控團隊,相對來說投資風險會低一些。
除此之外,投資者還可以通過正規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幫助來選擇P2P平臺,降低投資風險。其次,投資者還需要重視學習投資理財相關知識,增強投資理財觀念,自身學會防范投資風險。
P2P平臺跑路,投資者三種維權方式
如果投資者遇到P2P平臺跑路,遭遇投資損失,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維權,一是談判協商,但投資者要會抓住時機談判,而且最好在P2P平臺出事初期談判成功的幾率更大;二是刑事報案,花費少,效率高;三是民事追償,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但花費較高。不管怎樣維權,投資者要走正規的途徑,不要采取過激的維權手段,比如打人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