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多個版本,這在現在的電影界已經屢見不鮮。 很多時候代表了不同國家的電影人輸出的文化與風格上的較量。 比如當代最偉大導演之一的馬丁·斯科塞斯,生平9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一直被我們叫屈的小李子其實提名影帝才3次),唯一獲獎的那次是靠翻拍香港經典電影《無間道》才如愿以償。 《無間道風云》 不同國家、不同審美、不同文化都有自己解讀同一作品的方向和方式,所以翻拍不會總是廉價的復印。 魚叔之前在“印度拍了兩部《三傻大鬧寶萊塢》”一文中介紹過,同一個國家的南印度和北印度都會經常翻拍各自地區的經典電影。 南印度版《三傻大鬧寶萊塢》 我們認為一個字幕組可以解決的問題,他們會花幾千萬再重新翻拍一遍。 而今天魚叔要介紹的這種翻拍,也是絕無僅有。 同一個導演,拍攝不同國家的兩個版本。 這個導演叫安相勛。 他在2011年拍攝了一部電影叫《盲》。 即將上映的《我是證人》,就是翻拍自這部韓國電影《盲》,導演也是他。 《盲》在2011年斬獲了第48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女主和最佳劇本,以及其他五項提名。是當年口碑和票房都還算不錯的一部片子。
故事簡單概括就是「盲女大戰殺人狂魔」 金荷娜飾演的盲女“目擊”了一場肇事逃逸案,然而另一位自稱“現場目擊者”的少年卻提供了一份完全不一樣的口供。而這兩個人都成為了兇手的新目標。 變態殺人狂和弱勢女性,又是一個韓國常見的犯罪題材。 如果時常關注社會新聞的童鞋,通過這部電影可能會聯想到河南洛陽性奴案,沒錯,又被韓國人先拍了。韓國電影總是能夠以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對社會的關注。 這部片子的出彩之處在于故事和細節。 盲人目擊兇案,構思新穎;同時用到了很多新鮮的細節來展示盲人想象中的世界,能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不過片子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比如人物形象的蒼白:一般最容易出彩的反派在片子里居然光顧著殺人,連個犯罪動機都不交代。 魚叔可是最容易被反派圈粉的,可是這次的反派真的是一點也不酷! 作為導演的自我翻拍,所以在《我是證人》里修復了這個BUG,交代了殺人魔的殺人原因,是因為對妹妹微妙的愛而引發的心理扭曲,身份也從婦產科醫生變成了整形醫生。 而這個殺人魔找了朱亞文,印象中他從來沒演過反派。 但這次完成度相當高,雖不及此前王千源在《解救吾先生》里那么搶戲,但絕對是亮點。 他跟王千源一樣,都屬于戲好人低調的那一類。王千源是東京電影節影帝,朱亞文此前憑借《遠去的飛鷹》入圍了國際艾美獎最佳男演員。 因為是同一個導演,同一個劇本,甚至連鏡頭都是大量重合的! 我懷疑導盲犬用的都是同一條。 大概兩部片子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語言和演員。 在原版中,盲女由大滿貫影后金荷娜飾演。中國版里則是楊冪。 原版中,少年由俞承豪飾演。 就是被評為“韓國最優秀100部影片”《愛·回家》中的那個萌萌噠小正太,慶幸他這兩年沒有長殘。 而中國版中則是鹿晗。 要說鹿晗也是會接戲,上次接《重返二十歲》也是韓國翻拍片。他的角色基本都是青春活力少年的形象,演繹起來也沒什么大難度,不容易出錯。而且粉絲眼里出西施,只要不是爛的沒法看基本不會掉粉。 作為翻拍,為了接地氣,肯定是要加入“本土化”元素。 社交軟件約炮等現象也紛紛“躺槍”。 打車軟件更是被黑了一把,朱亞文咬牙切齒地說:“為什么會有這么惡心的軟件(指打車手機app)?”估計看完電影后,那些膽小的女生是不敢一個人用打車軟件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值得提到的地方是有一段精彩的隔空指揮的追逐戲,當盲女失去了導盲犬,手里的OPPO手機則成為了她的眼睛,拍攝清晰的旋轉攝像頭也讓手機另一邊的鹿晗清楚的看清當時的情況,指揮楊冪成功逃出殺人魔的追蹤。 看得人心驚膽戰的,如果換作以前的諾基亞,估計結局就不同了。韓國導演在營造緊張氛圍上真是專業老手。 PS:電影里所有人都在用一個牌子的手機!233333333 除了結合本土化,導演還對原版里的一些漏洞進行了修復,但作為犯罪片,依然存在最常見的槽點: 為什么反派的生命條那么長,怎么也打不死。 你們知道的,每次看到主角把壞人打暈就開始慢悠悠煽情的時候,魚叔就超級想穿進電影,在反派身上多插兩刀,然后拍拍主角的肩膀教育一通:你看,這樣不就沒那么多事了么! 所以說,跟別人血拼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補刀,不然分分鐘會被反殺。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什么都是可以預測的。擁有了楊冪和鹿晗這兩個擁有具有強大票房號召力的主,光粉絲刷票房應該都足夠讓制片方賺的缽滿瓢滿。 在尚不成熟的中國電影市場,基本一部電影賺錢就會引發同類型電影扎堆。韓國電影翻拍中國版應該是接下來又一大創作趨勢。 但是,韓國電影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塑造豐滿人物、敢于揭露社會問題。 所以我想問的是,接下來能不能翻拍《辯護人》、《熔爐》、《殺人回憶》這樣的電影。 |
|
來自: 昵稱2299832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