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火神派醫案新選之【盧鑄之醫案】 【盧鑄之醫案】 盧鑄之(1876—1963),名禹臣,晚號金壽老人,四川德陽人,鄭欽安入室弟子。生于中醫世家,少年時隨姑父顏龍臣學文習醫,“倏忽十年,學漸有進,又承師命赴蓉從鄭師欽安學用法用方之訣,三載親炙,有聞必錄,忽鄭師他往,命歸里,乃攜筆記百本再從顏師游”(《盧氏臨證實驗錄·自序》)。光緒末年在成都開設“養正醫館”,正式行醫。繼承發揚鄭欽安扶陽理念,臨證經驗豐富,善用辛溫重劑而獨樹一幟,有“盧火神”之譽。建國后,曾受聘于中共四川省 委黨校醫院,任主任醫師。著有《鄭欽安先生醫書集注》、《金匱要略恒解》、《盧氏醫學心法》、《盧氏臨證實驗錄》等,惜多散失。盧氏之子盧永定、孫子盧祟漢皆傳其衣缽,擅用姜附扶陽,俱有“盧火神”之名。 1.惡性子肌瘤——附子理中湯加味 向某,女,27歲,住成都市。1953年5月12日因月經久停不行腹部脹痛,食眠不得,入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治療,經檢查后認為系惡性子宮瘤。用鐳電放療,二便因此閉塞不通,復用洗腸法,二便仍然不通,住院數月,病勢日重,遂回家調養。經人介紹邀盧氏診治。 查其面色枯搞,形容憔悴,呻吟不已,細問情由,生子之時,惡露未盡,房事不謹,精瘀相裹,時常隱痛,已數年之久。診脈兩尺堅沉,兩關緊急,兩寸浮空,與面色情由相對,是陽虛陰盛,阻礙沖任之機。 根據以上診斷,首先撥通陰陽道路,使脈道通調,然后用陽化陰之法,使陰凝易解,陽氣易行。 第一次處方:制升麻12g,老蔻(帶殼)15g,西砂殼9g,茅術9g,廣紫菀15g,炙甘草6g,灶心土1塊。服后打隔排氣,小便較前通利,解大便1次,飲食略增。 第二次處方:制附子45g,朱茯神15g,老蔻(帶殼)15g,西砂仁12g,制升麻15g,炙甘草6g,蔥白5莖。服后飲食睡眠均較前好,二便已不覺閉塞,腹部脹痛稍減。 第三次處方:制附子60g,白術12g,制升麻15g,杜仲18g,砂仁12g,朱茯神15g,黨參15g,炙甘草6g,生姜30g。服后腹脹更減,食眠更進。 第四次處方:制附子60g,白術15g,肉桂9g,砂仁12g,筠姜18g,南藿香15g,黨參18g,炙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