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程度與空間距離有極大相關(guān)。親密程度越近,其距離越近。親密程度越疏遠,其距離越遠。隨著交往范圍的擴大,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程度也隨之逐漸降低。人在無意中已在內(nèi)心里設(shè)定了與對方的心理距離,一旦不太親密的人過于接近自己,就會下意識地采取后退等被動的防御姿態(tài)。以下是幾種常見的人際關(guān)系空間。
1.親密空間
這是戀人、親人、好朋友等的空間。其距離一般在0.5米以內(nèi),甚至零距離。在這個距離能夠感覺到對方的呼吸,很容易接觸到對方的身體,容易肢體接觸,親近、擁抱。
2. 友好空間
這是同事、一般朋友、熟悉的合作伙伴等的空間,其距離一般在0.5米-1.5米。這個距離能清楚地看到對方的表情,甚至能接觸到對方的身體,但感覺不到對方的呼吸。
3、普通社會空間
這是處理公務(wù)或普通社交時所需的空間,其距離一般為1.5米-2.0米。在這個空間需要用較大的聲音進行交談,
4、嚴肅社會空間
距離2.0以上。
一般適用于演講者與聽眾、商務(wù)談判、執(zhí)行公務(wù)、彼此極為生硬的交談等場合。
根據(jù)空間距離,我們就可以判斷人與人之間親密程度。空間距離,是我們在與人溝通時需要參考的重要信息。
在一些特殊場合,人際距離被環(huán)境改變,這時候,我們的心態(tài)也需要有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了,擁擠的公共汽車、地鐵和電梯上,由于擁擠,人們被迫處于親密距離。在這個時候,人們應(yīng)該注意禮儀,首先在在心理上維護自己的空間距離。在西方,在電梯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里碰到擁擠的局面時,有一些不成文的規(guī)則:不能輕易同任何人說話,即使是你認識的人;大家眼神最好互相回避,避免同他人眼神的接觸;面部不能有任何表情;人越擁擠,你的身體越不能隨意動彈;在電梯里,應(yīng)該看著頭上的樓層號碼等。
如果一個人缺乏通心力,或者背后有心理情結(jié),常常在人際空間方面表現(xiàn)出問題,界限不清。
通心可以改變親疏狀態(tài),縮短人際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