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帝在位期間清朝積累了二百多年的矛盾來了個總爆發,咸豐帝一個人把大清朝列祖列宗的苦難都承受了,一生短暫,備嘗艱辛,自打繼位開始,太平天國運動就深深地困擾著他,傾全國之力,依然未見勝利的曙光,又遭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打擊,咸豐帝終于崩潰了,以三十一歲的年齡命喪熱河。但是,當清王朝終于挺過這一系列的打擊之后,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中國逐漸融入到世界的洪流中去,跟過去的閉關鎖國時代相比,天地寬了,機遇多了,大清朝終于度過了乾隆晚年以來的統治危機,迎來了一場枯木逢春的“同光中興”,這真是中國王朝沒落史上的一個奇跡。然而,咸豐帝卻沒有等到這一天,可見咸豐帝真是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是一位“苦命”的皇帝。
從政治角度來看,他雖說是嘔心瀝血,用力改革,可還是沒有挽回敗局;再加上他下了很多錯誤的抉擇,所以清朝還是那樣千瘡百孔。他的大變革沒有取太大的作用。政治腐敗,國庫空虧,民生凋敝,兵將腐朽一個也沒解決。他的疏忽太多了,他的最大的疏忽竟然可以滅亡一個國家——他沒有阻止慈禧篡政,還加速了慈禧的篡政。他也要為清朝的滅亡負責。
后妃端恪皇貴妃 莊靜皇貴妃 惠征孝欽顯皇后 穆楊阿孝貞顯皇后 孝德顯皇后 璷妃,那拉氏,咸豐六年六月初九日賜號為璷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璷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璷妃。光緒二十一年(1895)乙未四月二十一日卒。二十三年八月初十日奉安。 吉妃,王佳氏,正黃旗維翰佐領下園戶清遠之女,咸豐八年五月十五日賜號為吉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吉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吉妃。光緒三十一年(1905)乙巳十月十六日卒。三十三年九月初六日奉安。 禧妃,察哈拉氏,咸豐九年四月十一日賜號為禧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禧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禧妃。光緒三年(1877)丁丑五月十六日卒。九月奉安。 吉妃,王氏,正黃旗維翰佐領下園戶清遠之女,咸豐八年五月十五日賜號為吉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吉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吉妃。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十月十六日卒。三十三年九月初六日奉安。 慶妃,張佳氏,咸豐九年九月初九日賜號為慶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慶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慶妃。光緒十一年(1885)乙酉五月初三日卒,十五年奉安。 云嬪,武佳氏,初入侍文宗于皇子邸,為側福晉。咸豐元年賜號為云貴人。二年十一月,冊封云嬪。五年(1855)乙卯正月初四日卒。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容嬪,伊爾根覺羅氏,咸豐三年三月為容常在,七年賜號為容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容嬪。同治八年(1869)己巳五月十二日卒,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奉安。 璹嬪,那拉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員外郎惠春女。咸豐三年為璹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璹嬪。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三月二十四日卒,終年34歲。光緒元年三月十二日奉安。 玉嬪,那拉氏,生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員外郎惠春女。咸豐三年為玉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玉嬪。同治元年(1862)壬戌十一月十六日卒,終年20歲。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玶常在,伊爾根覺羅氏,咸豐元年為英貴人;二年十一月,冊封英嬪,咸豐三年十月,降為伊貴人。五年二月二十四日,降為伊常在,復降為伊答應。六年(1856)五月二十五日,封為玶常在。七月十五日卒,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瑃常在,咸豐元年為瑃貴人;三年降為明常在;五年降為明答應;六年為瑃常在;九年(1859)去世。 鑫常在,咸豐元年為鑫常在;九年(1859)去世。 皇子皇長子載淳,即,母懿嬪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 皇次子憫郡王,生于咸豐八年二月初五日(1858),死于咸豐八年二月初五日(1858),1歲。文宗第二子,母玫貴妃。 皇女固倫榮安公主,生于咸豐五年五月初七日(1855),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74),20歲。文宗第一女,母莊靜皇貴妃。同治十二年下嫁瓜爾佳·苻珍。 養女固倫榮壽公主,生于咸豐四年二月初二日(1854),死于宣統三年(1911),58歲。奕訢第一女。同治五年下嫁富察·志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