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悅太極”關(guān)注微信 練拳這些年,最大的體會之一,是要想快樂健康,就遠離一切酒色財氣,只在拳里琢磨享受。所以隨著年歲增長,對社會生活的種種交際交往更是能避則避。朋友只有限的幾個故交,偶爾聚會坐坐,皓首終老有日。清靜慣了也不愿意見人,萬人一面,帶來紅塵俗氣無可奈何,本是超脫了的,就別把自己往荊棘堆里送。
懂了順逆,便懂了何為立爐鼎,何為調(diào)鉛汞了。拳法是動中取靜,身體里頭的動作與打坐修道的并無二致。李仲軒老提到的較丹田,就是息息歸臍后時時較上,日久便有如二物相爭之內(nèi)動了,這個孫公在書中講到過。形意拳的下丹田不是臍下一寸三分,而是肚臍與命門中間虛無的一塊,此方是拳法歸真的踏實去處。 所以練拳必然先由明勁而入暗勁,其實是從調(diào)息而入息調(diào)。明勁階段氣息宏大,還處在內(nèi)外皆動的境界,此時談不上內(nèi)功。等到身法規(guī)矩都到位了,漸漸聲息歸于無,則動而入靜,方能立爐鼎、調(diào)鉛汞,才開始真正的內(nèi)家拳之內(nèi)功修養(yǎng)。所以孫公祿堂稱自己練到暗勁時的種種變化,才是真正開始了拳法合道的修煉。 修道求真,走到這一步,須遠離紅塵煩擾,就是隱于市井,亦是身心兩便,沾而不染。這方面孫公祿堂和尚公云翔都是榜樣,相反薛顛沾染了一貫道,最后落個沒下場,也給后世以警示。為什么?大道虛無,存而不用,則能合天地之德,可得終極之圓滿解脫。如果沾染紅塵存而用之,則必然背道離德,最終難逃因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