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是一個人生命活動的象征,氣血不足不僅影響整個人的精神面貌,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大。太極拳的好處能調節氣血,常打太極的人氣色都非常好,太極拳教學時,對氣血的調節有詳細的招式,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教程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之氣血 天氣冷了,氣血運動也隨之降低,那么冬季補氣養血做什么運動好呢?下面我們看看太極對氣血的功效。 中醫學認為:精、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先天之精稟受父母,又稱生殖之精,有生殖能力,促進生長、發育。 后天之精是水谷化生,又稱臟腑之精,濡潤滋養臟腑,維護生命活力。它們既是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產物,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太極拳中包含陰陽虛實的變化對氣血有很大的影響,氣血足的人,身體的抵抗力也會增加。 氣具有推動、溫煦等作用,屬于陽。《黃帝內經》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也就是“天地之氣”的產物。 氣推動和激發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人體的氣充斥于全身而無處不到,氣的升和降、出和入,必須對立統一,協調平衡,氣機調暢,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血和津液,都為液態物質,具有濡養、滋潤等作用,屬于陰。血在脈中循行,內至臟腑、外達皮肉筋骨,對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起著充分的營養和滋潤作用。 氣血為人之生存根本,常練習太極拳的人不僅精神好,心情也很好,這樣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作用。 《黃帝內經》說:“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血又是神的主要物質基礎。《黃帝內經》說:“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血氣充盈,血脈和利,則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思維敏捷,活動自如。 津液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主要布散于體表皮膚、肌肉和孔竅,并能滲注于血脈,起滋潤作用的稱為津;灌注于骨節、臟腑、腦、髓等組織,起濡養作用的稱為液。津和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故常津液并稱。 津液有滋潤和濡養的生理功能,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有滋養和滑利血脈的作用。其次津液在其機體代謝過程中,通過汗液和尿液的排出,能將人體各處的代謝廢物不斷地排出體外。 唐代名醫孫思邈指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打太極拳可改善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例如,可增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加強心肌收縮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的活力。 ![]() 可提高呼吸功能.使氣體交換充分,血氧含量增高,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可改善大腦的營養狀態,促進腦細胞的代謝,使大腦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有益于神經系統的功能改善,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穩定的情緒。 可改善提高內臟器官自身的血液循環,有利于臟器的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及內分泌機能,使機體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運動還可以增強肌肉和骨骼系統的功能,增強肌肉關節的活力,使人動作靈活輕巧,反應敏捷、迅速,使骨骼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延緩骨的老化過程。 運動要因個人身體條件進行,不可急于求成或勉強求大,“欲速則不達”。要持之以恒,貴在堅持。打太極拳貴在持久,要行之有素。不要間斷,要形成條件反射,習慣成自然。 打太極拳不僅是身體的鍛煉,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鍛煉。太極拳強化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增強生命力。 我們的思考其實,氣血對于健康的重要性不需多說,很多人都明白。大家都會思考怎么樣才能保證氣血旺盛、平衡呢? “欲致富,先修路”這句話都不陌生,氣血旺盛必須經絡暢通,道理都是一樣的。上文提到太極拳的養生效果是非常顯著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是,所有的太極拳都能達到這個目的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否則也不會有人把太極拳稱為“膝蓋殺手”了。所以我們必須選擇真正的太極拳來練習。 什么是真正的太極拳呢?絕對不是看上去慢悠悠的就是太極拳了,它必須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東西,有區別于其他拳種的特殊性。 首先,既然稱之為太極拳,那么要不要體現太極的陰陽之理呢?應該如何體現? 其次,練太極拳是為我們自身生命健康所服務,那么每一個動作要不要符合人體的生理特點呢? 最后,口說無憑,經得起檢驗才能站得住腳,怎么檢驗呢?絕對不是自己隨便定個標準就去檢驗,那樣只是欺騙自己。太極拳創立之初還有老祖宗留下的經典拳論,為什么不能作為標準呢?這些,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做這運動讓你的大腦年輕30歲 練太極拳在打通氣、血 太極拳是我國武術的精髓,其結合了中醫經路學說,近幾年,太極拳也在不斷地向醫學方面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練太極拳隨時要將舌尖抵住上顎,因為上顎是前胸任脈和后背督脈的橋梁。這個地方也正是我們的人中(亦稱水溝),也就是臉部鼻梁下,嘴唇上略為凹陷的縱溝。這個人中是天地交會,陰陽交合的地方。 有經驗的老中醫就憑觀察人中的寬窄、長短、深淺,就可判定該人的壽元。其實,人的身上有九竅,在人中之上,鼻、耳、目各有兩竅,相當于坤卦;在人中之下有三竅,即口、前陰、后陰。 可見舌尖抵住上顎能使天地相交,陰陽交合,這就涉及到練精化氣與練氣化神,非常重要。 ![]()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想要健康,就要靠平時勤于鍛煉。但是大部分的運動對健康并沒好處。我們想要健康,就要選擇對健康有益的,且能終身從事的運動,那大概只能找有氧運動了。 易經坤卦的《文言傳》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坤卦由六個陰爻積累而成,所以說坤道是厚德載物,《文言傳》這段引文的本意是平時積累善念、善言、善德、善行的家庭一定會有余慶,現在好,將來還會更好;現在如果不好,不必擔心,將來一定會好轉。 反之,在日常中累計惡念、惡言、惡德等家庭一定會有余殃,現在不好,未來會更不好。 現在就算好也沒有用,將來一定會變壞。臣子殺君王,人子殺人父,這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這都是長期積累,逐漸形成的,只是沒有及早分辨出來罷了。 如將這段引文放到養生健身來講,那就是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語出《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保持心情愉快,這樣身體就會健康,現在固然健康,將來還會更加健康。 反之,平時養成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無度,起居失常,常妄作勞,身心不平衡,這樣身體就會不健康,現在固然不健康,將來還會更加惡劣,得到重證、危證、死證,這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這都是經年累月,逐漸積累而成的,只是沒有及早分辨出來罷了。因此為了健身,想練太極拳,就要及早下決心,不要等到病痛來了,才要臨時抱佛腳。 太極拳對氣血的影響 1、調息練氣 中醫治病素來重"氣"。生理上講“氣化”,病理上講“氣機”,臨床上講“氣血盛衰虛實”。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說:“生化之道,以氣為本……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指出了“氣”在生命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這里的“氣”除指“呼吸之氣”外,更重要的是指人體內存在的“內氣”,也叫“真氣”、“元氣”、“正氣”等。《內經》說:“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 古代醫家劉完素指出“形以化氣,氣耗形病,神依氣立,氣納神存”,指出了氣的重要性。“氣”既是維護人體生命之物質基礎,又是治療各種疾病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維持健康的本能。同時,人的臟腑生理活動的功能也會從氣的狀態及其活動表現出來。 養生太極拳意氣運動的功夫之一是“調息練氣”。古代醫家孫思邈有吐故納新的說法:“凡吐者,去故氣,亦名死氣;納者,取新氣,亦名生氣。氣息得理,即時百病不生。”另有經云:“氣靜則神怡,神怡則氣足”。 通過練氣可以養神、充養元氣而祛除沉疴。所以說通過養生太極拳的調息練氣,有治療形體疾病,強身健體的功效。中醫理論和實踐都說明,調息練氣對治療慢性病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并符合科學道理。 2、身心兼修 “形神相因”論是祖國醫學理論的養生理論之一,人的形體與精神密切相關,稱“形神相因”或“形神合一”。“形”是指人體的組織,包括皮膚、血液、肌肉、骨骼、神經等等;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腎、眼、耳、口、胃、腸、生殖器官等等。 “神”是指精神意識活動,也包括了各種組織器官的功能。形和神二者密切相關,互為依存,即“形神相因”。“形神合一”,就是人體組織器官與精神意識及其機能的統一。 范縝的“滅神論”中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而神存,形謝則神滅也”。醫籍《類經》上也載有“形傷則神為之消”之說,養神可以保形,保形又可以壯神。因此,健身當身心兼修,以求形神兼備。 通過體操或外功拳的鍛煉,可以活動筋骨,強壯身體,理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的身體。練靜功者則以修養精神為主,認為精神充實可改造身體。分而言之各有道理,合而言之則各有所偏。 達摩大師傳易筋洗髓二經,內家拳主先身后心,養生之道應貴在“身心合修”。養生太極拳注重意氣運動,身心兼修,明足以舒展筋骨,暗足以調和氣血,是形神兼備的健身運動。 3、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養生太極拳是提高健康本能的自我修煉技術,其基本功法是意氣運動,通過意氣運動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通過練拳使人體賴以生存之氣沉聚于丹田,使“丹田”之氣充盈。 然后氣的自然運行和練拳時以意領氣使氣循經運行,以疏通經絡,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祛除疾病的作用。 中醫認為,造成疾病的原因有"氣為百病之先"、"百病生于氣"之說。氣機失調、氣郁、氣滯、氣虛、氣陷、氣逆、元氣虧虛、清氣不升、濁氣不降等等,都是常見病因。 而且因"氣"之病,又可導致"血"分的疾病,即氣血不和的疾病。如氣滯可以導致血瘀,氣虛可以導致血虛、血不當經而出血等,因氣血之病進一步發展又可導致陰陽失于平衡而發生內分秘失調、血壓高低等疾病,說明了很多疾病是先由"氣病"發展來的。 古代醫家李東垣說:"養生當實元氣",通過練功能使內氣充盈,可以"實氣",使虛者強之,郁者通之,逆者順之,陷者升之,從而達到治病養身的目的。抱樸子云;"善養氣者,內以養身,外以祛病"。 人以氣為本,所以練氣是治病的關鍵之一,"以意領氣"又是練氣之法,意氣運動是養生太極拳的核心。 "氣為血帥,血為氣母",這是中醫的氣血理論之一,氣壯則可以帥血以運行,又是生血之力,血氣旺則是氣化之物質基礎,只要氣血充沛,血脈暢行,營衛調和,人體就可以"陰平陽秘",百病可防,已病可愈。 養生太極拳的身正、體松、心靜、氣勻的狀態,以及意、息、氣、勁的功法之核心是意氣運動,意氣運動是達到療疾健身以及練成太極內功、健康長壽的基礎功夫。 太極拳的好處 ![]() 1、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在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需要人們做到心無雜念,完全的投入到太極拳的練習當中來,正陽長期堅持能夠加強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2、提高心肺功能 練太極拳我們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透過深、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數,確保氣體能充分交換,相對地提高了各器官的獲氧量。 又因練太極拳時間較長(連打四次廿四式太極拳約需時廿多分鐘),此等帶氧性活動能訓練及提高心肺功能。 3、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 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 練習了很長時間,會察覺有關節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根據中國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 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應,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抵抗力。 4、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 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 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的柔韌度。 結語:綜上所述,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不僅氣血足,而且對身心都有很大的影響,女性一旦出現氣血不足就會出現內分泌的問題,瞬間老化幾十歲。隨著電子時代的來臨,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也要多關注一下自己的身體。 延伸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