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的毛豆,經常被鄰居大媽用“乖”來命名,大媽們有時候問我: 毛豆媽,為什么你家老聽得到孩子哈哈大笑,而不是歇斯底里大哭? 為什么從來看不見毛豆執拗、發脾氣? 為什么毛豆一說就聽,我的孩子卻總是反抗? 其實很簡單。我一直學著和毛豆做朋友,而不是板起臉來做家長。孩子對家長容易逆反,對朋友卻沒有戒心。和孩子做朋友吧!這樣的教育,孩子才會聽!
有一天,我下班后到小區的公園里找毛豆,毛豆正在滑梯上玩得不亦樂乎,一邊玩一邊陶醉的自己轉圈圈,雙腳使勁蹦跶。毛豆一眼發現了我,把我拉住,讓我加入他的蹦跳狂歡,“媽媽,跳!” 我為難極了,且不說我剛下班還穿著高跟鞋小窄裙,就算我是一身休閑裝,也不好意思在大庭廣眾之下蹦蹦噠噠呀! 我說,媽媽不跳,你自己跳吧,好嗎? 毛豆不肯放棄,在他的眼里,雙腳蹦跳是天底下最好玩的事情,怎么媽媽不肯來呢? 我猶豫了一下,把包包放在一邊,拉著毛豆的小手,雙腳離地,一起蹦跶起來。 在場的大人都驚訝的看著我們這對瘋狂的娘倆,之前沒有一個媽媽能和孩子一起玩得矜持全無。他們臉上的驚詫我已經顧不得了,毛豆笑得上氣不接下氣就是對我最好的褒獎。 那一刻,我突然發現,那些自己玩滑梯的孩子們,看毛豆的眼神中有一絲羨慕。而他們的家長,或是在游戲場外無聊的刷著手機,或是三三兩兩聊家常。 我突然不再覺得我的職業裝與游樂場不協調。放下成人的矜持和孩子一起瘋,挺好。
一兩歲的孩子已經有自己判斷力了,我們應該相信他們的直覺。讓孩子自己決定,我們只需要跟著走就行了。 有一次,在人山人海的科技館中,毛豆一反常態,鬧著要求出去,我問毛豆,“怎么啦?” 毛豆哭著說:“腿!” 我蹲下身,與毛豆的視線平齊,努力以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可不是嘛,人山人海之中,小小的孩子簡直像陷身于原始森林中一樣,對兒童來說,這是一幅多么恐懼的畫面! 毛豆往外拽我們,我只好隨著他的腳步走。到了門外一處綠草茵茵的地方,毛豆一骨碌趴在地上,好奇的看著螞蟻把食物搬到洞穴里,一看就是二十分鐘,搖身一變安安靜靜看螞蟻的美男子。 而我呢,裝作第一次知道有螞蟻這種有趣的生物一樣,帶著拓荒的心態與他探索世界! 養娃,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對世界保持好奇,孩子才會真心接納你。
我家每次包完餃子,我都留出幾個面團讓毛豆捏造型。他若把面團粘在我身上就跑,我一定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追上去放倒他,一直到他笑得癱倒在地。 每次我回到家,毛豆若是用玩具槍指著我,我必定是冷笑數聲,然后趁其不注意把槍奪回來,沖他掃射,毛豆立刻心領神會,趴在床上裝死。 別人問,為什么每次見毛豆,這孩子都是歡歡喜喜,從不發脾氣? 那是因為,毛豆的媽媽雖然已經三十歲了,卻更愿意以他的豬隊友的身份存在,與他一起在無限驚喜的世界里探險。最好的教育,就是與孩子做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