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總是疑問,相關技術理論對炒股真的有用嗎? 首先,先講一個笑話: 今天我在餐館吃飯,一邊上網看股票,遇一個乞丐乞討。我給他一塊錢后繼續看股票,乞丐拿錢后沒走也在旁看著。過了一會,乞丐悄悄說:“長期均線金叉,KDJ數值見底,這股就要漲了”。我很是驚詫,問:“這個你也懂?”乞丐說:“就是因為懂這個,所以我才有了今天!” 笑話說完了,回歸正題。我當然不是說技術指標不重要,只是不該迷信。炒股的都知道,有技術指標不一定行,但沒了技術指標萬萬不行。想在股市賺錢,你要是連MACD、KDJ、均線都看不懂,那大哥您還是先回去多啃兩本書吧! 但大家必須知道的一件事:技術指標是滯后于主力行為的,甚至技術指標可以成為主力造假迷惑散戶的手段!同樣的指標在不同的市場背景下可以給出完全相反的操作決定。 比如最經典的macd金叉、死叉。是個人知道金叉買,死叉賣,主力低吸要拉升初期可能會在0軸附近形成金叉,尤其牛市初期,各權重股人手一個金叉,美美噠。但是!在股市進入震蕩期后,這個往往失去了準確性。比如2014年12月到2015年1月這段時間,股市在3000到3500之間來回大幅震蕩。金叉后不久可能就來個死叉,入場就被套的情況可能出現! 還有均線支撐。大家都知道多頭向上的強勢股可能沿著5日線和10日線向上爬坡。但是均線開始彎腰后,其實就比較危險了。5日線低頭,于是你踩著10日線入場。結果人家任性的跌破30日線,被套!但是強勢股超跌時要拋么?強勢股超跌一般都會有個反彈(牛市沒這么容易 game over),低吸做T解套快。只要不跌破你的止損位,拿著吧。 所以技術分析其實是有用的,尤其技術指標在逃頂的時候是很有用的,但在選股時,我仍認為技術指標是滯后的,想要比別人多想一步,就仍需要看綜合的分析。 宏觀方面,從政策、多空拉據來判斷做長線還是短線,處在高位的股票是否還有外界動力促使其上沖。 微觀方面,信息面,利好面,近期資金走向,近期的漲跌,成交量換手率,各方面來判斷它是否還是有潛力上揚。上揚的話止盈多少,止損多少。 最后的結論,技術不一定有用,但是沒有技術卻偏偏是不行的。 作為散戶,不要求大家多精通,但是起碼的道理必須得懂,K線、趨勢線、MACD、量能、均線、KDJ相關的知識必須懂一點。 起碼再也不會笨蛋的買入一只在下降通道的股票。起碼我告訴你5日線止損的時候,你知道5日線是什么? 懂技術不必為了分析出一只大牛股,而是為了與更多高手更好的交流。起碼能與別人交流的人,在股市里就不會活的太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