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大家好! 經過了近兩個月的休整,我們又擔負起了新學年的新的工作任務,在這剛剛開學之際,我想就學校今后的工作談一些自己的意見,希望老師們認真領會,并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給予貫徹落實。 回顧我們學校近九年來的發展歷程,回放九年里在我們校園發生的一個又一個感人故事,品嘗那些來之不易、激動人心、沉甸甸的果實,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但是,教育工作沒有秘方,我們不能躺在過去的成績里,完全照搬過去的一些東西來面對新的工作,我們必須在追求一點點不同和突破中,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讓我們的工作行走在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的軌道上,在新的學年里賦予我們工作新的內涵,今天,我講以下幾個方面的意見和要求。 首先談談生活方式問題 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是這個人的精神世界的外部表現,包括人生態度、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了解人的生活方式,來判斷這個人的工作狀態,并以此可以預知他們的發展水平和方向。因此,教育專家張文質講:“要改變一所學校,首先必須從改變教師的生活方式開始。” 當今社會,在人們生活的物質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變遷之時,社會的浮躁和無序,倫理道德的變異,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私欲和個人主義的無限膨脹,特別是在因潛規則盛行而失去公平和正義的環境之中,很多人被迫地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信念和追求,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我們需要什么,我們也不知道我們應該做些什么,結果大都表現出一種對生活的應付態度,追求暫時的快感和瘋狂,有的甚至是用放縱自己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不滿。生活中,隨風而飄,工作中,精神萎糜。即使有人想“清高”一下,為自己經營一個精神家園,真正地享受著生活的快樂,這樣的人很可能會被邊緣化,成為不能入時的“另類”。對于這樣的社會現象,我們不可能去改變它,但是我們絕對可以改變我們自己。 有人會說,不改變,跟著感覺走不也是挺好的嗎?我以為,持這種消極的人生態度的人最終不可能有幸福的時候。我相信這樣一個觀點:被動的人生是可悲的。在家里因為你的消極和懶散被家人使喚,在工作中因為你的被動和平淡讓別人經常拿你說事,在人群中因為你的落后和空虛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你高興得起來嗎?所以,我完全出于好意,對老師們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過有規律的生活,增強紀律意識。任何生命體都有它存在的規律,我們都應該把健康的人生作為自己的最基本的追求,其中有規律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老師們對自己每一天的生活有一個基本的安排,知道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這是一個人精神狀態的基本的反映,它可以避免懶散和無序、空虛和無聊,它可以讓人感覺到你的活力和激情。 二是過有心智的生活,增強作品意識。現實中有越來越多的人變得麻木了,大千世界、神奇的大自然、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在他們眼里都是那樣熟視無睹,那樣缺乏情感,那樣缺少激情,他們的大腦被閑置,他們的智慧被流失,生活失去了色彩,內心變得冷漠。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只有當我們經過主動的思考,用智慧破解了我們遇到的問題,取得了一定成績的時候,收獲了自己的作品時,我們才會真正體會到心情的愉悅,這就是有些人在工作中越干越有勁的力量源泉,也是一個人能夠長壽的法寶之一。 三是過有品位的生活,增強目標意識。這里所說的靈魂,實際上指精神追求,就是人不但要活著,而且要活得有意義。所以,我們要把仰望成為一種生活的姿勢。人活在世上,不能總是低頭覓食,那樣會矮化的像動物一般。人總要仰望點什么,仰望就是追尋崇高。也許我們抵達不到崇高但我們絕不可以太低俗,我們應該仰望。讓崇高引領,就會有一股神秘而偉大的授意如波濤洶涌而來,就會讓我們在人世間穿行,把血肉之軀與高貴的精神品格結合,更多的去忽略塵世間的許多的骯臟,更多的去領略活著的意義和美好! 我談的第二個問題是教師成長 關于這個問題,在今年春季開學時,我主要講了教師成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名學生歡迎的教師、做一名讓人放心的教師、做一名讓自己也感動的教師”這一總體要求,通過半年來的觀察,我感覺到了有不少教師在暗暗的努力,在默默地用功,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地前行著。也還有不少教師也想著改變,但就是不知道如何來做。今天,我向教師們明確地提出:教師成長必須要做好的四件事情。 一是課堂教學。課堂應該成為一線教師永遠堅守的陣地。作為一線教師,課堂永遠是傳播文化、傳遞信念、展示智慧、體現價值、實現理想的舞臺;課堂是揮灑汗水、春播秋收、收獲希望的地方;課堂是演繹教育故事、激揚生命的生命場,是一線教師得天獨厚的土壤。教學模式的探索,教學環節的優化,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細節的關注,學習方式的改進,教學問題的提煉,教學資源的延展,教學效益的提升,……無不發生在課堂,無不依賴于課堂。如果我們丟失了課堂這片“沃土”而談自身成長,拋棄了課堂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去搞自己并不擅長的“書齋式”的課題研究,無疑“地界之外找地種”無疑于舍本逐末。 判斷一個教師是否有所成長,關鍵是要看他的課堂教學是否得到改進。 對于課堂教學,我們誰也無法窮盡它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是很多教師做得不夠好的。這就是在教師備課的過程中,對課堂教學過程的預設必須精雕細刻,對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每一項任務都有科學的思想和充分的理由。今天,我再一次強調,要求老師們堅決杜絕把粗制濫造的東西交給學生,堅持杜絕課堂教學的自由主義。同時,我們將對縣級一等獎以上的優質課教師實行重獎。 二是工作反思。很多教師工作十數年之所以沒有多少的變化,沒有實現質的飛躍,其原因恐怕主要在于缺少對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常態工作的總結、反思,缺少對備課、上課、聽課等教學行為背后的東西的探究,缺少對這些行為的追根溯源。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堅持課前反思,反思自己的備課是否充分,檢查還有沒有疏漏,重新核實一下學生的認知前提;堅持課中反思,反思各環節是否合理、有效,根據課堂生成迅速對教學預設進行調整;應更加注重課后的自覺地反思,關注教學的得與失,關注各環節是否流暢,關注細節是否有效,關注學生是否有所收獲。在反思的途徑上,一要注重專業引領下的反思,在理念、理論方面尋得行動的科學依據、得到專業的指導;二要注重在同伴幫助下的反思,在操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指正和對行動細節的修正;更要注重基于實踐的自我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每個細節,不斷地追問“我可以怎么做”、“我為什么要這樣做”、“還可以怎么做”、“我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從而,使自己在問題的發現、研究、完善、優化、改進中,教學技能和水平、研究能力和專業水平得以快速提升,專業化發展的速度得以加快。 三是讀書寫作。養成讀書和寫作的習慣是所有有所成就的教師們的共同特征,也可以這樣講,我們之所以是普通又普通的教師,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這種習慣。現在有不少人說自己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情搞這些事情。依我說,不是我們太忙了,而是因為不忙的人太多了,人們的玩性都變大了而已。我就有一個體會,在過去麻將風還沒有盛行的時候,我們家里的地面基本上是半個月洗一次,可現在沒有人做了,一個月也難得有人洗,為什么?因為忙啊,大家都在忙著玩,我一個人在家里洗地面多痛苦啊。讀書和寫作比洗地面難度更大,誰還有心思來做這樣的事情呢?所以,要求教師們讀點書、寫點東西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這件事情做不好,我們的專業成長必定是一句空話。 我們要知道,教育絕對不是征服,凡是把自己的權威凌駕于學生人格之上,希望通過壓制來馴服學生的教師,一定是一名不稱職的教師。為什么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只會埋怨和訓斥,就是因為自己缺少辦法,正如有一句話說的“憤怒意味著憤怒者已經窮盡了他的智慧。”大量的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靠的是教師豐富的人文涵養,智慧的工作方法和真誠的情感交流。而這些只有靠教師自己在不斷的閱讀、思考和實踐過程中去掌握。 四是專題研究。教育工作是極富挑戰性的工作,任何人都不可能成為教育工作的全才。一名教師只要他能在某一方面有出色的表現,他一定是一位成功的教師。因此,我主張教師們應該根據自身的優勢,確定一個方面,潛心深入地進行研究,形成個人教學風格和特色是一種最好的選擇。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來講,我們不求理論上的突破,只求實踐智慧的積累,不求領域內的創新,只求工作細節上的科學。魏書生專注于教學的科學與民主;李鎮西傾心于愛的教育;李吉林潛心于情境教學;管建剛熱衷于作文革命……這些成功的典型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建議老師們主要在學生教育與管理、班主任工作和課堂教學這三個方面潛心研究,主要方法是案例研究,可以從一節課的設計或改進、可以是對一名學生的教育和轉化、可以是一次活動的組織與安排、還可以是練習題的選擇與使用。 第三,請記住下面的五句話 1、教師要努力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追隨者。當教師絕對不能讓學生瞧不起,我們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偶像,讓你的學生都希望成為你那樣的人。教師在學生面前,我們的角色是多種類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應該是一位“精神的領跑者”。作為精神的領跑者,我們的思維方式就要變,我們不能以“長者”“智者”自居,在人格上凌駕于學生之上;我們的工作姿勢不再是面向學生,而是自己和學生面向的是一個方向;我們的心不再遠離學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戀。這就要求我們當教師的加強個人的人格修養,要讓學生知道他們的老師是一位“思想信念堅定、精神生活豐富、道德品格完美”的人。 2、教師要努力讓自己變得重要起來。杜威曾說:“人類所有的沖動中,以‘希望自己成為重要人物’的欲望最為強烈。”實踐也證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重要起來。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發現,現在有許多教師既缺少成為重要人物的強烈愿望,又缺少成為重要人物的勇氣。 3、物欲是社會刺激的,并不是我們真正的需要。從人的動物性本能來講,人對“物”的需求本身不是很高的,只要能滿足生存需要就可以了。之所以現在的人過多、過高地追求物質享受,就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在不斷地刺激,讓大部分人在不斷地滿足自己“物欲”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是苦悶。既然我們怎么苦悶也不能如愿,何不努力做一名靈魂高貴的人呢? 4、重要的是把工作做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你就不會在乎是什么考核方案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你就不會被冷落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你的小缺點也不會被放大了;也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你才能心情愉快地生活和工作了。那種不能把事情做好,還斤斤計較的人,在別人眼里是很可憐的。所以,為了自己能得到尊重,也為了自己能幸福生活,何不在工作上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漂漂亮亮,讓人仰視你呢? 5、我們曾經也是孩子,當教師的一定要留住一點孩子氣。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就是這句樸實而武斷,平常而深刻的話語,有多少人能記住并能真正按要求來做呢?縱觀我們現在基礎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比如師德問題、教學效率低下問題、負擔過重問題、學生厭學問題等等。不都是因為我們教師眼中只有“分數”、沒有“孩子”而造成的嗎? 如果我們始終記住“我們曾經也是孩子”,那么我們就會想到孩子們最需要什么,最希望老師怎么做。 當孩子們犯了點錯誤時,你就會因為自己小時候也沒少犯錯誤而寬容和理解孩子。多一分寬容和理解就是多一份愛,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愛,他們會因為愛而感動,因為感動而努力。 當我們走進課堂時,你就會因為自己當學生時感到哪兒難學并希望老師怎么教學而把教學過程設計得符合學生實際。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會讓學生們學得有趣、有勁、扎實。 當孩子們的成績有些不理想時,你就會因為自己當學生時也有成績起伏而耐心又細心地幫助學生。在一個人“失敗”的時候,能有一個人給予熱情幫助,對這個人來說,那是多么大的鼓舞啊! 當孩子們需要休息、娛樂時,你就會因為自己當學生時特別需要自由時間而尊重學生們的要求,更不會埋怨孩子們貪玩。孩子們的合理要求能得到滿足,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快樂、幸福的事。 ┉ 教師們,學生們需要學習知識,也需要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學生應該受到嚴格管理,也應該得到尊重、關心。我們不能只顧自己的需要而忘記了學生的需要;也不能只顧自己的感受而忘記了學生的感受。用“我們曾經也是學生”經常提醒自己,我想我們的工作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最后,我希望我們全體老師在新的學年里,更加活力和陽光、更加理性和智慧、更加耐心和細致、更加同心和同德、更加熱情和執著,以高度的責任心來經營自己的人生,用我們每位教師的成長來成就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用我們更加出色的成績進一步證明我們五山中心學校是當之無愧的品牌學校! 現在,我們再一次并肩站在新的征途上,我愿在座的各位,永遠健康、永遠年青、永遠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