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健脾、養精解毒法治療晚期肺癌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難經·十四難》),此為益氣健脾養精法治療晚期肺癌直接的理論依據。脾氣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放、化療期間,肺癌患者可伴隨生理功能的損傷,其毒副反應的主要病機是精氣虧虛,脾胃失調。人體得不到水谷充養致正氣不能抗邪,邪氣彌漫,邪毒流竄經絡,形成遠處轉移,同時患者后天乏源,氣少精虧,體質下降,癥狀明顯,加速病情惡化,即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所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因此,徐振曄教授臨診亦很重視脾胃功能的調理,擅用益氣健脾養精、解毒散結法治療晚期肺癌,研制肺巖寧二號方,治以肺脾為主,伍以補腎解毒。
肺巖寧二號方主要由黨參、白術、茯苓、石見穿、石上柏、蛇六谷、黃精、靈芝、桃仁、生黃芪等組成。方中妙在桃仁一味,為活血化瘀之品,《本經》稱其主瘀血,治血閉癥瘕。現代藥理證實桃仁具有抗腫瘤作用。
典型病例
顧某某,女,58歲。2004年6月20日初診。
患者1997年11月因左肺腺癌(TBB活檢病理證實)、兩肺多發轉移在上海某醫院胸外科行NP方案化療6個療程。1998年化療結束。復查胸部CT示:兩肺彌散性小結節灶。此次因乏力納差嚴重來尋求中醫治療。
刻診:咳嗽痰多,伴有氣急胸悶,乏力倦怠,納谷欠馨,胃脘少痞脹,脈弦滑,苔薄白膩,質淡紅。
西醫診斷:支氣管肺癌(原發性,中央型,左肺,腺癌)、兩肺轉移。
治則:益氣健脾,化痰解毒,佐以理氣暢中和胃。
方藥: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杏仁9克,蘆根30克,桃仁9克,枇杷葉12克,石見穿30克,石上柏30克,蛇六谷30克,干蟾皮9克,陳皮9克,木香9克,川連3克,生黃芪30克,黃精30克,靈芝15克,雞內金12克,炒谷麥芽各15克。
連服一月,癥狀改善。繼服原方加味治療。至2004年8月,患者基本上兩月左右來院診治。
復診:2004年8月23日,患者主訴少感乏力,腰膝酸軟,納佳,咳嗽有痰,烘熱時作,口干少飲。脈弦小滑,苔少黃膩,質淡紅。
辨證:肺脾兩虛,癌毒內結,陰火內生。
治則:益氣健脾養精,解毒散結,佐以瀉火清熱。
方藥:黨參15克,白術9克,茯苓15克,杏仁9克,蘆根30克,桃仁9克,枇杷葉9克,石見穿30克,石上柏30克,蛇六谷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黃精30克,靈芝15克,七葉膽15克,生黃芪30克,知母12克,黃柏9克,川斷24克,雞內金12克。
按 患者初診來時有明顯的乏力、食欲減退,舌紅質淡苔薄白膩,脈弦滑。脾乃后天之本,主運化,脾運健旺,氣血生化有源,精微四布,濕痰不生。患者因化療后以及疾病本身的痰毒膠結致脾失健運,水谷精微不能布散,肢體失養,則乏力倦怠;脾失運化,消化吸收遲滯,故納谷不香。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脾氣虧虛,水濕不運,聚濕成痰,肺失清肅亦可聚濕成痰,致肺氣上逆,故咳嗽咯痰。氣血不榮則舌質淡,痰濕中阻則苔白膩。四診合參即可辨證為肺脾氣虛,兼腎精虧損,予肺巖寧二號方加減治療。癥狀改善,病情平穩。患者目前健康生存達17年之久。
數年之后,患者處于更年期,出現烘熱、口干等陰虛火旺的癥狀,徐振曄教授在原法基礎上,酌加知母、黃柏瀉火清熱。體現了晚期腫瘤的整體治療觀,調節患者陰陽平衡,俾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