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修家譜的主要內容 (一)譜名。傳統家譜的命名通常是在家譜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即一個姓氏或家族的發祥地或望出地)、堂號(即祠堂名號或宗族支派名號,用以區別各家族或同族不同分支的標志)。 (二)譜序。一般內容涉及姓氏淵源,始祖源流,家族遷徙繁衍發展經過和撰修續譜、建譜緣由:或時逢盛世,或年久未修,或遇天災戰禍人口大批流遷,或由官方安排大批遷徙,或逢家族中出了圣賢名人等原因以及修譜理論、指導思想、對后人的期望等等。續修譜除保持以前譜序外,還可新增重修譜序。 (三)凡例。主要闡明撰修、建譜的方法、體例和原則,少則幾條,多則數十條。 (四)姓氏淵源、始祖源流、郡望、堂號、遷徙分布。主要考述家族姓氏起源及其演變史,家族始祖發祥望出地,各支堂號,遷徙分布及其緣由經過,本支始遷祖,遷徙緣由經過,各支派遠疏關系等。 (五)世系圖譜及人物牒記。是記載家族世系人物繁衍傳承次序及人物簡史等內容的。這是家譜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一般都要占到家譜篇幅的一半左右。因一個家族在上下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世系人物繁衍大都在千百人或萬千人之多,而要井然有序地排列展示這些人物的傳承關系及簡史概況,就需要設計一套科學明了的展示格式,這種格式就稱為家譜的體例。世系圖譜和牒記一般都是按一定的體例來展示的。
(七)排行字輩譜。也稱排行輩字或字輩排行詩。是為區分家族世系輩份有序而編排的一組或多組族人名字中必用的“字”譜。是中國傳統社會中按家族世系輩份取名的一種規矩。同一輩的兄弟姐妹,包括堂兄弟姐妹,族兄弟姐妹的名字中都要用上同一個字。因為一個字即代表一代人,所以起名時是必不可缺少的,通常都放在名字的第一個或第二個字上。各家族的字輩都寄托有對后代人的殷切希望、鼓舞和激勵,并表明本族歷史源遠流長,一脈相承,永葆富貴,仕途通達等意思。其中往往蘊涵著濃厚的時代文化氣息,用字一般都寓以豐富的道德內涵和積極向上、吉祥美好的含義。 (八)像贊、堂聯。主要是刊載祖先遺像和對祖先的贊語(贊語多以堂聯、詩賦的形式出現),及祖先的生平簡介和名言等。 (九)名人傳記。主要記述家族中的名人政要、杰出人才的功德業績、光輝形象等。這在家譜中也都占有相當大的篇幅,以充分顯示家族的輝煌榮耀、人才輩出及發展壯大的艱辛歷程,以昭示后人。 (十)大事記。主要記載與社會變革、兵荒戰亂、自然災害等相關波及到家庭、家族所發生的遷徙流浪、兵荒遭遇、盛衰變故和家族中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大事。同時也可記述修譜的緣由及經過。 (十一)家廟宗祠、楹聯。主要記載家廟、祠堂的建筑圖、規模、地理環境、建筑經過、廟號、堂號和廟堂內祖先牌位的排放順序以及族人祭祀祖宗活動管理條例和廟堂維修管理條例等。其中家廟、宗祠的楹聯、堂聯,以展示家族的思想境界、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 (十二)族產、契約。主要記載家族的集體財產,如田租、祠田、山林、商行、票莊企業等資產和資產的管理、使用、分配原則條例等以及與之相關的契約、合同、協議文書等。 (十三)祖墳塋地。記載祖墳墓地的地理圖,并標注各支祖先墳塋位置、墓碑、墓志等。 (十四)藝文著述。主要刊載族人中名人名言及其書畫、詩賦等藝術佳作。其中往往有對祖宅居地、家廟宗祠、祖墳塋地的八景、風水等地理人文環境的描述和贊美。 (十五)恩榮錄。主要記載朝廷對家族中達官、要人、英烈等名人的圣旨、敕封、賜名、賜匾、賜碑等。 (十六)領譜字號。一般撰修印好的家譜都是按家族中的輩字大小和各家出資情況分發的,領譜者都要嚴格登記,私家保管,不得外傳。多出一兩部一般保存于祠堂,供無譜“小家”或外鄉族人來祭祀查閱之用。 (十七)撰修譜人傳略簡介。主要記載每次修譜主持人和主要成員的簡史傳略、業績等。 (十八)后記。一般是對此次修譜的總結和對譜序的補充。主要記述修譜過程中所發生的與之相關的大事、趣事,所受到地方政府官員、名人政要的支持、題詞以及通過修譜所明確的問題、事理、收獲、意義等。 另外,還有墓碑銘文、遺囑集錦、養生之道等等,也都盡有收載。 撰修家譜的意義與價值 (一)明辨世系,尊祖敬宗。從家譜的歷史淵源可以看出其最原始的功能就是明辨祖宗世系傳承。中華民族歷來就有尊祖敬宗的傳統美德,如果沒有家譜,別說后輩不明祖宗,可說三代之后便無人知曉我輩。因諸多歷史原因,當今相當多的家庭無譜,也就是沒有自己的歷史檔案。那么,通過修、建譜來追根溯源,尋祖問宗,也使自己和家人受到一次很好的祖系傳承親情教育。一部完整的家譜,都記載有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最基本的內容。由此我們可以領略感受到祖輩的輝煌與艱辛,從而才能深刻領悟到中華民族這種緬懷先祖、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的精神內涵。由此激發對祖輩的敬意與懷念,子孫后代才能自覺地做到逢年過節,年年家祭,尊老敬長,不忘祖系。進而激發繼承祖輩的榮光,弘揚先輩的斗志及拼搏精神,將會激勵后人奮發向上,自強不息! (二)教化子孫,傳承文明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更是熏陶培育子女的第一課堂。家教、家風將直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和整個社會風氣。一部家譜,就是一本教科書,它對一個家庭,一個家族子孫后代的影響將會世代傳承。家譜中的祖訓家范,治家格言,族規家戒,藝文著述等內容,都充滿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許多家譜中都把“崇孝悌、敬父母、尊長者”列在家訓之首,另有“睦族人、和友鄰、恤孤貧、戒賭博、戒奢侈、戒懶惰、戒酒色、戒淫逸”等行為道德規范,無疑對子孫后代都是一種很好的教化。常言說得好:“正人先正己,治國先治家。”幾乎所有的家譜都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指導思想和家庭教育的基本綱領。從孝悌禮儀、理家穆族之理到做官為民、經邦濟世之訓,統括了人生的各個方面。正是對后人修身處世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和為人處事基本原則的告誡。這對于我們當今亟待加強對青少年的人生觀教育和大力倡導的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反腐倡廉無不是一部極好的教科書。新家譜之家訓中這樣寫到:“把忠心獻給國家,把孝心獻給父母,把愛心獻給家人和大眾,把虛心和恒心用于學問和事業,把誠心和信心留給自己。”這對后人樹立愛國愛民、勤奮敬業、積極進取、勵志成材的人生觀,都是絕好的訓誡和鞭策。 同時,家譜中的名人傳記、創業史記、英烈典范等光輝形象和不朽業績及其忠心報國、憂國憂民之高尚情操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之奮斗精神,對后人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和鞭策激勵。 (三)凝聚族人,和諧社會 撰修家譜,自古以來都是家族之大事。特別是一些同族聚居的大村落,其間都要集體在祠堂舉行隆重的修譜祭典儀式:鳴炮奏樂,焚香燃燭,無論老幼,都要按輩排次,輪流跪拜……新譜修成,又要舉行圓譜慶賀儀式:其間又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香燭霧繞,酒筵慶賀,甚至還要請來戲班雜耍,唱大戲,鬧社火……此間,也是族人、村民聚會交流的最好機會。撰修家譜的過程,也是族人廣泛交流的過程。可以使每個家族成員從小培養起強烈的親情意識和濃厚的家族情感,培養起對親人、對家族、對故鄉、對祖國的親情感、熱愛感、責任感、自豪感、榮譽感,為建立文明禮儀團結安定之邦奠定了基礎。通過追憶祖宗的恩德,總結先祖的偉績,往往是感化激勵后輩最佳的時機。同時在搜集整理信息的過程中,通過分支清流,歸宗認祖,共祭先祖,共憶先輩的輝煌業績和艱辛歷程,相互交流,廣泛溝通,也是化解矛盾、消除隔閡、凝聚族人的最好機會。由此可見,通過撰修家譜,凝聚族人,團結群眾,創建文明家庭,營造團結局面,構建包容共濟的和諧社會,無疑是一件極具積極意義的好事。 生命融會血緣,血緣萌生親情,親情孕育文化,文化凝聚精神。家譜是家族和社會文明、進步的產物,是民族團結和國家昌盛的象征,更是提高和加強中華民族的親和力、認同力、感召力、向心力、回歸力、凝聚力的強大精神能源和文化核心財富”。 (四)尋根問祖之憑證,聯誼僑胞之紐帶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拜謁祭祖的優良傳統,更有很強的追根尋祖意識,即便是飄洋過海流落他鄉歷經數代的老華僑,也不會忘記故土、忘記祖宗,他們也同樣和祖國親人一樣,逢年過節,謁拜祖宗,年年家祭,勿忘乃翁。改革開放以來,每年都有大批海外僑胞炎黃子孫懷著赤誠之心,遠涉重洋,不遠萬里回到祖國,尋根問祖、拜謁黃陵、拜謁媽祖;更有九洲子孫尋根山西洪洞大槐樹……他們中眾多工商巨子、政界要人,滿懷思鄉之情,慷慨解囊,捐資福利事業,投資祖國建設,賑災扶貧,投資教育,支援家鄉建設,扶持族人致富等等,都有力地促進了祖國的經濟、文化、科技發展和現代化進程。 可見,中國人的這種尋根追祖情結,不能不說是與延續千百年的家譜有關。家譜就是尋根的憑證,家譜就是聯誼的紐帶。這種情結更鑄就了華夏子孫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強國富民的強烈意識。家譜已成為各方華人尋根謁祖的重要依據。它維系的不僅是一個家族,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與興旺發達! 在我們偉大祖國日益強盛的今天,一國兩制,統一臺灣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而通過續修家譜,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聯誼兩岸族人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應該說是促成和平統一的一種強有力的紐帶和橋梁。一本家譜,萬種情懷,同根共祖,便是一家。兩岸華夏子孫沒有理由再仇視,更沒有理由分裂祖國!一家人坐下來共商家事、國事,一定會實現和平統一祖國的偉業! (五)文化史料檔案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一部家譜,就是一個家庭、家族的歷史檔案,也就是家之“史記”。翻開家譜,可以了解到家庭、家族的歷史變遷,人口繁衍,科第教育,創業發跡,成才之道,成功之路等一系列史料。對于后人研究借鑒家族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中的地位與其作用都具有極好的史料借鑒價值。小家族,大社會,滄海一粟,能折射出整個社會的縮影。家譜所涵蓋的豐富內容,對研究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民俗、人口等諸多學科領域都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另外,參考家譜所載家族人口壽終年齡及死因,對于子孫后代的健康長壽以至提高國人的整體素質也有著特殊的意義。有些家庭、家族常出現英年早逝或壽終年齡不高的現象,是遺傳原因還是病因?是生活方式原因還是不良習慣原因?是居住環境原因還是水質不良原因等等。針對不同情況,深入研究分析,查明原因,及早采取措施。或治療預防,或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或改良水源,或改變居住條件、采取遷居等舉措,對于改善生活質量,提高人口素質,實現科學發展觀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修譜建功垂千秋,蔭澤后世旺子孫 其一,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人類社會在不斷走向文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民主化進程的日臻完善,人人都有享受到良好教育的機會。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學而優則仕”,正是人人平等競爭的體現。正是這樣的民族文化自古到今在激勵著無數炎黃子孫奮發讀書、不懈努力、施展才華、奉獻國家;也正是這樣的文化支撐著我們的民族,人才輩出,我們的國家不斷走向繁榮富強、興旺發達。所以,即便是當今的“小家”,也同樣會有“跳”出人才的機遇,也同樣會有“出人頭地”之日。如果現在不修譜、建譜,屆時這些華夏驕子要樹碑立傳、光宗耀祖,而卻因無家譜而不明自己祖先何許人也,實在是可惜!惋惜!嘆息! 另外,還有過去、當代和未來源源不斷涌入城市并安家落戶的人們,這些人家自然也就成了這個家族在這些個城市的一個分支。這就完全有必要續修或新建自己的家譜,記述邁進城市的艱辛歷程和開創事業的輝煌業績,以昭示后代,永志不忘,繼往開來,發揚光大。 其二, 隨著計劃生育的國策不斷深入人心,優生優育、獨子單傳,甚至幾家一傳的家庭也越來越多。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我國的人口將會穩步下降,這樣,當今更有修譜、建譜的必要。家譜,作為家庭、家族的歷史檔案,不斷完整記錄著人口生老變遷的過程,這對子孫后代研究總結歷史、實現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長治久安、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 其三,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全球經濟走向一體化的當今時代,炎黃子孫正在爆發出前所未有的開拓創新精神和創業激情。人們相繼走出家門,走出國門,施展才華,它鄉創業,浪跡天涯,四海為家,遷徙尤為頻繁。時下,華夏子孫已遍布世界各個角落,要使子孫后代不忘祖先,尋根有據,如果現在不修譜、建譜,三代之后,不知祖宗何處之悲劇便會重現,將給子孫后代造成無限的遺恨。 綜上所述,修譜、建譜意義深遠。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為了我們的民族,為了我們的國家,家家戶戶建起自家的歷史檔案——千秋家譜,將是功德無量、恩澤子孫萬代之盛舉! 《千秋家譜》——一冊普遍實用型之新型譜冊的問世,將為您修譜、建譜帶來極大的方便。今后,您將可隨時隨地將搜集來的信息資料,梳理整編,填入譜冊,永世傳承。 由于歷史的諸多原因,特別是近百年形成的譜學斷代,致使我國目前許多家庭、家族無譜,時下要修大的族譜、宗譜,確實難度很大。但如續修、新建一地一族、一支、一家之譜,只要我們深入調研,走訪長者,親赴本支始遷祖居地實地考察,到當地志辦查閱有關資料,終會得到翔實可靠的一手資料。從而建起家庭、家族真實的檔案史冊,為子孫后代留下的將是一份彌足珍貴無可估量的巨大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國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譜,乃我中華民族盛世之舉。由于有史、有志、有譜,方使我中華民族牢牢凝聚。云游四海而不忘其根,歷經戰亂而終歸一統”。史、志、譜三足鼎立,將永遠支撐著中華民族歷史大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華家譜,國之瑰寶;發揚光大,振興中華! 七寶老翁 2015-11-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