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這樣的一個笑話: 吃飯的時候,孩子問,“你知道你們做家長的最喜歡什么小孩嗎?” 家長想了想,“聰明懂事的。” 孩子說,“錯,你們喜歡的都是別人家的小孩。” 可想而知孩子對此類比較多么的在意。 經常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對比有什么危害?具體有哪方面的危害? 父母無論讓孩子跟差生或優生比較,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經常跟差生比較容易讓孩子沾沾自喜、自滿自大,如果跟優生比較,聽到父母表揚別人貶低自己,孩子會因為不如人而自尊受傷。 孩子不讓人時,很可能孩子已經很失落,甚至正在想辦法努力。如果無知的父母這么一對比,孩子感覺到大人的背叛-----父母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不喜歡自己,孩子無論在父母面前還是在“別人家的孩子”面前都會覺得低人一等,也沒有了改變的動力。 處于弱勢的孩子被“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是非常受傷的,孩子由于難受會拒絕會反感,久而久之會產生逆反心理,比如“他那么好,你讓他當你的兒子”,“我就是爛泥扶不上墻,我就是這樣子”,或者故意往差的方向表現,以表達自己的不滿。 捫心自問,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有過童年,有過年輕,你是否記得我們的爸媽曾經無數次把你跟班上的某個優生對比?長大后大人還把你的學校跟別人家孩子名牌大學對比? 成年后把你的工作單位跟別人家孩子的單位對比?之后又是比較車輛的牌子、房子的地段和大小...... 把你跟別人如此對比,你如果不盡如意時會非常難受,可如今作為家長的我們,怎么也有意無意地將這樣的難受強加給我們的孩子呢?“別人家孩子”給你帶來的陰影,你怎么忍心再給孩子制造同樣的烏云?將心比心,才能更好地當父母。 所以,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家孩子”了,這種做法只是讓家長宣泄一下對孩子的不滿外,對孩子毫無好處,相反還會給孩子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最后以一段文字結束: 爸媽,你慢慢來。 孩子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他們有權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長。 爸媽,你慢慢來。 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成熟需要時間。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樣樣領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有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爸媽們,一定要慢慢來! 來源:網絡 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系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