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忠貞,這其實是許多藝術作品愿意樂此不疲地表達的主題,因為它也許是人們最柔軟,最易受觸動的那一部分。偶然相遇便愿愛,愛到深處便愿等待,甚至為此耗了一生。然而這樣的故事放到現實中的人與人之間,也許大多數人會認為這很假,也不太現實,但在《忠犬八公的故事》中,一只狗和一位老人對此類故事的全是,卻有著無比動人,直擊內心的力量。 1987年日本上映了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忠犬八公物語》,《忠犬八公的故事》則是由美國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在2009年根據前者翻拍而成,兩部片講述了同樣的內容:一位老人在火車站收留了一只日本秋田犬名為八公,兩人開始共同生活,八公每天都會在火車站等候老人下班回無錫家,而在老人因病世后,八公依然每天在車站等候老人的歸來,春夏秋冬,風雨無阻,整整等待了十年,直到最后兩眼無光,步履艱難,在無盡的等待和寒冷的風雪中死。影片中特別的三段式時空交叉法敘事,以倒敘引入故事核心,為我們展現出人與動物之間的心靈溝通與真摯情感。 小狗的視力非常差,在它們的世界里,只有黑白灰三種顏色,導演利用這一特征,在色彩運用上有一個很棒的創意,人類視角和社會景物用彩色色調,并多以暖色調為主,體現了男主人公帕克與八公之間溫馨的互動,以及家庭的幸福和與周遭人相處的愉快與和睦;在刻畫八公時,影片采用偏高飽和度的黑白畫面來模擬八公的主觀視角,在著重刻畫人類的同時,也用此方法將部分重點放在了對八公內心世界的刻畫上, 這是其他同類電影沒有注意到的,這種黑白畫面與彩色畫面的交錯,自然地將帕克與八公不同的視角分開出來,并都賦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新穎特別,令人印象深刻。 在鏡頭運用上,片中頻繁出現八公的面部特寫,無論是在與帕克的愉快互動時,還是在帕克世后的等待時,都能通過八公面部的生動表情,讓觀眾開始產生一種錯覺,仿佛這只動物也擁有了人類的情感一般,非常巧妙地展現出八公對帕克的一種言語之外的心靈交流。另外,影片中重復蒙太奇的運用也是一大特色,有許多頻繁試用的固定場景,火車站,熱狗小攤,家中的雜貨房,鐵路等等,貫穿了全片,也是八公和帕克之間情感的幾種體現。 除此之外,此片的聲樂運用也是點睛之筆,溫情動人的音樂圍繞著全片,極大地提升了影片的感染力,許多劇情也都是由片中音樂的變幻推動的,將主人公內心的種種情感,極富表現力的表達出來,在營造影片氛圍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總的來說,《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故事引人入勝,視聽語言也同樣精彩的優秀電影,它用一段動人的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告訴我們什么事愛與忠貞,影片結尾處,帕克的孫子帶著他的小狗在鐵路上走著,畫面淡出,在我看來,導演的意圖一定不僅僅在表達“愛”而已,十年,是狗的一聲,八公的執著讓整個世界為之感動,這正是因為有他這樣一份純粹的愛,而在人類社會中,也許沒有太多人愿意無怨無悔不求回報地付出,也沒有太多人一生只認定一個唯一,在現實生活中,你總會遇到不同的人與不同的事,而讓你無法在一個人身上傾注所有。 所以,在周圍還有人對你有一份愛的時候,請珍惜吧,就像片中帕克孫子所說的,“無論發生什么,永遠也不要忘了愛你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