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四川天府新區總體規劃(2010—2030)2015年版全文(下)

     大禹55 2015-11-23


    四川省人民政府于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批準(川府函〔2011〕240號)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關于報送〈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總體規劃(送審稿)〉的請示》(川建〔2011〕54號)。原則同意《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總體規劃(2010—2030)》,其《總體規劃》范圍涉及成都市的高新區南區、龍泉驛區、雙流縣、新津縣,眉山市的彭山縣、仁壽縣,資陽市的簡陽市,共3市、7縣(市、區)、37個鄉(鎮),規劃面積1578平方千米。到2030年天府新區城鎮人口控制在580—630萬人,建設用地約650平方千米。




    四川天府新區總體規劃(2010—2030)2015年版全文(下)


    第41條 綠線控制

      城市綠線是指城市規劃區內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線。納入城市綠線管理范圍內的綠地分為城市公共綠地、防護綠地、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等。具體包括龍泉山、牧馬山、龍泉湖、三岔湖和規劃兩片城市綠楔等風景林地地區、規劃“四縱四橫”大型綠化生態廊道地區、河流水系、交通設施、市政設施兩側的綠化隔離帶和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各類城市綠地。天府新區綠線的具體范圍在下層次規劃中予以劃定落實。

      第42條 藍線控制

      城市藍線是指城市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濕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具體保護范圍為天府新區內的錦江、東風渠、鹿溪河、江安河、南河、跳蹬河等6條重點保護河流及其支流,以及龍泉湖和三岔湖兩個主要湖泊的絕對生態控制區(禁止建設區)。城鎮建設區段主要河流兩側各控制50米、支流兩側各控制30米,非城鎮建設區段河流兩側各200米;龍泉湖、三岔湖周邊控制200米。天府新區藍線的具體范圍以及其他河流水系藍線應在下層次規劃中予以劃定落實。

      在城市藍線內禁止進行下列活動:

      1.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

      2.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藍線內水域;

      3.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

      4.擅自建設各類排污設施;

      5.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第43條 綜合游憩綠道

      1.198都市休閑綠道:沿成都繞城高速198區域,依托現狀綠道建設,串聯三圣鄉等多個都市休閑公園。

      2.二繞都市田園綠道:沿第二繞城高速綠帶,西起牧馬山郊野公園,東至龍泉山山麓,串聯中部綠楔和東山娛樂主題公園。

      3.跳蹬河-彭三路田園休閑綠道:沿跳蹬河與彭三路,西起岷江,東至龍泉山山麓,串聯黃龍古鎮、中部綠楔、跳蹬河郊野公園等。

      4.錦江人文綠道:沿錦江流域,北起繞城高速,南至老君山風景區,沿錦江串聯極地海洋公園、錦江歷史公園、錦江郊野公園、黃龍古鎮等。

      5.鹿溪河休閑綠道:沿鹿溪河,北起三圣鄉,南至黑龍潭風景區,沿鹿溪河串聯中央公園、連接兩大綠楔。

      6.東風渠活力休閑綠道:沿東風渠,北起繞城高速綠帶,南至黑龍潭風景區,串聯經開區、龍泉山麓郊野公園、東山娛樂主題公園等。

      7.龍泉山濕地公園綠道:沿龍泉山東側沿山路,北起龍泉湖濕地公園,南至三岔湖濕地公園,串聯沿線龍泉湖濕地公園、五指濕地公園、武廟濕地公園、三岔湖濕地公園共4個濕地公園,形成以濕地公園為主題的郊野休閑觀光綠道。

    第10章 總體風貌特色規劃

      第44條 規劃目標

      在保持現有良好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全面完善、優化人工環境和人文內涵,創造具有國際時代氣息與地方獨特魅力于一體的城市景觀風貌。突出展現“田園城市”和“產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實力最強的國際化現代新區”的景觀特色。

      第45條 景觀風貌特色定位

      人文與生態和諧、都市與自然共融、現代與傳統呼應的“現代生態田園城市”。

      第46條 景觀風貌發展策略

      1.山擁水潤

      強調龍泉山、牧馬山、老君山、錦江、鹿溪河、東風渠等山水資源的生態環境價值和景觀條件,營造山、水、田、林、湖交融的的整體風貌特征。

      2.九區呈彩

      結合地形地貌,利用自然山水、交通廊道和生態隔離,將規劃區建設用地劃分成九個城市風貌片區,國際化特征與天府傳統文化交相輝映、田園風情與現代都市韻味巧妙結合,創造一種“既國際又成都”的城市風貌特色。

      3.綠廊聚文

      通過眾多集自然、人文特征于一體的、豐富多變的綠廊將城市與山體綠景、動態的濱湖濱江地區、歷史人文地段系統地聯系起來,“引綠入城、以綠聚文”。

      4.田園織錦

      利用交錯棋盤狀的田園板塊,圍繞城市各風貌片區描繪出“城市+田園”的意向構圖,鋪陳出錦緞般的宜居宜業宜游的田園空間,倡導田園生活方式。

      第47條 整體景觀風貌結構

      規劃天府新區的整體景觀風貌結構為“兩軸、四帶、九區、多點”。

      1.兩軸——景觀風貌軸線

      天府城市景觀軸。打造天府景觀中軸,以現代城市風貌為主,可在重要節點處與水系和地形條件結合,控制較大水面,形成展現天府新區城市形象的主要景觀風貌軸線,代表成都延續歷史、創造輝煌的發展軸線。

      錦江文化景觀軸。沿錦江從成都中心區向南經黃龍溪至岷江,兩岸以文化旅游、休閑娛樂、歷史人文等風貌為主,形成展現成都的特色文化和田園風光的景觀風貌軸線。

      2.四帶——特色景觀風貌帶

      五環路現代建筑景觀帶:在新區北部串連四大特色風貌片區。通過沿線具有現代、時尚特色的建筑景觀,展示豐富有致的城市空間形象。

      二繞田園風光景觀帶:在新區南部串連五大特色風貌片區,通過兩側的高科技產業與田園風光的相互融合,展示城市的現代田園風貌特征。

      鹿溪河濱水休閑景觀帶:規劃區中部自北向南的帶狀濱水景觀,河流兩側重點展示田園風光、休閑娛樂等風貌特征。

      東風渠沿山特色旅游景觀帶:規劃區東部自北向南緊臨龍泉山腳下的帶狀濱水景觀,重點展示休閑度假、山野旅游、時尚運動等風貌特征。

      3.九區——九個風貌片區

      分別為核心都市山水風貌區、科技文化特色風貌區、高技術產業特色風貌區、戰略新興產業特色風貌區、現代農業特色風貌區、高端制造特色風貌區、兩湖一山特色風貌區、現代田園特色風貌區和生態休閑特色風貌區。各區呈現出即斑斕各異又相互協調融合的城市風貌。

      4.多點——多個城市景觀節點

      包括城市中心區、區域中心、交通樞紐地區、城市出入口、歷史文化街區、重要開敞空間等主要節點,以強化城市特征、突出城市形象為構建目標。

      第48條 分區景觀風貌控制

      1.核心都市山水風貌區

      指高端服務功能集聚帶天府鐵路新客站以北區域。

      區域總體形象:金融商務、創新功能區、多元文化區、城市中心區。

      城市風貌主要控制要素:天府軸線(文化延續軸)、錦江濱水廊道、文化行政中心、麓湖景觀風貌區。

      2.科技文化特色風貌區

      指高端服務功能集聚帶天府鐵路新客站以南區域。

      區域總體形象:西部地區與全球技術、信息、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通道和風貌展示區。

      城市風貌主要控制要素:沿龍泉山脈丘陵景觀、成自瀘高速沿線、東風渠濱水廊道、天府鐵路新客站景觀節點。

      3.高技術產業特色風貌區

      以高技術產業功能區為主。

      區域總體形象:高技術產業特色風貌區。

      城市風貌主要控制要素:成昆鐵路綠化廊道、成渝高鐵景觀廊道、成樂高速沿線、成渝高鐵景觀廊道、第二繞城高速廊道。

      4.戰略新興產業特色風貌區

      以戰略新興產業功能區為主。

      區域總體形象:新型制造、物流產業特色風貌區。

      城市風貌主要控制要素:成昆鐵路綠化廊道、成渝高鐵景觀廊道、成樂高速沿線、成渝高鐵景觀廊道、第二繞城高速廊道、南河濱水廊道。

      5.現代農業特色風貌區

      以現代農業科技功能區為主。

      區域總體形象:傳承農耕文化、田園文化,突顯山水田園風光,引導城鄉組團發展。

      城市風貌主要控制要素:自然田園風光、東風渠濱水景觀帶。

      6.高端制造特色風貌區

      以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區為主。

      區域總體形象:以汽車文化、高端裝備制造文化為載體的工業景觀風貌為主,同時依托龍泉山、東風渠自然山水要素,體現景觀化的工業風貌。

      城市風貌主要控制要素:沿龍泉山脈風貌景觀帶、東風渠濱水景觀帶。

      7.兩湖一山特色風貌區

      以龍泉山脈、三岔湖、龍泉湖為主,是城市中央公園景觀區。

      區域總體形象:以龍泉山、龍泉湖、三岔湖為大的自然山水基底,形成以自然山水格局為主,特色小鎮、高端旅游區為輔的特色景觀風貌區。

      城市風貌主要控制要素:龍泉山脈風貌景觀區,沿三岔湖、龍泉湖濱水景觀區。

      8.現代田園特色風貌區

      利用龍泉山在龍泉的大型綠楔構建以田園特色為主的生態風貌區。

      區域總體形象:以田園風光為主,融現代旅游、文化休閑等功能于一體,天府新區內最具田園生態特質的區域。

      城市風貌主要控制要素:鹿溪河生態風光段、東風渠生態風光段和農業景觀及文化等。

      9.生態文化休閑特色風貌區

      利用錦江、彭祖山、東山和大型綠楔構建以文化、生態為主的風貌區。

      區域總體形象:以田園風光和文化休閑為主,融現代農業、現代旅游等功能于一體,天府新區內最具生態休閑特質的區域。

      城市風貌主要控制要素:錦江、鹿溪河生態風光段、黃龍溪古鎮景觀節點、農業景觀及文化等。

    第11章 文化保護與旅游發展規劃

      第一節 歷史文化保護規劃

      第49條 規劃目標

      對區域內現狀歷史文化資源(包括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梳理保護,使新區建設保有歷史痕跡,強化成都歷史文化的有效延續和傳承。發掘巴蜀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多種特色文化優勢,對成都以及四川的傳統文化進行研究和提煉,體現成都的人文精神,提升成都獨特的文化吸引力。

      第50條 保護城市物質文化

      1.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現有22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分別為龍泉驛區的北周文王碑、石經寺、田氏支祠,以及雙流縣的二江寺拱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

      2.歷史文化名鎮

      (1)保護現有1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雙流縣的黃龍溪古鎮,保護范圍為古鎮區范圍。

      (2)依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劃定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線,保護整體空間環境,包括古鎮的基本格局、整體風貌;保護文物古跡和傳統民居;保護與古鎮歷史文化密切相關的歷史環境要素,包括自然地貌、水系、街巷、駁岸、鋪地、古樹等。

      

    第51條 保護非物質文化

      1.區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

      2.繼承發揚優秀的地方文化藝術和傳統工藝,包括:新津燈謎、雙流火龍燈舞、龍泉草編等;繼承發揚獨特的民風習俗,如新津火牛陣等。

      第二節 旅游發展規劃

      第52條 旅游發展目標

      形成國際知名的文化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國家旅游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及旅游新業態創新發展示范區、旅游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示范區。

      第53條 發展定位與方向

      以“國際都市田園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為發展主題,以“時尚都市?蜀山錦水?詩意田園交響曲”為形象定位,以文化旅游、都市休閑、生態度假、國際商務為主要發展方向,以旅游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契機,進一步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實現旅游產業的集群化和高端化。

      第54條 旅游總體布局

      天府新區旅游總體布局為“五個特色旅游區、七條精品旅游線、多個高端旅游景區景點”的發展格局。

      1.五個特色旅游區:“兩湖一山”國際旅游度假區、國際都市旅游休閑區、現代田園旅游體驗區、高端工業旅游示范區、天府文化旅游休閑區。

      2.七條精品旅游線:依托區域綠道打造以國際交往、生態休閑、多元文化、現代科技、都市觀光等為主題、以“三橫四縱”為結構的七條旅游線路。分別為“198”生態綠楔旅游線、中部國際娛樂旅游線、南部養生文化旅游線、錦江多元文化旅游線、鹿溪河科技田園旅游線、東山自然生態旅游線、龍泉山度假休閑旅游線。

      3.多個高端旅游景區景點:在7條精品旅游線路上布置多個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重大旅游項目。

      第55條 旅游公共服務體系規劃

      依托雙流機場和天府鐵路新客站規劃2個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具備全面、完善、快捷、安全的旅游接待、旅游服務、旅游交通等功能,打造輻射西部、面向歐亞的旅游集散中心。

      依托雙流、龍泉、三岔湖、黃龍溪、籍田鎮五處區級服務中心規劃5個旅游集散地,發揮旅游接待、旅游服務、旅游信息、游客安全、旅游管理以及地方人口集聚的綜合職能,發展特色產業。

     

    第12章 綜合交通發展規劃

      第一節 對外交通

      第56條 對外交通發展目標

      建設以集約化、多元化客運體系和社會化、專業化貨運體系為特征,服務于天府新區長遠發展目標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與成都主城區共同形成國家西部的區域性門戶樞紐,支撐區域的空間布局和經濟、產業一體化發展。

      第57條 航空

      推進天府新機場的規劃與建設,使之與雙流國際機場共同形成中國西部最大的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

      第58條 鐵路

      1.客運專線

      規劃將成西客運專線、成貴客運專線引入天府新區,經天府鐵路新客站與成都東站連接;成渝客專在新區東北部龍泉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區西側穿過,設龍泉驛車站;規劃渝雅客專線,形成經天府鐵路新客站與重慶和雅安連接的快速鐵路客運通道。

      2.城際鐵路

      成綿樂城際鐵路從天府新區西部邊緣穿過,在鄧雙鎮設鄧雙站;

      規劃成資瀘城際鐵路,由天府鐵路新客站向東南經資陽、內江至瀘州,形成連接川南的城際鐵路快速通道。

      規劃新增成自宜城際鐵路,由天府鐵路新客站向南經仁壽、容縣至自貢和宜賓,進一步強化成都市區及天府新區連接川南的城際鐵路快速通道。

      3.鐵路貨運線

      利用成自宜城際鐵路通道,出省后沿成貴鐵路通道向廣東湛江港延伸,形成成都市區及天府新區通向湛江港出海口的成湛鐵路貨運通道。

      近期保留既有成昆鐵路貨運外繞線的貨運功能,遠期在龍泉山東側、第三繞城高速通道南側新建連接成昆線與寶成線、達成線的新的貨車外繞線,分期逐步取消現有成昆鐵路貨運外繞線的貨運功能。

      4.客貨運樞紐

      在天府新區形成“一主一輔”的鐵路客運站,其中天府鐵路新客站為主客運站,龍泉驛站為輔助客運站。天府鐵路新客站遠期主要承擔成西、成貴、渝雅等客專線的始發、終到或通過作業,成為成都鐵路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府新區內建設四個鐵路貨站,包括普興鐵路貨站、青龍鐵路貨站、新興鐵路貨站和大林鐵路貨站。重點建設普興鐵路貨站和青龍鐵路貨站,遠期結合新的鐵路貨運外繞線將新興鐵路貨站向外轉移。

      第59條 公路

      1.高速公路

      對接成都市域高速公路網,規劃形成“兩橫、四縱”的路網布局,“兩橫”為繞城高速公路和第二繞城高速公路,“四縱”為機場高速、成雅(成樂)高速、成自瀘高速及成渝高速公路。規劃區內高速公路總長度約為175公里。

      2.一般干線公路

      規劃建設與周邊各區縣及地區聯系的一般干線公路,提高新區與周邊主要城市和功能節點的可達性。

      第60條 內河航運

      重點依托瀘州港、宜賓港和樂山港,通過成自瀘高速、成內瀘高速、成樂高速、樂宜高速實現公水聯運;通過成渝鐵路、成昆鐵路實現鐵水聯運;

      改造岷江航道,建設旅游小碼頭,拓展水上旅游項目。

      第二節城市交通

      第61條 城市交通發展目標

      1.構建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為主體、體現天府新區發展特色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和交通出行模式,營造“快慢結合、動靜相宜”的低碳高效交通環境;實現城市交通與土地利用的高度協調,以公共交通引導新區的開發建設,支撐新區社會和經濟活動的交通需求。

      2.確保各功能區與成都主城區的便捷、順暢聯系,實現從新區核心區40分鐘內可到達成都主城區(天府廣場)和彭山、新津縣城,60分鐘內可到達成都市北部地區以及眉山、邛崍、資陽市中心和仁壽、蒲江縣城;新區內80%的地區均可在50分鐘內通過軌道快線或快速路達到成都主城區(天府廣場)。

      第62條 城市道路系統

      天府新區的城市道路系統由城市快速路、結構性主干路、一般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構成。

      1.快速路

      形成“四橫六縱”的快速路網格局。“四橫”為華陽快速路、五環快速路、龍新快速路、彭三快速路,“六縱”為元華快速路、站華快速路、紅星快速路南延線、三岔湖旅游快速路、雙簡快速路、成簡快速路。規劃區內快速路總長度約317公里。

      2.主干路

      分為結構性主干路和一般性主干路,與快速路共同構成城市道路網絡的骨架。

      3.道路發展指標

      規劃期末天府新區的高速公路總長度171.83公里,路網密度0.26公里/平方公里;規劃城市快速路總長度317公里,路網密度0.48公里/平方公里;規劃主干路總長度900.74公里,路網密度1.39公里/平方公里。

      4.道路網密度和間距控制

      天府新區內應適當增加道路網密度,整體采用相對較小的道路間距和地塊尺度,鼓勵在商業區等人流密集區形成高密度小街坊的路網格局。

      新區中心組團主、次干路路網密度3.0~4.0km/km2,交叉口間距300-500米;支路路網密度6.0~8.0km/km2,交叉口間距150-250米。新區外圍組團主、次干路路網密度2.5~3.5km/km2,交叉口間距400-800米;支路路網密度4.0~6.5km/km2,交叉口間距250-350米。

      商業區路網間距150-200米,地塊面積2.5-4.0公頃;居住區路網間距:250-300米,地塊面:6.0-9.0公頃;產業區路網間距:400-250米,地塊面積16-25公頃。

      第63條 公交發展指標

      2020年,公共交通出行占全方式的比例達到30%,其中軌道交通15%,常規公共交通15%;按300米和500米半徑計算的公交站點覆蓋率,在建成區內分別達到50%和90%;

      2030年,公共交通出行占全方式的比例提高到45%,其中軌道交通25%,常規公共交通20%;按300米和500米半徑計算的公交站點覆蓋率,在建成區內分別達到65%和100%。

    第64條 軌道交通

      新區形成相對完整的軌道交通系統,同時與北部的成都市軌道網絡無縫對接。新區軌道系統包括新區軌道快線、新區軌道干線和新區軌道旅游專線。規劃新區范圍內軌道線網總長度為360公里,平均線網密度0.55公里/平方公里。

      1.新區軌道快線

      規劃4條新區軌道快線,構成“一橫三縱”的軌道交通主骨架網絡,總長約180公里。

      K1線:經新津站、正興鎮、天府鐵路新客站樞紐、興隆鎮、合江鎮,穿越龍泉山后到三岔湖旅游集散中心、三岔鎮,規劃區范圍內長約47公里;

      K2線:經公興鎮、黃龍溪旅游集散中心、牧馬鎮,向北與成都市區5號線連通,全長約30公里;

      K3線:接成都市1號線南延線向南,經天府鐵路新客站樞紐、籍田旅游集散中心至視高鎮,全長約39公里;

      K4線:經龍泉旅游集散中心、柏合、太平鎮、南部現代農業科技功能區、黃龍溪旅游集散中心至鄧雙城際站,全長約64公里。

      2.新區軌道干線

      規劃軌道干線共8條,規劃區范圍內總長約135公里。

      G1線:自龍泉驛向西經新興鎮至西航港街辦,與成都市8號線連接,繼續向南沿成雅高速西側用地至鄧雙城際火車站,全長約39公里;

      G2線:自籍田旅游集散中心向北沿K3線東側用地,與成都市6號線連通,繼而向西經公興鎮、黃甲鎮至雙流機場,并與成都市10號線連通,全長約37公里;

      G3線:沿高端服務功能集聚帶西側用地,向南經正興鎮、煎茶鎮,繼而向東至龍泉山西麓,全長約23公里;

      市區10號線:自市區3、7號線的紅牌樓站,向南連接雙流機場;線路全長10.2公里,其中新區范圍內約7公里;

      市區8號線:北起龍潭鄉,向西南方向經十里店、萬年場、倪家橋等居住集中片區后與市區5號線連接,并向西南方向延伸至雙流的大學園片區及臨空經濟區;線路全長36.1公里,其中新區范圍內約7公里;

      市區6號線:北起郫縣組團,向南串聯西南交大犀浦校區,途經茶店子餐飲片區后與市區5號線,繼續向南經白馬寺、梁家巷、牛王廟、九眼橋片區至高端服務功能集聚帶東部,末端在新區的行政、文化中心與G2線連通;線路全長55.2公里,其中新區范圍內約9公里;

      市區11號線:自市區6號線的四川大學站,向東南方向經沙河橋,三圣鄉、龍華寺到達龍泉驛經濟開發區南部并與K3線連通;線路全長20公里,其中新區范圍內約8公里;

      市區2號線:西北部起于犀浦,向東南方向經茶店子客運站和蜀漢路、黃忠大道片區,連接天府廣場及成都東站,終至龍泉旅游集散中心;線路全長44公里,其中新區范圍內約5公里。

      3.新區軌道旅游專線

      旅游專線:在龍泉山東側的“兩湖一山”國際旅游度假區,由南向北經高家大佛旅游區、三岔湖生態休閑度假區、武廟濕地公園、五指濕地公園、龍泉湖濕地公園,并分別與新區軌道快線K1線以及成都市區2號線連接。旅游專線全長約45公里。

      4.場站規劃

      規劃在每條線路兩端分別設置車輛段及停車場,車輛段用地規模控制在20~40公頃;停車場用地規模控制在10~15公頃。

      第65條 常規公共交通

      1.系統構成

      規劃公交線網由公交骨架快線、公交普通干線以及公交普通支線三級線路構成。

      2.發展目標

      規劃天府新區常規公交出行占全出行方式比例的目標為:近期2015年為12%,中期2020年為15%,遠期2030年為20%。

      第66條 出租車

      遵循“總量控制、逐步發展、高效管理、提高品質”的發展原則,出租車總量2020年控制在8000~10000輛,2030年控制在11000~13000輛。

      實行高效的出租車運營管理模式,建立智能化的調度和信息管理系統,降低出租車的空駛率,提供高品質和多樣化的出租車出行服務。

      第67條 停車設施

      建立天府新區分區差別化的建設項目車位配建指標,強化對建設項目配建停車場用地的控制和監管;建立完善合理的停車收費制度,鼓勵社會資金投資公共停車場的建設,鼓勵地下停車庫或立體停車樓的建設;重視自行車停車場的建設和管理,建設完善的自行車停車設施。

      第68條 慢行交通系統

      以新區的城市道路為依托,建立與新區土地利用相協調的非機動車廊道;結合新區內錦江、鹿溪河、江安河、三岔湖等濱水岸線建設步行帶,形成特色景觀步行系統;按照“快慢分行、人車分離”的原則,建立完善的地面和立體人行及自行車過街設施。

      第69條 旅游交通

      承擔以天府新區為核心,面向成渝及川南地區的區域性旅游組織和集散職能,合理配置連接區域性旅游目的地的快速交通和慢行交通資源,建立包括分級的旅游集散中心、軌道旅游專線、觀光巴士線、綠道、景區道路等在內的旅游交通體系;

      規劃雙流機場和天府鐵路新客站2個一級旅游集散中心和雙流、龍泉、三岔湖、籍田、黃龍溪5個二級旅游集散中心,覆蓋新區所有的功能區,并與新區軌道線、快速路和綠道系統緊密連接。

      第70條 交通管理

      按照國際水準的城市交通管理標準,綜合交通需求管理(TDM)、交通系統管理(TSM)、智能交通系統(ITS)的先進交通科技手段,實行高標準、高水平的天府新區城市交通管理,在新區范圍內全面實施慢行和公共交通優先。

    第71條 應急交通

      第72條 交通污染治理

      加強污染源的管理,通過立法提高機動車排放標準,鼓勵清潔燃料使用和環保型車輛的推廣,控制交通污染物的總體排放水平;通過應用新的交通科技手段,降低道路交通的噪音、震動和污染物的擴散,構建生態友好型的新區交通環境。

    第13章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

      第73條 地下空間發展目標

      按照建設緊湊、集約型城市的要求,通過地下公共空間、交通、市政和人防等系統的統一規劃建設,構建功能齊全、安全方便、環境優美的地下空間體系,有效提高城市空間利用效率,完善城市功能。

      第74條 地下空間規劃布局和功能

      1.空間布局

      以軌道網絡為骨干線路,以各級公共中心和軌道站點為重點,以人行連通道為紐帶,建立點、線、面相結合,不同功能、不同規模的地下空間布局結構。

      結合高端服務業的布局,規劃沿天府大道設置新區的主要地下空間密集帶,并在高新區大源金融商務區、RBD游憩商業區、天府鐵路新客站北側總部商務區形成3個地下空間密集區。各功能區內的地下空間結合軌道站點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設置1-2處地下空間集中區。

      2.使用功能

      地下空間可用于安排軌道、地下人行設施、地下市政設施、地下人防設施、地下停車庫、地下道路、地下商業服務及文娛設施等功能。

      第75條 分區管制策略

      依據用地性質、區位和開發利用要求的不同,將地下空間分為儲備區、重點開發區和一般開發區,實施差異化的分區管制策略。

    第14章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

      第76條 按照規劃人口的上限650萬人控制和預留市政基礎設施,構建安全、高效、適度超前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

      第77條 倡導低碳、生態和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模式,積極推廣和應用三網融合、中水回用、雨洪資源綜合利用、固廢綜合利用等具有前瞻性的工程技術手段,提高天府新區基礎設施的服務水平。

      第78條 全區統籌,打破行政界線,在新區范圍合理配置基礎設施,推進城市間重大基礎設施配套、銜接和共建共享。

      第一節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第79條 規劃目標

      按照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要求,對天府新區及周邊范圍內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高效利用、綜合治理、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

      第80條 水資源供需平衡

      近、中期規劃區內及都江堰供水量可以滿足規劃區生產生活用水需求,遠期應適時推動“引大濟岷”工程。

      第81條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1.推行清潔生產,按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制定相應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減少廢污水排放,保證水質,確保飲用水水源達標率100%。

      2.按照高等節水水平中各項用水指標,對區域內工業企業、農業發展實行結構調整,逐步控制用水總量。

      3.提高區內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制定污水和雨水綜合利用策略和管理辦法,鼓勵截留利用雨洪資源。

    第二節 供水工程規劃

      第82條 規劃目標

      構建完善的城鄉供水體系,實施分質供水,實現高效、安全、經濟的自來水供給;至2030年,城市建設區供水普及率達到100%,鄉鎮及農村新型社區供水普及率達到95%。

      第83條 用水需求

      至2015年規劃區需水量為209.8萬m3/d;至2020年規劃區需水量為405.4萬m3/d,至2030年規劃區需水量為549.9萬m3/d。

      第84條 水源

      規劃區水源來自岷江水系,由都江堰水利樞紐統一調配。水廠取水口設置在東干渠、江安河、走馬河、金馬河以及龍泉湖、三岔湖、張家巖水庫。

      第85條 給水廠規劃

      龍泉山以西片區由金馬自來水廠、江安自來水廠、東風自來水廠聯合供水,供水規模分別為90萬m3/d、130萬m3/d、130萬m3/d;龍泉山以東片區由龍泉湖水廠、三岔湖水廠、張家巖水廠獨立供水,總供水規模為10萬m3/d。

      第86條 供水管網

      1.龍泉山以西區域輸水干管沿主要干道敷設,形成串聯各組團的區域干管環網系統,并與成都市中心城區供水管網連通,形成大區域聯合供水系統。

      2.龍泉山以東區域結合各組團布局,沿主要城市道路修建輸配水干管系統。

      第87條 飲用水水源保護

      根據水廠取水口位置和水源保護區相關要求,在東風渠、江安河、走馬河、金馬河、龍泉湖、張家巖水庫、三岔湖劃定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并按照各級法律法規,分級實施嚴格的飲用水源地保護措施。

      第88條 工程保障措施

      加固、加高東風渠總干渠局部渠段;整治完善東風渠、江安河沿線泄洪通道;根據需要適時推動引大濟岷工程,解決遠期用水需求。

      第三節 污水工程規劃

      第89條 規劃目標及原則

      堅持系統規劃、雨污分流、流域治理、集分結合、因地制宜、分期實施的原則;至2030年,城市建設區污水管道覆蓋率達到95%以上。

      第90條 污水量

      至2015年規劃區污水量為162萬m3/d,2020年為311萬m3/d,2030年為417萬m3/d。

      第91條 排水體制

      新區內城鎮按照雨污分流制建設或改造雨污排放系統,農村新型社區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第92條 污水處理設施規劃

      1.按照適當集中、相對分散的原則新建或改造污水處理廠。根據各功能區的地形及區域開發情況,在城市建設區規劃新建多個污水處理廠,總污水處理能力達到382萬m3/d。

      2.離城市距離較近的鄉鎮與農村新型社區接入城市污水管網系統,實現區域污水集中處理達標后排放;在污水處理廠不能覆蓋的區域,自建小型污水處理站或采用生態化污水系統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

      3.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不低于《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一級A排放標準。

      4.按照“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資源化”的原則,對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進行妥善處理和處置。

      第93條 工業廢水與醫療污水

      排入市政管網的工業廢水和醫療污水,應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及相關排放標準。

    第四節 雨水工程規劃

      第94條 規劃目標

      建成與區域城鎮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雨水管道系統,城市建設區雨水管網平均覆蓋率達到95%以上,形成完整的雨、洪水截、導、蓄、排系統。采用多種方式實現雨水的資源化利用。

      第95條 雨水排水設施規劃

      1.改造舊的溝渠和排水能力不足的管道,加快新建區雨水排放系統建設,疏挖各個組團內主要的排水河道,建成完整、通暢的雨水排放系統。

      2.對原有管道系統進行改造,增加初期雨水截流設施;新建雨水管道應設置初期雨水截流,減小對河道水體的污染。

      3.加強雨水口、排水管道、排水泵站、排水出口等雨水設施的維護和管理,確保其發揮應有的排水能力。

      第96條 雨洪綜合利用

      重視雨水滲蓄工程建設,制定技術規范,推廣雨洪利用技術。廣泛采用修建蓄水池、綠地滲濾、透水鋪裝等措施,在滿足防洪要求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將雨洪資源就地截留利用或補給地下水。

      第五節 再生水工程規劃

      第97條 規劃目標

      將城市中水納入水資源統一調配,將中水回用系統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至2015年,再生水利用率達10%;至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達20%;至2030年,再生水利用率達30%。

      第98條 再生水廠

      結合區域內主要污水處理廠建設城市再生水廠,至2030年再生水生產能力達到125萬m3/d。

      第99條 再生水管網系統

      分區敷設再生水管網系統,分區內再生水管網采用“環狀+枝狀”的布設方式,再生水供水干管沿城市主干道敷設。

      第六節 電力工程規劃

      第100條 規劃目標

      結合天府新區用地布局,合理利用電源,科學確定用電規模,改善供電系統,控制和預留變電站輸電通道,建成布局合理,高效集約,安全可靠的供電輸配網絡。

      第101條 用電需求

      天府新區近期2015年用電需求為520萬kW,中期2020年用電總需求為880萬kW,遠期2030年用電需求為1040萬kW。

      第102條 電源

      用電依靠外部電源供給,未來大渡河、岷江流域的水電站是天府新區電網的主供電源。

      第103條 電網

      1.天府新區電網電壓等級分為500kV、220kV、110kV、10kV、380V/220V五個等級。

      2.保留現狀2座500kV變電站,規劃新增3座500kV變電站(含新津原規劃500kV變電站),納入成都市域500kV電網,形成500kV雙環結構。

      3.保留現狀5座220kV變電站,規劃新增28座。

      4.完善110千伏配電網,共規劃110kV變電站109座。

      第104條 走廊控制

      天府新區城市建設區110kV及以上電力線均采用地下電纜隧道方式進行建設。地下電纜隧道防護帶寬度控制要求為:單線隧道防護帶各控制寬度為2.5m,同一走廊雙線隧道防護帶各控制寬度為5m。電力隧道建議沿主電力通道道路兩側防護綠地內建設,宜與道路同時建設。除城市建設區外,電力線主要以架空線為主。

      單獨設置的高中壓輸配電架空線走廊(單桿、單塔架空線)寬度控制如下:

      550kV:兩側防護帶各控制寬度37.5m;

      220kV:兩側防護帶各控制寬度20m;

      110kV:兩側防護帶各控制寬度15m。

      第七節 燃氣工程規劃

      第105條 規劃目標

      形成以高壓燃氣干線為骨架,集門站、調壓站及各級輸配管網為一體的燃氣系統。

      第106條 生活用氣標準

      天府新區居民生活用氣指標為0.4m3/人?日,氣化率為100%。

      農村居民耗氣定額為0.30Nm3/人?日,氣化率為60%。

      第107條 用氣需求

      天府新區近期2015年用氣需求為16.4億Nm3,中期2020年用氣需求為23.4億Nm3,遠期2030年用氣需求約為30.4億Nm3。

      第108條 氣源

      天府新區氣源主要來自川西北、川中、川東及周邊地區的油氣礦,主要由新威青線、北內環支線、南干線西段復線三條長輸干線供氣。

      第109條 門站

      保留《成都市燃氣設施規劃》確定的平橋門站和煎茶門站,煎茶門站供氣規模規劃提升至500×104Nm3/日;另新增規劃1座太平門站,供氣規模均為500×104Nm3/日。

      第110條 儲氣設施

      儲氣方式采取高壓、次高壓儲氣管道進行儲氣。

      第111條 管網

      規劃壓力級制采用高壓、次高壓和中壓三級管網系統。

      依托繞城高速路、第二繞城高速路和成渝高速路沿線高壓干管,新建成雅支線、成自瀘支線(至玉成分輸站)兩條高壓干管,共同構成兩條環形高壓輸儲氣管網。結合天府新區各功能片區,沿紅星路南延線、雙黃路等和沿老成渝路、北干道等規劃兩條環形次高壓輸儲氣管網以及9條次高壓支線。

    第八節 通信工程規劃

      第112條 規劃目標

      打造光域天府、無線天府和智能城市,實現三網融合。

      第113條 通信需求

      天府新區近期2015年電信需求244萬線、移動通信需求358萬線,中期2020年電信需求413萬線、移動通信需求605萬線,遠期電信需求488萬線、移動通信需求715萬線。

      第114條 通信設施

      規劃新增17座單局容量為30萬門的交換局。

      第115條 郵政設施

      保留現狀航空港郵政樞紐,結合天府鐵路新客站新增一處郵政樞紐。規劃共設置郵政局所176處,其中設置郵政支局13個。

      第116條 有線廣播電視

      加快有線廣播電視專用網的建設,95%的新城—鄉(鎮)、65%的鄉(鎮)—村實現干線的光纖傳輸,基本形成城鄉一體化的光纜聯網。

      第九節 環境衛生工程

      第117條 規劃目標

      1.建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環境衛生設施體系,環衛設施建設、運行和管理水平達到國際中等發達城市水平。

      2.天府新區生活垃圾全量焚燒,實現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實現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分類清運和分類處理。

      第118條 生活垃圾收運及處理設施

      1.天府新區規劃生活垃圾產生總量約6420噸/日。

      2.天府新區規劃8座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

      3.在保留《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中規劃確定的4處垃圾焚燒發電廠外,規劃在天府新區增加2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分別位于雙流南部與仁壽交界處和三星鎮以東區域,設計處理能力均為2000噸/日。

      4.垃圾運輸通道:成仁快速路、貨運大道、國道213(成仁路)、新大路(新津-黃龍洗-籍田-大林)、華龍路、華牧路(局部)、新川藏路等作為天府新區范圍內連接垃圾處理設施的垃圾運輸主要通道。

      第119條 醫療垃圾處理設施

      醫療垃圾單獨收集、運輸和處理。根據需要擴大成都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長安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規模,使其處理能力達到100噸/日。

      第120條 有毒有害垃圾處置設施

      天府新區范圍內有能力處理的有毒、有害垃圾統一集中至龍泉驛區萬興鄉成都市危廢處理中心處理;不具備處理條件的有毒、有害垃圾采取固化封存處理;除此之外的有毒、有害垃圾外運至全國性處置中心處置。

    第15章 環境保護規劃

      第121條 總體目標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提升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作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條件,建立統一、高效、協調的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全面提高環境保護水平。到規劃期末,全區環境質量全面達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基本實現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新區的目標。

      第122條 水污染控制

      水環境方面,按水體環境容量實施水污染物的總量控制。到規劃期末,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區內的河流水體力爭全面達到III類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城市建成區內中水回用率達到30%。

      第123條 大氣污染綜合控制

      大氣環境方面,在實施排放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按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行濃度控制。規劃期末,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排放強度明顯下降,天府新區全年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和好于二級標準的天數大于330天。

      嚴格控制機動車排氣污染。推動車牌號碼自動識別系統建設,嚴格實施在用車排氣污染檢測合格憑證管理,強化和提升在用車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控制在用車的污染排放。


      第124條 噪聲污染控制

      聲環境方面,環境噪聲得到有效控制,交通噪聲污染有明顯改善。

      控制交通噪聲。按噪聲水平實行機動車分區限時通行管理;推廣低噪路面及材料,強化交通噪聲敏感點噪聲綜合防治措施,采取建設聲屏障和建設防護林帶等措施減輕噪聲污染。

      防治工業噪聲。新建工業企業應盡量遠離醫院、學校、居住區等敏感點。對高噪聲設備進行隔音或消音處理,減少工業噪聲外泄;加大對工業噪聲污染源的環境監管力度,限期治理不達標的工業企業噪聲源,嚴格征收噪聲超標排污費。

     

      第125條 電磁污染防治

      加強無線電空域管理,合理規劃各類無線電臺、站的選址和通道,保護空域環境。在生活居住區禁止新增產生無線電干擾的射頻裝置。已建或確有必要建設的射頻裝置應采取控制電磁輻射污染的有效防護措施。

      城市建成區內無線電發信機最大輸出功率不得超過100瓦,并不得設置500瓦以上非通信電磁輻射設備。

      第126條 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

      到規劃期末,天府新區城市建成區內危險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醫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達到100%。

     第16章 城市公共安全與綜合防災規劃

      第一節防災體系規劃

      第127條 防震減災

      1.天府新區城市建設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各鎮鎮區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其它區域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

      2.提高公共建筑如中小學、體育場館、文化場館、劇場、大型商業等建筑抗震能力。加強供水設施、電力設施、燃氣設施、通訊設施、交通設施等生命線工程的地震防護,并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和保障措施。

      3.規劃天府新區防震減災指揮中心,位于天府新城。

      4.對龍泉山斷裂帶活斷層精確定位,并加強沿線抗震設防措施建設。

      第128條 防洪

      1.防洪標準

      城市建設區:按200年一遇設防。

      小城鎮鎮區:按50年一遇設防。

      農村新型社區:按20年一遇設防。

      部分區域根據重要性和人口規模可按照國家規范適當調整設防標準。

      2.主要河道設防要求

      錦江、岷江城區段、江安河城區段按200年一遇設防。

      岷江非城區段和鹿溪河城區段按100年一遇設防。

      東風渠、鹿溪河非城區段、其余河流城區段按50年一遇設防。

      第129條 消防

      1.消防安全規劃

      天府新區范圍內易燃易爆工業危險物品工廠、倉庫等布置在城鎮邊緣且遠離城鎮和人口聚居地的獨立安全地區,并在安全上作重點防護,完善消防設施和安全管理。

      現有城鎮建設區內大型易燃易爆危險品工廠、倉庫應限期遷出城鎮或就地改變生產、使用性質。

      近期天府新區范圍內危險品單位逐步搬遷至龍泉洪安鄉危險品倉儲區;遠期在規劃區東部、雙流太平鎮以東臨龍泉山脈規劃新建危險品倉儲區。

      危險品運輸通道:繞城高速路、第二繞城高速路、成雅高速路、成仁快速路-成自瀘高速路、成渝高速路、龍泉山西側山前路等。

      7.消防通信:天府新區范圍內采用集中接警處理方式,接警中心位于天府新區消防指揮中心;天府新區消防指揮中心與成都市中心城消防指揮中心設置聯系專線和無線通信網;天府新區消防指揮中心到各個消防站間設立至少2對火警調度專線,并與生命線工程及救助單位之間各設1對聯系專線。

      第130條 人防

      1.人防標準:天府新區為國家一類人防重點城市,特級防空重點保衛目標。

      2.人防工程分區:天府新區城市建設區為甲類人防工程區域,其它區域為乙類人防工程區域。

      3.人防工程:按照“統一組織、平戰結合、分區設防、分片防護”的原則,依據四川省人防辦公室《關于修訂城市防空襲方案的通知》確定戰時留城人員比例、分類及相應配套工程。

      第131條 地質災害防治

      加強龍泉山地質災害嚴重區域的工程治理,防止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潛在災害的影響。

      劃分城市地質災害易發分區,確定地質災害點防治等級。項目建設根據所處區位及地質條件,預先進行地質災害評估。

      第二節避災體系規劃

      第132條 避難場所規劃

      1.規劃設置Ⅰ類、Ⅱ類、Ⅲ類應急避難場所,其中:

      Ⅰ類每處用地面積不小于20萬m2;

      Ⅱ類每處用地面積不小于1萬m2,人均有效面積不小于2.0m2;

      Ⅲ類每處用地面積不小于2000m2,人均有效面積不小于1.0m2。

      2.規劃選址

      (1)Ⅰ類避難場所主要在城市建設區外圍的各個方向布局。

      (2)Ⅱ類避難場所主要結合公園、大型廣場、高校、室外體育場等進行布局,服務半徑為1-2公里為宜。

      (3)Ⅲ類避難場所主要結合居住區綠地、廣場、中小學操場等進行選址布局,服務半徑在1公里以內。

      3.天府新區規劃避難場所個數共960個,其中Ⅰ類、Ⅱ類、Ⅲ類避難場所分別為15個、220個、725個。

      第133條 避難疏散通道

      1.分級:規劃疏散主通道、疏散次通道、疏散支路三個層級。

      2.疏散通道規劃要求

      城市建設區與周邊非建設區域應保證有兩條或兩條以上疏散主通道聯系,便于中長距離疏散及救援。

      Ⅰ類避難場所應與兩條或兩條以上疏散主通道或疏散次通道聯系。

      Ⅱ類避難場所應與兩條或兩條以上疏散通道相連。

      Ⅲ類避難場所應與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疏散通道相連(疏散支路為主)。

      特殊公共設施,如醫院、消防站、應急指揮中心、對外交通樞紐等應至少與一條或一條以上疏散主通道或疏散次通道聯系。

    第17章 分期建設規劃

      第134條 近期(2010-2015):快速起步、重點突破

      以國家級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成都經濟技術開區為依托,基礎設施先行,高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及高端服務業快速推進。

      重點推進高端服務功能集聚帶、龍泉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區、空港高技術產業功能區的建設,并啟動新津-彭山、雙流-仁壽、兩湖一山三個合作區建設。

      規劃近期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約350平方公里,比現狀增加160平方公里。其中成都新增145平方公里,眉山新增12平方公里,資陽新增3平方公里。

      第135條 中期(2016-2020):全面鋪開、形成框架


      重點打造東南部創新研發功能區,與北部的金融商務中心和總部商務中心共同形成完善的高端服務功能集聚帶,并基本完成兩翼產業帶和兩湖一山地區的建設,基本建成國際化現代新城區。

      規劃中期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約500平方公里,比近期增加150平方公里。其中成都新增143平方公里,眉山新增5平方公里,資陽新增2平方公里。

      第136條 遠期(2021-2030):優化提升、持續發展

      

      規劃遠期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約650平方公里,比中期增加150平方公里。其中成都新增142平方公里,眉山新增5平方公里,資陽新增3平方公里。

      第137條 近期實施重點

      重點推進天府新城、龍泉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區、空港高技術產業功能區的建設,并同步啟動新津-彭山、雙流-仁壽、兩湖一山等多個合作區建設。啟動項目主要以高端服務功能、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生態環境建設等四個方面為重點。

      1.集聚高端服務功能:以天府新城為重點,包括新川科技創新園、金融總部商務區、麓湖高端服務功能集聚區等項目,加快總部、商務、研發、文化、會展等主體功能建設。

      2.落實重大產業項目:以空港高技術產業功能區和龍泉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區為重點,加快集聚汽車研發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項目,主要包括國家汽車自主創新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園、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國家民用航空研發中心、創新孵化基地等。

      3.構建現代高效的支撐網絡:加快支撐系統建設,包括交通樞紐、骨干路網等重大交通設施項目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

      (1)交通設施項目

      交通樞紐:建設成渝客專龍泉驛站,啟動天府鐵路新客站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

      高速公路與城市快速路:加快第二繞城、成自瀘高速建設;啟動龍新快速路、元華快速路、紅星路南延線北段、雙簡快速路、三岔湖旅游快速路等骨干道路系統建設。

      軌道交通:K1線一期(新津站至龍泉山西麓,長約32公里)、K3線一期(北接成都市區1號線,南至煎茶鎮,新建段長約11公里)、G2線一期(北至雙流機場,南至煎茶鎮東,長約27公里)、市區6號線(新區范圍內長約9公里),全長約79公里。

      (2)市政基礎設施項目

      給水設施:啟動江安水廠、金馬水廠、東風水廠等3個水廠的一期建設工程,規模分別達到70、40、40萬噸/日,

      排水設施:分別啟動在空港高技術產業功能區、成眉戰略新興產業功能區、南部現代農業科技功能區、龍泉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區的新建污水處理廠工程,處理規模分別為40、15、15、20萬噸/日。

      電力設施:啟動新津500kV變電站和區內17個220kV變電站的建設。

      燃氣設施:啟動煎茶、平橋門站的建設和高壓燃氣管線的敷設。

      4.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以三岔湖、龍泉湖為重點提升“兩湖一山”的生態和旅游功能;依托三圣花鄉和黃龍古鎮完善兩大綠楔的生態保育和高端服務功能;保護和優化沿錦江、成都198和元華路兩側綠廊,構建游憩綠道。

    第18章 規劃實施保障措施建議

      第138條 天府新區總體規劃是指導新區發展建設的戰略性規劃,成都、眉山、資陽三市應將天府新區總體規劃內容納入各自的城市總體規劃,按法定程序上報審批。

      第139條 以總體規劃為指導,加快區域內的分區規劃編制工作,組織成都、眉山、資陽三市分別編制各行政區內的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工作。盡快確定先期啟動區,為建設實施做好準備。

      第140條 提高項目準入門檻,鼓勵支持創新型項目、綠色環保型項目、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項目落戶天府新區。嚴格控制高耗水的產業,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鼓勵產業集中化、園區化,并逐步外遷與園區規劃定位無關的產業以及地均產出低、附加值低的產業。

      第141條 明確領導體制,統籌推進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議,成立四川天府新區規劃建設委員會,作為省委、省政府領導天府新區規劃建設的專門機構,在此基礎上,形成“1+3”規劃建設領導機制,即四川天府新區規劃建設委員會框架下的三市建設委員會。

      第142條 創新體制機制,盡快形成規劃引導、省市聯動、區域合作的工作格局。加快及時出臺與此相應的措施,對新區規劃、重大項目和產業布局進行指導、協調、監督,進一步明確規劃建設責任主體,深化合作,促進天府新區建設有序、高效推進。

      第19章 附則

      第143條 本規劃成果包括規劃文本、規劃圖紙和附件(說明書和專題研究報告)三部分。

      第144條 本規劃成果由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解釋。

      第145條 本規劃自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之日起生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中文字幕AV无码一二三区电影| 成人国产片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伊人| 做暖暖视频在线看片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色欲久久人妻内射|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国产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网址|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 |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麻豆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中文第一字幕|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妓女 | 国产美熟女乱又伦AV果冻传媒|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欧美乱码伦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XXX|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长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免费日韩中文字幕高清电影 | 小12萝8禁用铅笔自慰喷水|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爽| 成人无码视频97免费| 色欲国产精品一区成人精品|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对白| 又大又硬又爽18禁免费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日韩内射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国产初高中生真实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