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澤學校師生家長活動合影
11月13日至14日,重慶市忠縣布澤學校2015年秋“家校同樂” 親子活動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名家長與布澤學校師生,一起觀看學生學習成果展示,感受國網忠縣供電公司送來的溫暖;參加“樂玩杯”趣味運動會,回歸童年時代;體驗課堂拍賣會,與孩子同樂學數學;一起遠足游玩和燒烤野餐活動,體會陪伴孩子的辛苦和樂趣。
這次親子活動體現了伏羲教育“家校一體,孩子、老師、家長共同成長”的辦學思想,讓我們成年人也回歸童真心態,留住親子同樂的美好時光。
國網忠縣供電公司送溫暖 布澤伏羲娃展才藝表感恩

葫蘆絲演奏《我們是幸福的伏羲娃》

集體吟誦《沁園春.長沙》
13日上午,國網忠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鐘美華同志,攜10多名青年志愿者走進忠縣布澤學校送溫暖。他們免費為學校挪移電線桿,整改用電線路,解決電源設備。青年志愿者為老師家長和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電力安全知識課。
13日上午10點,布澤伏羲娃開始展示才藝,感恩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厚愛。大主持人黃強老師介紹情況后,小主持人徐藝菲和陳政宇就上場了。聲音雖稚嫩,卻也沉著應對。看看咱們伏羲娃豐富的才藝展示:
一曲《我們是幸福的伏羲娃》葫蘆絲表演,為聯歡會拉開了序幕。
接著幼兒班的小朋友跟著音樂韻律朗讀《弟子規》;
一年級孩子們穿著漢服表演《三字經》舞蹈,表現了童趣和國學經典的韻味;
三年級身著藍色唐裝朗誦《沁園春.長沙》,抑揚頓挫,激情昂揚;
六年級穿著藍色唐裝,用古韻吟誦諸葛亮寫的《誡子書》聲情并茂;
手語舞蹈《感恩的心》,讓全場互動,相互感恩;
武術表演《精忠報國》,更是精彩不斷,音樂響起,孩子們前滾翻、后滾翻、倒立、劈叉、踢腿、武術套路等,一個比一個精彩;
葫蘆絲表演《月光下的鳳尾竹》,悠揚婉轉、情思細膩、讓整個互動活動在輕松愉快中飛躍。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臺上臺下齊誦《孝經》,感恩父母祖宗。
國網忠縣供電公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愛心伴孩子成長”,代表們還當場為布澤學校孩子們贈送書包、手套、文具盒、體育用品等共計100多件物品,然后全體合影留戀,為愛心活動留下了永恒的記憶。

國網忠縣電力公司與布澤學校師生家長大合影
“樂玩杯”趣味運動會 家長嗨翻天 孩子啦啦隊

心心相印比賽,這兩位爸爸好投入喲!

啦啦隊表情各異!

心心相印!

袋鼠跳比賽,這位媽媽脫了外套上陣!
秉承伏羲教育 “認真地學、快樂地玩”的理念,13日下午布澤學校開展“樂玩杯”家校趣味運動會。年輕的尚運老師負責主持,家長分組比賽,孩子們當啦啦隊,手里拿著自己制作的旗子、彩棒、標語,揮舞著、歡呼著,非常拉風!
比賽項目有“跳房子、心心相印、摸石過河、袋鼠跳”四個項目。全校家長共分為6個組,分別進行比賽,同樣的人數,以完成任務時間短者取勝。
跳房子本來是單腳從1跳到9過關一人,必須按順序走,壓線出線、腳落地均需重來。考慮家長們的體力和技巧,此次比賽只畫了4個格子,讓家長回歸童年。
心心相印就是背夾球,兩人背靠背將皮球夾著,一個來回給下一組隊友,全組用時最少為第一名。
摸石過河,每人三塊火磚,雙腳站兩塊,手拿一塊,不停地轉換搭橋前進,一個來回給隊友接龍,手腳碰到地面從起點重新開始。
袋鼠跳,比賽開始后,第一個人必須迅速地把袋子套在腿上,然后提著袋子,像袋鼠一樣跳一個輪回,換給隊友接龍。
拍賣會上見風采 窺見孩子金錢觀
伏羲教育把經典、武術、書法等中華傳統文化當必修課,體制內語文、數學等課程為輔。“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語文的教學和成果,大家都不擔心。六年級的數學,是一般家長都擔心得比較多的。布澤學校六年級數學課尚運老師,摸索出“學生自學+老師點撥+數學達人講解”的教學模式,很快讓數學課走上了正軌。同學們為了競選上“數學達人”,上臺講課并獲得積分,竟然紛紛加緊自學,請教老師,形成了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六年級另外一種特色數學課,就是每周的拍賣會。13日晚上,我們家長有幸見證奇跡。尚運老師充當拍賣師,手持一塑料鏟子,揮舞著當拍賣捶。他從學校圖書館選取了幾本課外書:泰戈爾的兩本書,朱光潛的書一本,曹禺的一本,黃宗羲的書一本,加上汶汐父母帶來的文具盒、七巧板、魔方、文具袋等學習用品和玩具。
產品拍賣完后,開始拍賣座位,有同學把此前買的前排座位拍賣出去后,又購買后面的位置。拍賣后,如果有誰沒有座位,就要向主人每周付50個積分的租金。聽老李老師講,為了節約積分,有孩子不租位置,也不去向主人討價還價,竟然在地板上墊上厚紙殼坐著上課一周,也非常認真,不帶慍色。后來,老師撮合了雙方,“房東”適當降價,“房客”討價還價,以一周30個積分的租金成交。為了“懲罰”吝嗇者,再不租座位或者買座位的,就要被“政府”強制到最后一排的“公租房”去,還得每周付80個積分的“租金”。
“陶藝斗,我叫你幫忙哄抬價格,你怎么就不吭聲呢?”前排一個男孩,既哀嘆又惋惜地說。呵呵!孩子真是心直口快,想什么就說什么。為了自己的座位拍賣到較高的價格,孩子們居然動起了各種心思。整個活動,舉牌聲、笑聲、嘆息聲、鼓掌聲不亦樂乎!
徒步登臨望水古鎮 磨礪意志 認識自然

登山的長龍,一眼望不到頭!

這個好吃,您試試!家人之間,好親熱喲!

母子在密談什么呢?

燒烤小師傅們上戰場了!


童趣的沙雕!
14日,布澤學校全體師生家長乘車到吊鐘壩。在一棵三人才能合抱的黃桷樹下分班級集合,周明老師再次講紀律要求。隊伍按學前班希望隊、一年級幸福隊、二年級快樂隊、三年級團結隊和成才隊、六年級夢想隊的順序,單行列隊開始登山。各隊有隊旗,最開始按高矮順序扛旗,如果第一旗手出現失誤,第二旗手補上。六年級李尚擎和張檬月同學,自告奮勇地背音響走在大隊伍中間,供領隊老師全程使用。
沿途見到長輩,孩子們都要主動問好。老師家長,也會介紹路邊的植物:老蛙針,可以入藥,熬水喝防止高血壓;見到黃菊花,就想到“采菊東籬下”的詩句,孩子們就接“悠然見南山”;見到杉樹,就想到謎語“一根樹兒高又高,周身別滿殺豬刀”;見到農戶收獲了的黃豆和豆萁,就想到曹植的《七步詩》,引導孩子們馬上接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旁邊還有打黃豆的連蓋,秦老師馬上去示范操作方法;見到游玩的鵝群,馬上集體吟誦唐朝著名詩人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見到松樹、柏樹,老師會說:“歲寒而知什么之后凋?”孩子們,就會答應:“松柏!”
我們還認識了茶樹、金邊蘭、紫羅蘭、蠶豆等植物。真是很美妙的自然實踐課!正真體現了伏羲教育內容之一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布澤學校體現得淋漓盡致。
大家一路歡聲笑語,一路就地學習,有的孩子互動積極,還收獲了領隊老師介紹后送出的植物標本作為禮物。期望到集中的場合后,孩子能夠復述老師介紹過的自然知識,分享給其他同學。練習了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增長了自然科學知識。因為時間關系,這個環節此次活動沒能進行。
一路登臨山頂,到達望水古鎮。好多家人都已經汗流浹背,平時訓練有素的伏羲娃們,卻還精神飽滿。
師生父母齊上陣 燒烤美食大比拼
親,你吃這個試試!親如姐妹!

小小理發師,工作好認真喲!

技術還是有點勉強,汶汐爸爸趕快來救場!

堅守崗位的“火頭軍”——柯懿的爸爸!鍋里是竹筒飯,想吃不?

黃老師,很認真地守護火爐!

一人守一個,大家才有竹筒飯和稀飯吃!

小小燒烤師傅——代鑫上陣,媽媽在旁邊靜靜觀察!好期待的樣子!

這對母女一邊玩沙雕,一邊聊天呢!中英混血女孩,好漂亮的!


森林大氧吧,孩子們的天堂!吊床上躺著,好愜意喲!
大部隊到達時,先期到達的后勤組楊群芳老師和部分開車的家長,已開始生火準備燒烤。各班級分組燒烤,老師父母們很是積極,孩子們也不閑著。架燒烤架、燒炭火、串烤食物、撒佐料……忙得不亦樂乎;肉串、米豆腐、紅薯豆腐、豆腐干、土豆串……美食在翻烤,香味在彌散,愛心在散播。
著急被美食誘惑,原計劃的班級互動游戲,被迫取消。王柯懿的爸爸一直堅守“火頭軍”崗位,燒火煮熱竹筒飯,旁邊還有熱乎乎香噴噴的稀飯。李尚擎父子更是堅守崗位,負責燒烤奉獻,自己卻很少吃。檬月拿著代鑫爸爸帶來的理發工具,四處尋找需要服務的對象。結果,只有嘉俊配合他,給予他服務的機會。技術很勉強,汶汐爸爸急忙上陣救場。
燒烤美食出爐,孩子們不僅自己吃,還要先用筷子喂到老師父母長輩的嘴巴里。師生、父子、母女、兄弟姐妹間,相互喂食,讓忙碌的家人也能先嘗為快。
前半段時間,多是父母動手示范。后面,大多數孩子開始動手學習燒烤了,回饋孝敬父母老師。
老師家長團圓坐 交流心得談體會

各班級家長代表分享心得體會!
14日下午1點左右,孩子們進入森林,睡吊床、玩迷藏、讀經典。各班級家長在班主任老師的組織下,分組召開分享會。
六年級嘉俊的爸爸說:孩子以前是外婆在帶,比較嬌慣,不會做事。2014年冬,孩子來布澤學校后,變得有禮貌了,做事情勤快多了。學校秉承伏羲教育“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對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很有好處,感恩布澤學校師生對嘉俊的鼓勵和幫助,讓他擁有了更多的朋友和陽光的心態。
鵬程的媽媽說:她以前不了解伏羲教育,是在朋友的介紹下,才將孩子送來的。聽了楊校長關于伏羲教育的介紹,看到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感覺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以孩子為核心的,以人為本的,是有愛的氛圍的。她希望,我們家長齊心協力,支持學校把初中班辦起來,有什么好的建議當面向校方提出來,讓伏羲教育的明天越來越好。
汶汐的媽媽說:此前,孩子被作業壓得很吃力,每個假期都在疲于應付。經介紹來參觀了學校后,孩子主動想來這里學習。現在,孩子整個人都陽光了,也文靜了,更有禮貌了。伏羲教育“家校一體,家長老師孩子一起學習”的理念,不僅教育了孩子,也給家長學習的機會,父母脾氣都變好了,也進步多了。
博瀚的媽媽說:孩子的父親工作忙,教育孩子就是自己的獨角戲。孩子越大,感覺教育壓力越大。被這里新鮮的空氣吸引,被這里單純的學習環境吸引,被伏羲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理念吸引,博瀚這個學期來到布澤學校。兩個月來,感覺他自信心增長了,愛主動學習了,讀經典也更愉快了,學數學也會主動了,字也寫得更工整了。感恩吳教授、感恩楊校長及各位老師的付出。
弘益的爸爸說:孩子是四年級下學期來的,兩年來,脾氣變得更好了,德行方面進步了,也不迷戀網絡了。現在就在思考初中怎么辦?
尚擎的爸爸說:原來在開縣在普通學校學習,在陳老師那里練字,每周六就讀經典。原來學校有潛規則,孩子老是被否定,沒有自信心。現在,孩子做事情有了條理。國慶回家,也知道關心弟弟了。我覺得,孩子只要品行好,其他的學問在其次,只要認真了,就能學得好。
柯懿的爸爸說:我們在忠縣本地,也是要遵守學校的規定。除了需要送什么東西,也是要家長接待日才來看孩子。現在,孩子做作業的主動性變得更強了。
檬月的媽媽簡單分享后,班主任李君老師總結。
孩子的性格與家長是相連的,家長要跟上伏羲教育家長學習的步伐,孩子在成長,家長也要成長自己,才能與孩子有共同語言。
德者,乃本也。要學習非洲尖毛草的精神,先扎好德行的根本,再才是才能、才藝的培養。有道是,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使用;無德無才,不可使用。
到了小學高齡段和初中,重點在引導孩子自學,我們會根據孩子的志向,因材施教,設置相應的學習科目,推薦相應的閱讀書籍,創造條件實現夢想。比如,立志成為中醫名家的,我們就推薦他扎根《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中醫經典專著,為進醫科大學后將來成為濟世救人的良醫打好“童子功”;立志做國學教師的,除了扎根經典外,現在就開始給他講臺,鍛煉面對公眾講話的能力;立志報考大學國學班的,“四書五經”是基本要求,那就要在初中畢業前完成“四書五經”背誦,高中段開始解經,寫作文言文;立志成為文學家的,除了扎根基本經典、背誦《古文觀止》外,就要推薦他閱讀中外名家的文學名著,給小記者、主持人的練習平臺,讓他練習寫作和主持撰稿,鼓勵寫作文學作品,推薦公開發表,給予鼓勵;立志從商者,除了扎根基本經典,就要推薦閱讀古今中外儒商的傳記,讓他們在成功人士的人生經歷中得到啟發,吸取經驗教訓;立志從政者,除了扎根基本經典,更要有大格局和胸懷,學習古今宰相、名臣的德行和愛民親民的事跡,建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民本情懷。總之,心中有燈,腳下有路。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
全校大分享時段,各個班級推選代表發言。
六年級家長代表檬月的媽媽說:表達三層意思:感謝、體會和建議。
首先要感謝伏羲教育創始人吳鴻清教授,放棄北京優越的條件,放棄六年的大學教授工資收入,到甘谷公益創辦伏羲班,不辭辛勞公益巡講,才讓我們有機會接觸伏羲教育,進而享受到伏羲教育的實驗成果;感謝布澤學校創始人楊校長和全體教師,全體家長,是你們的大愛付出,才能成就這所學校,這個學習環境。
第二是體會,兩年多來,孩子在伏羲教育“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的滋養下,德行進步了,脾氣更好了,偶而自己生氣起高聲,他還會說“媽媽,淡定,淡定”。孩子身體更強壯了,對人更有禮貌了,閱讀、演講、寫作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均有明顯進步。六年級其他家長,剛才分享會上也都說了孩子們的各方面進步。
第三是建議,代表六年級家長,建議校方盡快拿出初中辦學具體方案;建議家長們把心定下來,先做好自己,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辦初中的緣分自然成熟;建議大家把平時學習的心得體會整理出來,方便大家相互學習交流,把全國伏羲教育家長課堂的示范工作做起來。
三年級(1組)家長代表張好的媽媽說:孩子來這里一年時間,生活習慣更好了,對人也更有禮貌了,孩子在進步,我們家長也要學習進步。德行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德行,哪怕做到教授、博士,也是害人的本事更強而已,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都沒有任何好處。
三年級(2組)家長代表超晨的媽媽說:以前是對孩子很擔心,在社會的大染缸里,孩子也形成了一些獨生子女的特點和毛病,打架、不聽話等等。現在孩子愛勞動了,有孝心了,還給父母長輩捶背。
二年級家長代表婉玲的媽媽說:我家住海口,曾經聽過傳統文化課程,認識到把孩子的孝心、恭敬心、誠信等德行培養好了,就不愁找工作,不愁沒路走。一路尋尋覓覓,終于在這里找到了我想要的教育:真正把孩子的品德教育培養放在首位,才藝兼修,達到能文能武,有德有才。感恩吳教授、感恩學校全體老師們的付出!
一年級家長代表璽仁的爸爸說:孩子兩歲多,開始讀經典。剛來學校不久,學校發的最后一顆糖,糖紙都已經剝開了,都準備吃了,孩子還是抵抗住了誘惑,把這唯一一顆糖留在了褲兜里,留給了父親。這讓我非常驚訝!讀經典、珠心算,讓孩子的心定下來,孩子潛在的記憶力和計算能力是驚人的。這里的老師很有愛心,自己掏錢為孩子過生日,非常用心在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我們家長,在學習上要用心,不能說就是每周六來點個到,簽個字,摘錄幾段就完事了,而是要把古圣先賢的做人教誨,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然后才會影響和利益到孩子。
學前班家長代表宇涵的爸爸說:自己文化不高,結婚早,生孩子早,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家人也不會教孩子。經朋友介紹,孩子來到學校兩個月。現在,孩子有東西也學會分享了,也知道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了。
趙校長說: 從自己的成長心路歷程,感受到家庭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是潛移默化的。有些好的或者特別不好的記憶,是刻骨銘心的。所以,家長自己要學習,才知道為人處事時有正確的是非判斷。對孩子要有規則意識,也要學會循序漸進,不能急功近利和暴力處理,甚至冷漠都是不好的。
楊校長總結說: 感謝家長們的支持和信任,我們將把信任化為動力,更加精進地學習,更加用心地教學。學校每周一下午,都要組織教師學習伏羲教育的理念和具體操作流程;老師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整理教學方案,形成規范流程,為后來者提供經驗;與現行教育體制接軌的問題,我們三年級就已經按常規課程上數學,甚至在此前就提前完成了計算能力的培養,接軌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孩子們在大腦的開發,數學生活化、游戲化,讓孩子熱愛數學方面都是更好的;家長的期望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初中正在籌備中,上級也很支持,一定能夠如期開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