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4)[轉載]傷寒論讀書筆記《五》

     安喜宏圖書館 2015-11-25
    5、心陽虛欲作奔豚證:
    原文65、發汗后,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提要:汗后心陽虛下焦水氣欲動,欲作奔豚的證治。
    語譯:發汗太過傷心陽,腎陽上助于心,無力抑制下焦水寒之氣,水氣內動,故患者自覺臍下小腹部動悸不寧,似有上逆欲作奔豚之勢,當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成因:汗傷心陽,下焦水氣欲乘虛上沖。
            癥狀:臍下悸,欲作奔豚——心陽虛衰,不能鎮攝下焦水氣,下焦水氣欲乘虛上沖,但欲沖未沖,故僅見臍下悸動。
    辯證要點:臍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病機:心陽不足,下焦寒水欲動。
    治法:溫通心陽,化氣利水。
    方藥: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茯苓半斤,桂枝四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現代用法用量:茯苓40g,桂枝20g,炙甘草10g,大棗5枚。
    上藥先煮茯苓后內諸藥,水煎取汁,分3次溫服。
    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勺楊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方解:苓棗——健脾培土制水
            桂草——溫通心陽,助苓化氣行水。
            諸藥合用,水得土制不上泛,腎得心溫水不寒。
    注意事項:A本方重用茯苓半斤(折現代125g)先煎,意在加強排邪之力。
            B煎藥要求甘瀾水,取其動以去停水而不助水邪。
    臨床體會:刑錫波說“此方為預防奔豚之方。余常用此治心陽衰弱而誘發之水腫,頗具功效。然只限于初期的兩腳水腫,髖部按之亦有指凹痕者。若腫勢較甚,延及腹面,此方中必須加黃芪,效果方能理想。臨床體驗,此方對心陽不足而誘發輕度水腫或停水有效。”
    6、心陽虛奔豚證:
    原文117、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解詞:(1)奔豚——為證侯名。指患者自覺有氣從少腹急沖胸咽,發作憋悶欲死,痛苦異常,時發時止的證侯。
            (2)一壯——指把艾絨作成的一個艾柱,灸完為一壯。
    提要:心陽虛,下焦寒氣上沖而發奔豚的證治。
    語譯:誤用燒針發汗,外寒從針處侵入,局部見核起而赤。汗出則心陽虛損,水寒之氣乘虛上沖,證見氣從少腹上沖心胸而發為奔豚。其外治當以艾柱灸針處之赤核各一壯,內服桂枝加桂湯。
    成因:誤用燒針發汗,引起兩個并發證:一是引發奔豚;二是針處被邪毒感染。
            癥狀: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誤治傷及心陽,下焦寒氣乘機上沖;燒針迫汗,病人恐懼,心神被擾。
            注:奔豚發作時,病人自覺有一股氣由少腹上沖心胸,并伴胸悶氣促,心悸不安,冷汗自出等癥。沖至咽部,則窒息恐怖欲死;有的病人可上沖至頭面而見眩暈、或跌仆、昏厥等。當逆氣復于下焦時,諸證消失,一如常人。
                    針處被寒,核起而赤——針孔處被邪毒感染,局部氣血雍滯,化熱化火,出現紅腫熱痛(局部感染)。
    辯證要點:陣發性氣從少腹上沖心胸,伴心悸等。
    病機:心陽不足,下焦陰寒上之氣乘虛上逆。
    治法:溫補心陽,平沖降逆。
    方藥:桂枝加桂湯。
    桂枝五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桂滿五兩,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氣也。
    現代用量:桂枝25g,芍藥15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棗4枚。
    水煎取汁,分3次溫服。
    方解:重用桂枝——通心陽,平沖逆
            合草姜棗——辛甘合化,溫通心陽,強壯君火,鎮水寒
            芍藥甘草——酸甘化陰,利小便,去水氣
            諸藥合用,調和陰陽,平沖降逆。
    臨床應用:(1)奔豚證:患者可見腹痛、心悸氣短、胸悶氣促、恐怖欲死,甚則冷汗淋漓、眩暈跌撲等,片刻逆氣平息則復如常人。
            (2)本方作為溫補心陽之劑以治心悸、吐涎、眩暈等證屬上焦陽虛寒氣上逆者。
    方劑鑒別:
    苓桂甘棗-誤治傷心陽-下焦水飲欲動—心悸-欲作奔豚—臍下悸為主——————化氣行水
    桂枝加桂-誤治傷心陽-下焦寒氣上逆—心悸-已作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為主——平沖降逆
    六、心陰陽兩虛證:
    原文177、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語譯:外感病病程中,見脈結代,心動悸,多為其人心陰陽素虛,復感外邪,心之陰陽氣血受損,正氣不支,心臟失養,當用炙甘草湯治療。
    提要:心陰陽兩虛的證治。
    成因:平素陰陽氣血不足,患傷寒后正氣不支,心臟失養。
    癥狀:脈結代(即脈律不整,有歇止)——陰陽氣血不足,血脈不充,脈道不續。
                    心動悸——陰陽氣血不足,心失所養,故悸。
    辯證要點:脈結代,心動悸。
    黃煌認為:炙甘草湯多見于形體消瘦且面容憔粹之人,體形肥胖,面色暗赤或油膩者不適宜。
    病機:心陰陽兩虛,心脈失于煦養。
    治法:溫通復脈,滋陰養血。
    方藥:炙甘草湯。
    甘草四兩(炙),生姜三兩(切),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桂枝三兩,阿膠二兩,麥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棗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解詞:清酒——指清醇的陳米酒。《周禮.天官.酒正》載有三酒:即事酒、白酒、和清酒,皆用米加酒曲發酵而成。隨釀隨吃者,名事酒,給辦事的人飲用;冬釀春成者,名白酒,用于招待賓客;冬釀接夏而成者名清酒,用于祭祀天地和祖先。
    現代用量:炙甘草20g,生姜15g,人參10g,生地83g,桂枝15g,阿膠10g,麥冬33g,麻仁8g,大棗10枚。
    用清酒500ml,水500ml煮取300ml,去滓納阿膠烊化,每服100ml,日3服。
    方解:炙草參棗——補益中氣
            生姜桂枝——宣陽化陰
            膠麥地麻——養血益陰
            合用則補氣在補血之先,養陽在滋陰之上,而成陰陽雙補、氣血平調之劑。
    注意:A、本方煎煮要求“清酒七升,水八升”,僅煮“取三升”,即水酒各半,久煎之意。久煎則酒力不峻,辛散溫通,既可行氣血助藥力通行血脈,又可監制陰藥陰柔之性。久煎則充分發揮本方甘緩和中、甘溫化陽的作用。方中清酒即東漢時期農民自釀的米酒,酒度較低,現無清酒,臨床也可用黃酒代之。
    B、方中生地指鮮生地。漢時稱曬干的地黃為干地黃,新鮮的地黃為生地黃,臨床應用時,若無鮮生地時,可用生地125g。
    岳美中教授說:“仲景炙甘草湯以炙甘草為名,顯然是以甘草為君。陶弘景認為甘草具通血脈,利血氣之功能。此方用大棗達30枚之多,在《金匱》、《傷寒》諸方中唯此方為最。而本方中藥味用量之中堪與比肩者唯生地250g。考大棗《本經》主補少氣,少津液;十棗湯、葶藶大棗瀉肺湯中重用大棗,都是恐峻藥傷津,為保攝津液而設。生地《本經》主傷中,逐血痹;《別錄》主通血脈,利氣力。則大棗、地黃為輔助甘草通經脈,利血氣之輔藥無疑。此方生姜是合人參、桂枝、酒以益衛氣,各有專職,非尋常姜棗配伍之例。”
    問曰:“此方以膠、麥、麻、地、棗、草補益營血,以參、桂、姜、酒補益衛氣,使陽行陰中,脈得以復,則已有領會。唯用陰藥則大其量,而陽藥用量反不及其半,還不能理解?”蓋陰藥非量重,則倉卒間無能生血補血,但陰本主靜,無力自動,必憑借陽藥之主動者以推之挽之而促激之,才能上入于心,催動血行,使結代之脈去,動悸之證止。假令陰陽之藥平衡,則濡潤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僅得點滴之雨露,立見浠干,又怎能潤枯澤槁呢?此方煮服法中,以水酒濃煎,取汁多氣少,其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
    臨床體會:刑錫波認為:本方對傷寒后津血兩傷,心氣衰弱出現脈結代,心中悸動不安,有顯著療效。
    余澤運認為:本方治療身體瘦弱之人外感病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而見心陰陽兩虛,表現為心悸、心電圖為室性或房性早搏,脈見結代者,用本方療效較好。若心臟有器質性病變而造成心悸脈結代,則此方療效較差。且本方用《傷寒論》原方折半之量,2—3劑即可顯效,用小量效即不顯。但若用量過大易致滑腸腹瀉,可采取一劑藥多次少量頻服,縮小服藥間隔而不減少每天的服藥總量,即可減少滑腸之副作用。
    案22——心悸(病毒性心肌炎并頻發室性早博):
    患者張某,女,50歲,1997年11月20日診。
    患者一月前患病毒性心肌炎,在本鎮醫院住院2周,經用“苷鎂極化液”靜點后病情好轉出院,一周前患者感心悸,到醫院經心電圖檢查診為“頻發室性早博”,經中西藥治療不見好轉,特來本所就診。刻診:患者自訴胸悶心悸,稍勞加劇,伴頭暈、乏力,面色咣白,舌暗紅而嫩,苔少,脈結代。辯證為心悸-心陰陽兩虛。予炙甘草湯。
    炙甘草30g,生姜20g,人參15g,生地80g,桂枝15g,阿膠12g,麥冬40g,炒棗仁15g,丹參15g,苦參12g,大棗20枚。
    黃酒500ml加水1000ml煎服,3劑。
    二診:患者感心悸、頭暈減輕,全身較前有力,聽診早博明顯減少。原方再進5劑。復診早博消失,諸證均愈。
    按:本例早博見心悸,勞則加劇,頭暈、乏力,面白舌嫩,苔少,脈結代,為外感病后陰陽兩傷,心氣衰弱,不能鼓動血行。《傷寒論》說“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故用炙甘草湯調補陰陽以復脈,數劑而愈。
    (余澤運醫案)
    七、脾胃陽虛證:
    1、脾虛水停證:
    原文67、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苓桂術甘湯主之。
    解詞:動經——動,傷害、損傷;動經即損傷經脈之氣。
            起則頭眩——指病人由臥位坐起或起立時感到頭暈目眩。
    提要:脾陽虛飲停證證治。
    語譯:傷寒當以汗解,今誤施吐下之法,致脾陽虛弱,運化失職,水液留中,則見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脾陽不升,故起則頭眩。脈沉緊,為水氣搏激于內之象。若更發汗,會發生身體振顫搖動不能自持的癥象。可用桂苓術甘湯治療。
            成因:表證誤吐誤下,致脾陽虛無力溫運水飲,水氣上逆。
    癥狀:心下逆滿(即胃脘脹滿且有氣向上沖逆之感)——心脾陽虛,運化失司,水飲內生。水飲逆于心下,阻礙氣機。
            氣上沖胸(即患者胸悶、氣短、心悸)——脾虛不運,水濕內停,水氣上逆。
            起則頭眩(指病人頭暈目眩,只能靜臥,不能起動)——水濕困阻中焦,清陽不升,水濕上冒。
            脈沉緊——主里有水邪。
    劉渡舟教授將此癥稱為“水氣上沖—水心病”對其辯證很祥細,摘錄于下:
    (1)色診:其面色必見黧黑,名曰“水色”,其甚者,散見額、頰、鼻梁、唇圍、下頜等處。或皮里肉外,出現類似色素沉著之黑斑,名叫“水斑”。
    心開竅于舌,心陽不足,則舌色必然淡嫩;陽虛水不化津,故舌苔水滑欲滴。
    (2)脈診:水氣上沖為陰,脈應“沉緊”。驗之臨床,則多沉弦或沉伏無力。
    (3)辯證:氣上沖胸——典型者,患者自覺心下有一股氣向心胸或咽喉上沖;非典型者,不見明顯的氣上沖,但依次出現或脹、或滿、或悸、或眩暈等癥侯,從下而上,一見便知,故也不難辯認為水氣上沖之證。
    胸滿——以夜間發作為甚,氣侯溫和則輕,冷冽則重。伴見氣短、咽喉不利、如物梗阻、呼吸受阻等證。
    心悸——心悸的出現有二:一是在氣上沖咽喉時隨之出現心悸;另一是自覺左側頸部之血管發生酸脹疼痛,則立即出現心悸。
    心悸每發作于晨起,夜臥,飽餐之時,呈陣發性,輕者可以自止。
    短氣——活動量小時短氣不明顯,如登高爬樓等活動量大時則覺“氣短發憋”,呼吸急促,咽喉生痰,痰喉窒,則加劇短氣,甚則憋的周身出汗,頻頻矢氣,小便也可失禁,同時心跳加劇。
    辯證要點:心下逆滿,氣上沖胸,心悸頭眩,脈沉緊。
            病機:脾虛水停,水氣上沖。       
            治法:溫陽健脾,利水降沖。
    方藥:苓桂術甘湯。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白術、甘草(炙)各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現代用法用量:茯苓20g,桂枝15g,白術、甘草(炙)10g。
    水煎取汁,分溫三服。
    方解:茯苓——淡滲健脾利水
            桂枝——辛溫通陽化氣
            白術——甘溫健脾燥濕
            炙草——甘溫補氣和中
            諸藥合用,共奏溫陽健脾,化飲利水,降逆平沖之效。
    禁忌:禁發汗——因中陽本虛,水濕內停,發汗更傷陽氣,使陽更虛,水更盛。陽虛筋脈失養,水濕浸漬經脈——身振振搖(即肌肉失去緊張力不能支持身體)。
    苓桂術甘湯與苓桂棗甘湯證鑒別
    證侯                苓桂術甘湯證                        苓桂棗甘湯證       
    典型表現        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        臍下悸,欲作奔豚
    病機        脾陽虛弱,水停中焦        心陽虛弱,水停下焦
    治法        溫陽健脾,利水消腫        溫通心陽,化氣行水
    組方特點        用白術,重在健脾        用大棗,培土制水,并重用苓桂通陽化
    氣行水
            臨床應用:本方為溫陽健脾、利水化飲之主方,治中陽虛弱,水飲內停諸證。如脾虛無制,水氣凌心之心悸等循環系疾病;痰飲犯肺之喘咳等呼吸系疾病;脾虛水停之腫滿等泌尿系疾病;痰飲上逆、蒙蔽清陽之眩暈,目疾等。
    案23——痰飲眩暈胸悶
    患者,程某,男,46歲,2008年12月1日診。
    因腦出血在本縣醫院住院1月,回家后繼續鞏固治療,所在村醫給輸液一周未于補鉀,致低血鉀而出現渾身酸軟,心悸胸悶,急到本所就診。查血鉀3.1mmol/L,經輸液補鉀3天,血鉀升至4.9mmol/L,身酸軟消失,能下床行走而回家休息將養。隔天其弟急邀余出診,言患者回家后,自覺有氣上沖胸部,隨即胸悶氣短,心悸,眩暈,臥則減輕,坐起加重。刻診:患者述癥如前,兼睡眠不安,診脈沉而遲緊,兩寸弱甚,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而水滑。余辯為脾虛水停,痰飲上逆兼胸中大氣下陷。治宜健脾利水,補氣升陷。方用桂苓術甘湯合升陷湯。
    桂枝15g,茯苓30g,白術15g,甘草10g,黃芪30g,柴胡6g,升麻10g,桔梗8g,知母10g,龍骨30g,牡蠣30g。水煎服。2劑。
    二診:患者訴當天服中藥1劑,夜間即感胸悶氣短減輕,能坐起而眩暈未發,二劑服完,病若失,自己步行來本所就診。復診繼用上方2劑鞏固治療。
    按:《傷寒論》67條說:“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苓桂術甘湯主之”。本例患者見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胸悶(即心下逆滿),脈沉遲而緊,為脾虛水停,飲邪上逆;胸悶氣短,少氣不足以息,脈兩寸弱甚,為心肺氣虛,胸中大氣下陷。治用桂苓術甘健脾化飲以平飲邪之上逆,升陷湯益氣升陽,以理大氣之下陷,龍牡斂神固脫。由于藥合病機,故收桴鼓之效。(余澤運醫案)
    2、胃虛水停證:
    原文356、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解詞:水漬入胃——即水飲浸漬胃腸。
    提要:水停致厥的證治。
    語譯:傷寒,四肢厥冷而且心下悸,這是胃陽不足,水飲內停所致,宜先治水,可用茯苓甘草湯溫胃散水。如不先治水氣,卻反先治厥,水飲浸漬,下滲入腸,勢必會發生下利之證。
    分析:本證以厥而心下悸為主。
            成因:1、胃中素有水飲;
            2、誤治傷胃,致水邪停胃。
            癥狀:手足厥冷——水飲內停,胸陽被遏,不能達于四末。
            心下悸——水停于胃,上凌于心。
    辯證要點:肢厥而伴見心下悸或伴背寒冷如掌大,脈弦,苔白膩或白滑等。
    病機:陽虛飲停。
    治法:溫化水飲。
    方藥:茯苓甘草湯
    茯苓二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生姜三兩(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現代用法用量:茯苓10g,桂枝10g,炙甘草5g,生姜15g。
    水煎取汁,分3次溫服。
    方解:   桂枝——辛溫通陽;
            茯苓——健脾利水
            甘草——補虛和中
            生姜——溫胃散水。
            重在溫中健運,而不重利水。
    現代應用:用治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肺心病、產后尿潴留等病,以心下悸、口不渴、手足不溫,小便不利為辯證要點。
    臨床體會:刑錫波認為,本方系扶陽溫胃利水之劑。凡屬胃陽不足,心下停水之證,不論有無表邪,都能用之。而水邪上逆,心中不煩者有效,即心中躁煩不安者亦效如桴鼓。
    方鑒:   苓桂術甘湯-苓桂草—加白術重在健脾———脾虛水停
            苓桂棗甘湯-苓桂草—重苓加棗重在利水——欲作奔豚
            茯苓甘草湯-苓桂草—加生姜重在散飲———胃中停飲
    3、脾虛心悸腹痛證:
    原文102、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提要:論里虛傷寒的證治。
    語譯:傷寒之初,心中悸而煩,為素體里虛,脾陽不足,故治以小建中湯溫補里虛,安內攘外。
    成因:氣血素虛,又感邪氣,正氣抗邪于表,里氣更加不支。
    癥狀: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里氣先虛,心脾不足,氣血雙虧,復感外邪,正氣抗邪于表,里氣更加不足,氣血兩虛,心失所養。心失所養則悸,神失所養則煩。此屬里虛兼表。
            辯證要點:心中悸而煩,腹中急痛,喜溫喜按,或伴輕微惡寒發熱。
    小建中湯有以下兩組癥狀:1、慢性腹痛伴動悸、煩熱、虛弱、腹部扁平而肌緊張;2、舌質嫩,苔少。
    病機:中氣虛寒,氣血不足,復被邪擾。
    治法:溫中健脾,調和氣血。遵“實人傷寒發其汗,虛人傷寒建其中”的原則,先建中補脾,益氣血之源。若建中后表邪仍不解,再用桂枝湯解表。
    方藥:小建中湯。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姜三兩(切),膠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現代量:桂枝15g,炙甘草10g,大棗4枚,芍藥30g,生姜15g,膠飴70ml。
    水煎取汁,內飴,更上微火消解,分溫3服。
    方解:本方由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而成。
    飴糖——甘溫補中
    桂枝——辛甘化陽
    白芍——酸甘化陰
    炙草——補中益氣
    姜棗——補中調和。
    諸藥合用,溫中健脾,補虛緩急,平補陰陽,調和氣血,建運中氣。
    臨床體會:刑錫波說:“本方為中氣虛弱,外邪內侵,正不勝邪,而以扶正為主,宣邪為輔之方。凡屬脾胃不足,營衛氣弱,虛勞損傷,失精亡血等癥,都可加減用之。而治虛寒性腹痛,效果尤著”。
    現代應用:用于十二指腸潰瘍、胃弛緩、胃下垂、慢性肝炎、神經衰弱、再障貧血、功能性發熱、眩暈、頭痛等屬中虛陰陽不和者。
    藥理研究表明,本方有降低胃張力、安神作用。
    注:桂枝湯和小建中湯鑒別:
    桂枝湯—桂芍草姜棗——辛甘發散,重在解肌祛邪。
    小建中—倍芍加膠飴——溫中建脾,重在扶助正氣。
    案24——十二指腸潰瘍:
    患者,應某,男,50歲,1992年11月20日診。
    以上腹部疼痛伴納差乏力,消瘦2年在本鄉醫院經X線鋇餐透視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經西醫用抗潰瘍治療,病情時輕時重,特來本所就診。診見患者腹痛隱隱,饑餓時痛甚,泛吐清水,四肢不溫,怕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緩弱。辯證為中氣虛寒,氣血不足。治以溫中健脾,調補氣血。方選黃芪建中湯合良附丸。
    桂枝15g,炙甘草12g,大棗7枚,芍藥30g,生姜15g,膠飴60g,黃芪50g,良姜15g,香附15g,紅參10g,五靈脂15g。水煎服,5劑。
    二診:上方服至3劑腹痛止,肢冷轉暖,5劑服完,諸證消失。后用本方加魚膘膠10g,共服10劑后X線鋇餐復查潰瘍愈合,隨訪10年未復發。
    按:本例“十二指腸潰瘍”,證見脘腹冷痛,餓時痛甚,喜溫喜按,四肢不溫,苔白脈弱,為中焦虛寒,氣血不足。方用小建中湯溫中補虛;參芪補中益氣,良附丸理氣散寒止痛,人參配靈脂補氣化瘀,愈合潰瘍。由于證方相符,故獲效較速。(余澤運醫案)
    4、脾虛氣滯腹脹證:
    原文66、發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提要:脾虛氣滯腹脹證的證治。
    語譯:發汗后,表證已解,脾氣損傷,出現腹脹滿,用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治療。
    成因:發汗過多,損傷脾氣。
    癥狀:腹脹滿——素體脾虛或誤汗傷脾陽,致脾陽虛運化失職,痰濕內生,有形痰濕阻滯氣機,氣滯于腹,雍而作滿。為虛實夾雜之證。
    郝萬山說:“本條病證屬虛中夾實,腹脹滿一般多表現為上午重,下午輕,傍晚尤重,但脹滿發作時不喜溫按”。
            辯證要點:腹脹滿,午后為甚,食入增劇,食消則減,舌淡苔白膩。
    病機:脾氣虛弱為本,痰濕阻滯,氣機不利為標,屬虛實夾雜。
    治法:健脾除濕,寬中除滿。
    方藥: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樸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兩(炙),人參一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現代量:厚樸40g,生姜40g,半夏20g,甘草10g,人參5g。
    水煎取汁,分溫3服。
    方解:厚樸——苦溫行氣除滿
            生姜——辛溫散寒溫中
            半夏——降逆燥濕健脾
            參草——甘溫補氣健脾。
            諸藥合用,行氣以治標,健脾以治本,標本兼治。
    郝萬山說:“本證腹脹滿,是以有形痰濕阻結,氣機雍滯為主,因此燥濕化痰行氣消滿之藥用量大,而補脾益氣之藥的用量小,可稱作補三消七之法”。
    注意:本方消大于補,適用于實多虛少之證,凡純實純虛之腹脹滿,均不宜用。
    臨床體會:刑錫波說:“本方為治療正氣虛弱,脾不健運,腹部脹滿之方。凡食后腹脹不適,食消則減,大便不實,四肢逆冷,脈象虛弱沉微,舌質淡而苔白膩者,都可酌情運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手机版|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亚洲高清最新AV网站|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少妇被黑人到高潮喷出白浆|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免费影院| 成 年 人 黄 色 大 片大 全| 国产中文三级全黄|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内射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PP|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 中文无码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 乱人伦无码中文视频在线|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亚洲一区成人av在线|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高清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国产小受被做到哭咬床单GV| 毛片免费观看天天干天天爽| 欧美嫩交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妻一区二区精品|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青青国产揄拍视频|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系列|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7奇米|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