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攝影(2006-12-18 10:46:57)
觀念攝影,注重的不是攝影,而是觀念。之所以與人們日常所見的照片形成明顯差異,原因也就在這里。以往的攝影,人們都過于看重客觀的表現客體(被攝物)的狀態。而想做到客觀也不是那么容易,只要有人在控制相機,就一定會涉及構圖的選擇、焦距的選擇、光圈的選擇、快門的選擇、感光度的選擇等等問題。而這些可控性的選擇,又恰恰是以攝影者的文化差異為背景所決定的。而為了做到客觀,甚至有人嘗試不去控制相機,以便于抽出攝影過程中的主觀性,雖然很多攝影師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很顯然想要真正擺脫掉人對客體的主觀性判斷而全部以客觀來代替是不可能實現的。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徹底以主觀性來代替攝影的客觀性,直接把表現觀念作為工作的核心,這時,客體已經由被攝體轉換為了觀念本身,觀念攝影由此拉開篇章。 我們是在玩攝影,還是玩相機? 攝影界有這樣一個調侃的笑話:“要讓一個男人變窮,那就給他一架相機吧。”這里揭示的是很多攝影人在擁有相機后,不斷更新鏡頭,然后當鏡頭等級超過機身后再繼續更新機身。往返輪回,樂此不疲,最終錢囊空空。 又有人將相機說成自己的老婆,喜愛程度甚至還要過于自己的枕邊妻。曾經看到一個朋友,因為特別鐘愛徠卡M6,但又奈何在家不掌握軍餉大權。便偷偷背著妻子借錢買了機身,因無錢購買鏡頭,便只能將這個愛“妾”藏于床頭柜子中,每晚待妻子睡著后拿出來玩弄。 再來回想身邊的攝影圈,每每攝影沙龍月賽,當人們注視桌子上一組不可多得的好片贊不絕口的時候,便有人向攝影者發問:誒,你這是用什么相機拍的?這個時候,實在可憐了那辛苦拍攝,精心設計參賽的攝影者,這樣的問題,對攝影者的付出與智慧怎能說不是一種侮辱呢?或者反過來想,問這個問題的人,是不是一個與身上穿的釣魚背心身份不符的初學者呢? 玩相機的人越來越多,玩攝影的人卻越來越少,甚至有被玩相機那幫人誘惑俘虜之勢。在如今中國文化種類日益突出繁榮的時候,電影、小說、漫畫等都在關注反映現實世界。導演、作者、畫家們通過自己的作品來講述,來表達感想。通過各自領域藝術形式的作品來反抗,來斗爭。而攝影卻悄悄的悄悄的,猶如一個未出嫁的大閨女,很少愿意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芳容。 而又有朋友要說了,連相機都不會玩,你還玩什么攝影呢?問的好!抽象派畫家,也不是因為人家連圓都畫不好才去畫抽象畫。圓是基礎,必須掌握,但如果你畫圓畫了一輩,那就不能不說你是一名很失敗的畫家。 有人把文人的筆桿子比喻成槍桿子,因為文章寫的好,發人深省,能殺人于無形。觀念攝影就猶如攝影里的槍桿子,肆意揮霍,瘋狂表達,近乎偏執的講述自己的主觀概念。在數碼影像出現之前,這一類攝影的拍攝一般包括擺拍、利用道具、暗房操作等形式。數碼影像的出現另這一空間的擴展更加廣泛。使觀念攝影師更加容易表達想要的表達。技術的障礙再一次被掃平。 采訪,一名攝影系新生的觀念攝影 筆者專門采訪了一名經常創作觀念攝影的大學生。我們來看一看,在這個年輕人的內心深處,是怎樣對待觀念攝影的。 被采訪人:寒氣逼人(網名) 寒氣逼人是一名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攝影專業深造的大2學生。大學以前的他從沒接觸過攝影,因為特殊的原因,陰差陽錯的與攝影結了緣。當筆者問到,他自己認為他拍的作品屬于什么類型照片的時候,他向筆者坦言他也不太清楚,只是希望能通過照片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而已。筆者追問是怎樣的感受。他回答:一些我自己所謂的不滿吧。并繼續說道:我個人是比較自閉的,對一些事情會感到有不滿,就想發泄,用現在某些人的話就是所謂的憤青吧! 接下來的話題轉到了他所拍的照片身上。筆者問道:學校的攝影學習,對你的幫助有多大呢?他跟筆者講: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靠自己的,學校只是給你一個學習的場景罷了。學校還會有一些這樣那樣的攝影教材,其實我很多東西都是在給我不少幫助的我的朋友們那學的。當筆者詢問是否與他同學的其他學生也喜歡拍這類題材的東西時候,他卻幽默的調侃起自己說:他們還是比較正統的吧,變態畢竟是少數的,呵呵。 寒氣逼人坦言,因為初學攝影的緣故,在拍攝的時候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他拍照的條件卻僅是一個臺燈。拍這類題材,其實拍攝的過程也是觀念不斷完善的過程,拍之前沒想到的,也許一邊拍一邊感覺就來了。畢竟攝影不是靠想象,要是想象能出好片,人人都是大師了。 在他的照片里,有很多麻豆獻身的身影,當問到他們都是些什么人時,他回答:呵呵,都是我同學啦。現在不少人拍照都喜歡別人給他們拍的很漂亮,像我這樣的片很少有人主動給我當模特,他們也老躲著我。只有少數人能理解片子的含義。 我又問道:那你把照片讓老師看過么?他繼續保持以往的幽默說:我老師很實際,他說我繼續這樣拍以后沒飯吃,哈哈! 筆者問道:與所謂的正統攝影比起來,你認為觀念攝影和他們比,哪個更重要呢,或者說哪個存在的價值更大? 他回答道:其實觀念跟正統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只是人給他加的一個框架罷了。任何東西都有他存在的價值,說重要,我覺得同樣重要。但是必須要有自己的東西在里面,拍照我不喜歡隨波逐流,也許大家都玩觀念的時候我就迷戀上正統了。在攝影的路上我也在不斷的否定中改進自己,但這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說起自己的拍攝主題,他說:我不少是拍有關人的欲望的片子,我總感覺人吞噬自己的都是自己的欲望而已,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浮生》這組片子,其實是想表現金錢萬惡論,除了第一張片子很明顯能看到錢以外,其他幾張都是表現自己被自己心魔控制后的狀態。這組作品的拍攝時間并不長,構思好狀態后,有時候需要畫一點草圖,或者在構思時候寫一些東西下來,感覺的東西,不記下來會馬上沒有的。但都是有個輪廓。唯一需要時間的就是怎么把模特騙的給我拍。他講到這里,我們禁不住都笑了出來。
0
喜歡
0
贈金筆
觀念攝影(2006-12-18 10:46:57)
觀念攝影,注重的不是攝影,而是觀念。之所以與人們日常所見的照片形成明顯差異,原因也就在這里。以往的攝影,人們都過于看重客觀的表現客體(被攝物)的狀態。而想做到客觀也不是那么容易,只要有人在控制相機,就一定會涉及構圖的選擇、焦距的選擇、光圈的選擇、快門的選擇、感光度的選擇等等問題。而這些可控性的選擇,又恰恰是以攝影者的文化差異為背景所決定的。而為了做到客觀,甚至有人嘗試不去控制相機,以便于抽出攝影過程中的主觀性,雖然很多攝影師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很顯然想要真正擺脫掉人對客體的主觀性判斷而全部以客觀來代替是不可能實現的。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徹底以主觀性來代替攝影的客觀性,直接把表現觀念作為工作的核心,這時,客體已經由被攝體轉換為了觀念本身,觀念攝影由此拉開篇章。 我們是在玩攝影,還是玩相機? 攝影界有這樣一個調侃的笑話:“要讓一個男人變窮,那就給他一架相機吧。”這里揭示的是很多攝影人在擁有相機后,不斷更新鏡頭,然后當鏡頭等級超過機身后再繼續更新機身。往返輪回,樂此不疲,最終錢囊空空。 又有人將相機說成自己的老婆,喜愛程度甚至還要過于自己的枕邊妻。曾經看到一個朋友,因為特別鐘愛徠卡M6,但又奈何在家不掌握軍餉大權。便偷偷背著妻子借錢買了機身,因無錢購買鏡頭,便只能將這個愛“妾”藏于床頭柜子中,每晚待妻子睡著后拿出來玩弄。 再來回想身邊的攝影圈,每每攝影沙龍月賽,當人們注視桌子上一組不可多得的好片贊不絕口的時候,便有人向攝影者發問:誒,你這是用什么相機拍的?這個時候,實在可憐了那辛苦拍攝,精心設計參賽的攝影者,這樣的問題,對攝影者的付出與智慧怎能說不是一種侮辱呢?或者反過來想,問這個問題的人,是不是一個與身上穿的釣魚背心身份不符的初學者呢? 玩相機的人越來越多,玩攝影的人卻越來越少,甚至有被玩相機那幫人誘惑俘虜之勢。在如今中國文化種類日益突出繁榮的時候,電影、小說、漫畫等都在關注反映現實世界。導演、作者、畫家們通過自己的作品來講述,來表達感想。通過各自領域藝術形式的作品來反抗,來斗爭。而攝影卻悄悄的悄悄的,猶如一個未出嫁的大閨女,很少愿意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芳容。 而又有朋友要說了,連相機都不會玩,你還玩什么攝影呢?問的好!抽象派畫家,也不是因為人家連圓都畫不好才去畫抽象畫。圓是基礎,必須掌握,但如果你畫圓畫了一輩,那就不能不說你是一名很失敗的畫家。 有人把文人的筆桿子比喻成槍桿子,因為文章寫的好,發人深省,能殺人于無形。觀念攝影就猶如攝影里的槍桿子,肆意揮霍,瘋狂表達,近乎偏執的講述自己的主觀概念。在數碼影像出現之前,這一類攝影的拍攝一般包括擺拍、利用道具、暗房操作等形式。數碼影像的出現另這一空間的擴展更加廣泛。使觀念攝影師更加容易表達想要的表達。技術的障礙再一次被掃平。 采訪,一名攝影系新生的觀念攝影 筆者專門采訪了一名經常創作觀念攝影的大學生。我們來看一看,在這個年輕人的內心深處,是怎樣對待觀念攝影的。 被采訪人:寒氣逼人(網名) 寒氣逼人是一名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攝影專業深造的大2學生。大學以前的他從沒接觸過攝影,因為特殊的原因,陰差陽錯的與攝影結了緣。當筆者問到,他自己認為他拍的作品屬于什么類型照片的時候,他向筆者坦言他也不太清楚,只是希望能通過照片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而已。筆者追問是怎樣的感受。他回答:一些我自己所謂的不滿吧。并繼續說道:我個人是比較自閉的,對一些事情會感到有不滿,就想發泄,用現在某些人的話就是所謂的憤青吧! 接下來的話題轉到了他所拍的照片身上。筆者問道:學校的攝影學習,對你的幫助有多大呢?他跟筆者講: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靠自己的,學校只是給你一個學習的場景罷了。學校還會有一些這樣那樣的攝影教材,其實我很多東西都是在給我不少幫助的我的朋友們那學的。當筆者詢問是否與他同學的其他學生也喜歡拍這類題材的東西時候,他卻幽默的調侃起自己說:他們還是比較正統的吧,變態畢竟是少數的,呵呵。 寒氣逼人坦言,因為初學攝影的緣故,在拍攝的時候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他拍照的條件卻僅是一個臺燈。拍這類題材,其實拍攝的過程也是觀念不斷完善的過程,拍之前沒想到的,也許一邊拍一邊感覺就來了。畢竟攝影不是靠想象,要是想象能出好片,人人都是大師了。 在他的照片里,有很多麻豆獻身的身影,當問到他們都是些什么人時,他回答:呵呵,都是我同學啦。現在不少人拍照都喜歡別人給他們拍的很漂亮,像我這樣的片很少有人主動給我當模特,他們也老躲著我。只有少數人能理解片子的含義。 我又問道:那你把照片讓老師看過么?他繼續保持以往的幽默說:我老師很實際,他說我繼續這樣拍以后沒飯吃,哈哈! 筆者問道:與所謂的正統攝影比起來,你認為觀念攝影和他們比,哪個更重要呢,或者說哪個存在的價值更大? 他回答道:其實觀念跟正統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只是人給他加的一個框架罷了。任何東西都有他存在的價值,說重要,我覺得同樣重要。但是必須要有自己的東西在里面,拍照我不喜歡隨波逐流,也許大家都玩觀念的時候我就迷戀上正統了。在攝影的路上我也在不斷的否定中改進自己,但這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說起自己的拍攝主題,他說:我不少是拍有關人的欲望的片子,我總感覺人吞噬自己的都是自己的欲望而已,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浮生》這組片子,其實是想表現金錢萬惡論,除了第一張片子很明顯能看到錢以外,其他幾張都是表現自己被自己心魔控制后的狀態。這組作品的拍攝時間并不長,構思好狀態后,有時候需要畫一點草圖,或者在構思時候寫一些東西下來,感覺的東西,不記下來會馬上沒有的。但都是有個輪廓。唯一需要時間的就是怎么把模特騙的給我拍。他講到這里,我們禁不住都笑了出來。
0
喜歡
0
贈金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