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中國學生需要滲透式學習方法原標題:楊振寧來深圳啦!他在南科大演講說了什么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杰出物理學家楊振寧今天來深圳啦!今天下午,他在南方科技大學做了演講。 在南方科技大學的第一科研樓,楊振寧向早早等候在這里的近500名師生們分享了他精彩的學習與研究經歷。為了一睹大師的風采,不少人提前一個小時入場,除了南科大師生,來自深中、實驗、高級、科學高中的部分高中生們也獲得入場機會,現場聆聽講座。 小通君看到,93歲的他精神矍鑠,思路清晰,一個多小時的講座里沒有喝一口水,也沒有卡一次殼。 小通君還留意到,楊太太翁帆也全程陪同了這次活動。穿紅衣服的女士就是她。
和同學討論是極好的深入學習的機會。因為和老師接觸的機會有限,和同學討論得到的比老師那里學到的知識還要多,因為與同學辯論可以不斷追問,深度不一樣。 中國教育哲學界有一種這樣的觀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都要想清楚,不能分得亂七八糟,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這種教育哲學有好處,也有壞處。比如一個小孩學講話,并不是按部就班,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學會,他在一個不太清楚的時候,就弄出來了。 現在很多中國人都認為中國教育體制不好,美國教育體制好,這是錯誤的。雙方各有各的好,正確的方式是,對于大多數中國年輕人應該給他一些美國啟發式的教育,而對于美國的小孩,可以讓他適當地多做習題。 中國很多學生都對新東西存在抗拒感,一些認為自己聽不懂的講座就不去聽。事實上,一次不懂下次再去,就會懂得多一點,接著再去聽幾次,不知不覺中就多了解了一些,這叫滲透式學習,是中國傳統教育哲學與下方教育哲學的一個很大區別。中國的很多學生都需要這種滲透式的學習方法。 研究生找選題感到沮喪是極其普遍的現象。因為你在做學生時,是學習已有的東西,研究生找選題時,是要創造以前沒有的東西,這很困難,這個階段感到沮喪是非常自然的。所以大家不必因為沮喪就覺得沒有希望。一個人最好在研究開始的時候,進入一個新領域,到一個舊領域也可以,可是就像挖金礦一樣,挖新礦容易出成果,如果一個地方人家已經挖了5年,要想再挖出新礦,就比較困難了。 在現場,楊振寧教授還耐心解答了學生們關于求學等方面的問題,他還對深圳的南科大做出了評價: 這是我來到的最年輕的一所大學,也是我覺得未來發展一定最快的大學。 希望能夠如他所言! |
|
來自: 軍休強軍路 > 《青核桃知識(互聯網時代的讀書、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