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賽富的羊東跟清華學弟們聊學習、創業、留學,然后他要你去看這幾本書羊東,現任軟銀賽富投資基金創始合伙人, CFA北京分會常務理事,清華企業家協會會員,亞杰商會副主席,發掘并主導過的數個投資項目,如完美時空,58同城,摩比天線,天汽模等都創造了高額回報。。2008-2014連續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前50名最佳創業投資人。作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1990級校友,羊東日前受邀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2015級新生迎新會上就大學生該如何對待學習、創業、及出國三個問題進行了演講,期間還推薦了6本書。以下羊東的演講內容,原載于水木基金微信公眾號(TsinghuaCapital),虎嗅進行了摘編。
第一方面,學習。來到清華大家的主要目的肯定是學習。我自己反思,為什么有的人就將學習到的東西變成思維的一部分,我覺得有3點 第一,升維思考。有多少同學看過《三體》?《三體》中有一句叫“降維打擊”。我在反思我為什么學習效果不好。當時花了那么多時間,現在剩下的東西卻很少。特別深刻的一個例子是,我工作后,看過的一本書叫《量子物理簡史》(此處應為:《上帝擲骰子嗎: 量子物理史話》),我很后悔,當時大學時我為什么沒有看類似的書?明明有那么多大師討論過量子物理這件事,為什么我大學的時候沒有用升維思考去學習?這是我的第一個建議。為什么中國的大學教育和國外有差距,是我們不用功嗎?其實要問我們自己,你的思考的維度夠不夠?你的想法是否足夠有高度?在這個年代,大家比以前的條件好很多,今天我們有很多的機會用一種升維的方式去學習,用一種降維的方式去實踐,我相信大家會有更多的收獲。 同樣的例子,我在這里要提一本書是吳軍的《數學之美》,吳軍是比我高幾屆的系友,為什么吳軍能把數學學這么好?我想可能是思維的高度不一樣,他把數學真正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工具。 第二,學習與產業結合,在計算機系有一個好處就是計算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龐大產業。我還要隆重推薦一本書《浪潮之顛》,也是吳軍寫的。我們能知道計算機產業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包括IBM、微軟、蘋果、Sun、Google、Salesforce等等公司,還有產業的發展路徑是什么?未來是什么?我們能做什么?大家一定要讀這本書,一定要了解什么是信息產業。再推薦一本書《信息簡史》,例如書里提到信息是物質的對立面,是反熵的,也是我非常推薦的。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我崇拜的一個偶像說過一句話“聰明人沒有一個不讀書的”。 第三,跨學科學習。有一句話,如果你手里只有錘子,你眼里就都是釘子。其實我們計算機系涉獵的領域特別多,我前一段看一本書叫《思考,快與慢》,作者是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這本書是講思維的,大腦的運作方式,講的也是非常深刻。大腦一部分是非常快,非常感性的潛意識,一部分是比較慢的理性的顯意識。書里分析一些人類固有的思維,讀完后,我恍然大悟,為什么賭博和保險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兩個行業。大家可以去看看,即使你有理性思維,你也可能去狂賭,很難不去買保險。另外一個是,現在人工智能發展非常快,那么人工智能和潛意識有什么關系,大腦的迭代算法是什么樣的?嫉妒,生氣這樣不合理的行為是生存算法的必然結果嗎?如果你感興趣,你可以在計算機系好好學習。畢業后,在坐的各位,大家應該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有而不是手里只有一把錘子。關于學習,我就講這三點。
第二方面,關于創業。我是做創業投資的,我看過很多人創業,我想說,大家不要急于創業,人生是一個長跑,大家剛剛高中畢業,來日方長,除非你有一個非常放不下的想法,你可以去試一試,但一定要深入扎實的了解市場,用戶,競爭和商業模式。不要基于想象去創業。我想說,清華的學生,一定不要因為虛榮心和競爭感去創業,這不是又一次高考。帶著功利心去創業其實是很痛苦的,一定不會走的太遠,大家可以在大學四年中去考慮創業這件事,但不一定非要去做。但同時,你們之中未來大部分人不會只滿足于打工,甚至公司都不是未來社會的基本組織形式。所以關于創業這件事也需要多多思考。
第三方面,關于要不要回國。大家現在坐在這里,但幾年后,可能很多人會出國。我的建議是,我們有這么多優秀的大腦,為什么一定要出國呢?一個人是要追求幸福的。其實中國是一個幸福感很強的國家,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藝術,我們的花鳥魚蟲、琴棋書畫,幾千年的積淀,是富含文化美的。我個人認為美國更像一個龐大的機器,人們在里面按部就班的生活。無論你是去主題公園還是玩老虎機,都是在一個巨大的機器里,如果不能跳出來,是很無聊的。如果大家真的想追求幸福,想做點事,我建議大家可以出國,但一定要回來。大家可以在國內發現那些不如意的事情,然后去改變,去創業,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在美國,我覺得首先要做的是,是改變自己,去適應美國的社會。這是很難的。 作為一個系友,我很羨慕你們,你們的大學才剛剛開始,可以追求很多珍貴的東西。友誼,這是人生中難得的奢侈品;音樂,清華有著影響力巨大的校園音樂;體育,健康的身體是終身進步的保障。最后總結一下,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上做一個思維活躍的人,在工作上做一個清醒務實的人,在生活中做一個持續進步的人。
1、 《三體》 劉慈欣著 《三體》已經太火了,無需贅言。 2、 《上帝擲骰子嗎: 量子物理史話》 曹天元 著 遼寧教育出版社 豆瓣評分:9.2
這本書是關于量子論的故事。量子論是一個極為奇妙的理論:從物理角度來說,它在科學家中間引起了最為激烈的爭議和關注;從現實角度來說,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變化和進步;從科學史角度來說,也幾乎沒有哪段歷史比量子論的創立得到了更為徹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它的基本觀點和假說至今沒有滲透到大眾的意識中去,這無疑又給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環。 3、 《數學之美》 吳軍 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 豆瓣評分:8.7
作者吳軍博士把高深的數學原理講得更加通俗易懂,讓非專業讀者也能領略數學的魅力。讀者通過具體的例子學到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 —— 如何化繁為簡,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工程問題,如何跳出固有思維不斷去思考創新。 4、 《浪潮之巔》 吳軍 電子工業出版社 豆瓣評分:9.1
講述硅谷歷史,從技術、資本、機制三個維度剖析IT巨頭的興衰,總結科技行業的態勢規律。科技的發展常以浪潮的形式出現,人生最幸運之事就是發現和順應這個潮流。 5、 《信息簡史》 [美] 詹姆斯·格雷克 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 豆瓣評分:8.8
人類與信息遭遇的歷史由來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筆下的這段歷史出人意料地從非洲的鼓語講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移動電話之前,曾用鼓聲來傳遞訊息,但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后續章節進而講述了這段歷史上幾個影響深遠的關鍵事件,包括文字的發明(第2章)、羅伯特·考德里的第一本英語詞典(第3章)、查爾斯·巴貝奇的差分機與愛達·拜倫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號塔與摩爾斯電碼(第5章)。 6、 《思考,快與慢》 [美] 丹尼爾·卡尼曼 著 胡曉姣/李愛民/何夢瑩 譯 中信出版社 豆瓣評分:8.3
對思考的思考。系統1v.s.系統2;理性人v.s.人類;經驗自我v.s.記憶自我。通過對人類判斷、決策和選擇的研究,卡尼曼討論了快思考和慢思考、直覺與理性、以及決策過程中人類的缺陷,闡述人類理性和非理性的邊界 … 本文來源:虎溴 |
|
來自: 軍休強軍路 > 《青核桃知識(互聯網時代的讀書、學習方法)》